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背景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

2020-02-25时维阔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健康发展供应链金融双循环

时维阔

摘 要:黨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国内供应链安全造成了威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助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双循环格局构建中,供应链金融能够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顺畅安全。本文对双循环的概念与内涵进行阐释,结合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指出双循环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机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银行业务实践视角给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建议,对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循环;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国内供应链安全造成了威胁,一些关键行业、重点领域,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被国外政府和企业断供的危险在持续加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应有之意。供应链金融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顺畅安全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业务本身具有的产融结合特点,能够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支持,打通供应链的上下游原材料、关键部件、物流、分销直至最终销售等环节,提升整体运转效率。本文通过对双循环及供应链金融概念与内涵的研究,探讨双循环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深入发展的机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对相关领域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双循环概念与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的战略安排是基于国际国内的大背景提出的。

近年来,伴随着一些西方国家民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的进展面临重大挑战。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由于商品和人员的往来受到较多限制,逆全球化趋势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间更加明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链风险。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在通过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国内大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保障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我国产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向产业链上游迈进的必然选择,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向性路径是,其核心是产业价值传导体系的升级,既价值的“创新——传递——实现”螺旋式三阶段上升体系,在构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其必要的参与方包括高度协同的市场主体、跨越国际国内的资源提供者、稳定的经营环境等要素,以此实现供给和需求的高效配置,推动产业链条高质量、高可靠和可持续。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供应链金融指商业银行以供应链条中的重点企业为中心,为整个链条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以此带动整体的金融服务的金融活动模式。供应链金融运用丰富的金融产品实现科学、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金融服务,提升供应链的协调性并降低其运作成本。近年来,供应链金融成为银行业短期融资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供应链金融将贸易中的买卖双方、物流供应商及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联系在一起,通过资金在供应链内部的融通,实现效率提升和资金盘活的目标。从发展趋势来看,供应链金融的升级方向为产业链金融,在这一模式下,银行不再仅仅作为资金提供方参与其中,而是提供综合型服务,成为信息和咨询中介,降低供应链条中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推动整体产业链内部企业的对接效率和整个产业链的凝聚力。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将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部分强势企业利用供应链地位野蛮推动金融借贷进行限制。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交易事实的确立、交付、产品使用等一系列的要素,一些具备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采用不签约、不确权、不承认货权事实转让的状况,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带来事实上的利益损害,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尚需从全周期、整体供应链的角度来完善制度。

同时,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包括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标准建设,如利用物联网获取、传递相应的数据,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分布式、不可篡改的记录;供应链金融服务要素的规范,如交易过程中的函证,物流过程中的仓库、仓单、运单、提单等;公共信息平台的整合,如围绕供应链金融提供海关、工商、税务、检验检疫等相关数据。

三、双循环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机会

在双循环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我国优势产业的集群效应,另一方面,对于国内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如关键原材料的供应、流通环节效率提升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已形成或者正在形成一些优势产业集群,如东南沿海省份以电子信息、家电、纺织服装、玩具等为主的出口加工产业集群,得益于良好的工业基础设施条件、细致的专业化分工、逐步改善的技术标准和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我国此类专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类产业集群经过前期粗放式发展后,正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资金的支持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供应链金融契合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内在需要,逐渐形成成熟的链条融资模式,有效解决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产生的“实业空心化”问题,使金融与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闭合链条。

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其他主要的制造业实体复工复产进步不及预期,我国此类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一步凸显,显示出在双循环背景下,此类产业集群的强大生命力。由于订单数量急剧增加,生产链条面临提速压力,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内部深度融合的需求变得现实而紧迫。由于产业集群的特性,集群内企业依存度高、细分化程度高,信息公开程度也相应较高,能够满足供应链金融对数据信息的要求,可进一步围绕我国优势产业集群,做深做细,将供应链、资金链与信息链深度融通,提升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切实缓解产业链提速带来的资金压力。

2.在补足产业短板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产业界面临的客观现实情况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基础零部件,如工业母机、芯片、集成电路领域,面临较为现实的断供威胁。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需要在上述领域培育关键核心企业及其稳固的上下游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可以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主动切入相关领域,通过龙头企业作为信息中枢,对于通过其产品验证测试、技术具有先进性的企业,按照订单规模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保理、融资租赁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补足产业短板。

3.在数字化融合领域中的应用

供应链金融以数字技术对供应链“四流”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分析,依托数字增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得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变化,契合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科技赋能,数字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使之具备商业上的可持续性,从而构建一个有深度的、可以满足数字经济普惠性发展要求的服务体系。供应链金融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会使数据的获取成本变低、效率变高且可信度变高,有助于构建数据化、动态化的供应链风控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全阀”。

4.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现代农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信息通讯等战略新兴产业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强大的拉动投资需求及延长产业链条的作用。战略新兴产业对其上下游行业以及客户群体发展的带动性強,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供应链金融通过深度的上下游延伸金融服务,能够促进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加速,并通过项目进一步培育消费新场景和新渠道,带动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升。

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数字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数字供应链发展程度不高,数字供应链金融业务尚未获得有效突破。很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仍高度依赖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信用评级。信息孤岛问题凸显,数据不链接,系统孤立,技术异构,获得信任成本高,对风险、对价值的挖掘仍然在较低层次。

2.银行人员队伍专业性有待提高

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面广,业务技术含量较高,对银行的业务营销和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业务处理仍较多采用较为传统的人工模式,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信息平台支撑,多数商业银行还缺乏完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统计和信息交流平台,难以及时获取和分析业务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风险,加深潜在风险。

3.银行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动态变化跟进不足

由于经营形势不断变化,产业链条以及主要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目前多数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重在准入环节的把控,对于后期的动态变化疏于及时调整,难以跟踪监测供应链链条的经营情况以及核心企业的风险状况,不能全面评估核心企业经营变化情况及偿付能力,易引发风险。

4.银行属地化经营难以契合供应链金融的特性

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具有属地化特征,银行内不同分支机构在客户资源、风险偏好、业务结构和市场定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难以顺畅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并形成营销合力,其中,供应链金融两端企业跨区域导致机构间协同乏力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跨区域业务较难开展。

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建议

1.找准合作重点领域,树立产融协同理念

紧扣“十四五”重大发展战略,深入研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碳减排等重点行业特点,把握重点行业的发展机遇,布局重点行业核心企业,为重点行业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将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嵌入重点行业发展之中。

挖掘传统产业业务机会,通过数字化手段扩展供应链金融客户范围、整合传统碎片化业务流程、降低业务环节的摩擦成本,有效盘活供应链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资源,加快企业资源高效流转,为传统产业企业的市场拓展、科技研发和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2.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

完善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体系,清晰把握核心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联动特征,掌握供应链业务环节的资金流动特征,发掘供应链各参与方的诉求和痛点,提高各业务环节的数据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运用数字化技术加速产品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建立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分层分类管理体系,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配套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资产托管、结构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减少企业选择成本。健全业务创新管理机制,注重将前沿技术应用到客户识别、智能营销、风险管控等业务运营管理中,梳理并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提高供应链上企业金融需求的响应速度,提升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服务体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提升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协同效率。

3.有效提升数字化水平

建立标准化、开放性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系统,促进与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数据系统的有效对接,构建通畅的信息传导机制,解决信息流通和资金融通的效率问题,提升业务数字化水平,促使金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半径。搭建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平台,整合财务、物流、供应链第三方、税务、司法等数据节点,实现各类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核心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核验、发票查询、人工尽调等手段进行数据交叉验证,确保供应链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形成穿透全供应链业务场景的信息平台。

4.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转变传统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探索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多维数据的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式,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将过去的静态风险管理转变为动态风险管理,推动实现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建立数字化风控体系,构建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大数据风控模型,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供应链上企业的经营状况,利用多维度、多特征的数据进行反欺诈识别,强化对供应链金融实时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慈庆琪、郑焕卓.金融科技浪潮下,银行业如何转型[J].当代金融研究,2018(2):22-29

[2]陆岷峰.“双循环”格局下商业银行的使命担当与实施路径[J].福建金融,2020(10):3-9.

[3]欧阳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资源配置转型与商业银行对策[J].当代金融家,2020(11):93-95.

[4]周延礼.协同推进金融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20(10):20-22.

[5]陈泽鹏、黄子译、谢洁华、李成青,肖杰.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现状与策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8(11):22-28

[6]李成青、谢洁华、李础蓝.当前经营环境对银行信贷客户影响研究[J].金融论坛,2009(10):26-31

[7] 王兆星.银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现状、挑战和方向[J].金融监管研究,2016(11):1-6

[8]肖杰、陈泽鹏、郑诗捷、李成青、谢洁华.当前疫情影响经济情况及支持经济展望[J].广东经济,2020(4):28-33

猜你喜欢

健康发展供应链金融双循环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效能监察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探讨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
阳光管理 规范行为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