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2020-02-25慕文华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培养教学方法策略问题意识

慕文华

摘  要:小学作为学生接受知识与打基础的关键阶段,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科学这门课程更注重探索与发展,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从多方着手,采用不同方法加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其对科学知识产生极大兴趣,在学习中能提出有效问题,并可运用所学进行解决。促使小学生能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得以显著提高学习质量与各项能力,从而实现教师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意识;培养教学;方法策略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常常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为了保障学习进度,多数科学教师在教学时都没有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空间与思考时间,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没有有效地培养起来,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只是一知半解,理解得并不充分,学习兴趣也并不强烈。要知道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若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自然就不会对学科内容有所疑问。为此,教师要思考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设计课堂活动,发展提问意识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它需要积年累月地不懈努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提问习惯则是问题意识不断发展的关键。而要想帮助学生形成提问的习惯,教师则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进行问题意识的渗透。

让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对自己有价值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这就是课堂活动的有益之处,它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避免出现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更具价值。不仅如此,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不断尝试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索习惯,发展自己的提问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二、转变提问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根据新课改的教育要求,教学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自然也需要坚持这一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小学生思考能力较弱且对教师的依赖感非常强,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过度干预学生的思考过程,导致部分小学生会变得不喜欢思考,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没有任何好处。要想改变这种教育现状,切实利用科学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教师要主动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提问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鼓励小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加努力地思考问题。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提问时间,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答案和提出的问题,让小学生能够在科学学习中获得自信;其次,教师需要转变提问的主体,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体可以使得他们更加全面地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考的主动性,这样可以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

小学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当中,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作用,因为科学课程的设置本来就是一门作为开发学生智力的重点学科,因为科学教师的授课课堂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当中运用思维能力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从而实现小学科学课程学科教学目标的任务。问题意识的培养比较强调学生对疑问的自主解答和探究学习,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要学会思考,在动脑过程当中,跟随教师的引导一步步解答难题,以此来实现科学课程当中在问题意识领导之下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思考过程当中主动去探究疑难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自主思考来突破疑难问题。

四、师生有效沟通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很少考虑学生的想法,而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向教师反馈自己更喜欢的探究思路,和教师一起制定探究学习方案。这样就能够让教师通过学生的参与了解到他们的兴趣所在,并且从中选择有价值并能吸引其注意力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探究式的提问方式,在精准把握学生心理的同时,能够让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方向,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心中的疑问,并且将这些疑问中有价值的内容提取到课堂上进行探索;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验证自己的想法,并且向教师及时反馈自身的所思所想,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展示和疑问的表达后,可以进一步规划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五、组织多样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教师除了采取问题情境以及转变提问主体的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思考,促使小学生愿意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首先,教师可以采取知识竞赛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其实就是要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且敢于提出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而且单纯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回答这种模式,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很容易使教学效果变差。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并且将问题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包含实验,此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危险的实验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围绕实验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良好的方向。同时教师需要注意,提出问题只是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部分,教师还需要格外关注学生的答案,并且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科学的评价,这种评价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要让小学生形成主动回答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其问题意识才能够更好地被培养起来。

小学科学探索教学中,加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成分理解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从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入手,让小学生发现问题,用于提出问题,并采用多样化问答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文诗.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J].家长,2021(27):183-184.

[2]刘其成.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J].新课程,2021(26):218.

[3]吴文诗.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15):169-170.

猜你喜欢

培养教学方法策略问题意识
关于中职地理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探讨
如何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