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2016-12-03李戬

经济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建设发展

李戬

摘 要:供应链金融可有效弥补在物流、信息流方面支付清算系统的不足,供应链金融与支付清算系统若能够实现协同运行,那么必将能够大幅度降低融资风险、支付风险,进而可实现动态管理资金链。文章首先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其次,分析了我国现有支付清算系统概况;同时,深入探讨了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支付清算系统 发展 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206-02

一、前言

先进的金融支付清算系统是跨行资金汇划的主渠道、主枢纽,也是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对于维护金融稳定、防范支付清算风险、提高金融组织的市场竞争力等都有较好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CNAPS2)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已于2012年10月在全国整体上线,被誉为“超级网银”。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无论是对于维系全国金融体系的高效运行、安全运行,还是对于完善金融支付清算体系,亦或者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履行服务职能、宏观调控职能均会产生较大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仍然将资金流作为支付结算业务的焦点,而忽略了物流、信息流,故市场反映效果不佳。而供应链金融可有效弥补在物流、信息流方面支付清算系统的不足,供应链金融与支付清算系统若能够实现协同运行,那么必将能够大幅度降低融资风险、支付风险,进而可实现动态管理资金链,本文就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进行探讨。

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内涵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零售商、最终用户、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与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金融机构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并且用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来代替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

(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特征

第一,金融机构在评价企业的信用级别时,多强调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实力水平,以及每笔贸易的真实情况,而不再是过去一味强调企业的担保方式、发展规模、财务指标、资产价值等。第二,金融机构会围绕贸易本身来寻求还款保障措施、设置操作程序,所以,供应链金融的授信业务还具有连续性、自偿性和封闭性的显著特征。

虽然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还远远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但是在融资租赁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电商市场等的迅猛发展下,我国供应链金融已经在近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截止到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已经涵盖了电商平台、商业银行、物流企业、核心企业等多个参与方,集中了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业、有色金属业、汽车业、电力设备业、化工业等多个行业,其市场规模在2015年就已经达到了11.97万亿美元,且市场规模仍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0年可达到14.98万亿美元。

三、我国现有支付清算系统概况

(一)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代支付清算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代支付清算系统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2005年6月建设完毕,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在2006年6月建设完毕。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在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代支付清算系统的积极推动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包括:分割了支付清算系统的监管体系,支付清算系统功能不健全,支付清算系统很难提高运行效率等。

(二)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也被称为“超级网银”,“超级”主要体现为: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在各家商业银行的网银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充当“桥接”作用的网上支付互联清算平台。与第一代支付清算系统相比,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的功能得以深化,不仅仅可实现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跨行账户查询、跨行转账等,而且还可优化服务质量、创新支付清算方式,还可对各类金融市场交易、电子支付交易、跨境交易都予以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1.对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代系统分散的接入渠道予以统一。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的传输渠道类似于SWIFT,实现业务处理功能与信息传输功能相互分离。全部的参与机构都可将业务信息通过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的公共信息传输平台进行清分,再基于清分结果分别提交到三个应用系统(网银、小额、大额)进行处理,且接入支付清算系统可以只通过一个前置机来完成。

2.提供多边轧差净额结算模式。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既可支持即时转账业务、借记业务、贷记业务,又可为金融组织提供多边轧差净额结算模式;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已经不再存在着轧差服务器与小额系统之间的内嵌关系、清算账户系统与大额系统之间的绑定关系,三个应用系统(网银、小额、大额)可实现独立运行。

3.提供各类账户查询功能。法人银行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既可即时查询其在中国人民银行非清算账户的余额信息,又可查询其全部的分支机构清算账户的预期头寸、可用头寸、余额信息等。而法人银行的分支机构则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来查询其在中国人民银行非清算账户的余额信息,以及自身清算账户。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还让商业银行具有零余额账户管理功能。

4.适应创新业务和跨境业务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为了适应创新业务和跨境业务的发展,支持全英文填写跨境报文,并且采用ISO20022标准;小额系统票据截留业务为了实现各类票据的资金结算和影像信息传递,还特意增加了银行本票、商业汇票、银行汇票等多种业务;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还对协议核验要素予以了统一,在集中代收付中心开辟了多种新型的业务功能,如实时代付、实时代收等。

四、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

(一)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支付业务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资金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尤其以电子支付业务的增长速度最快,2015年共计处理了1052.34亿笔电子支付业务,涉及金额达到2506.2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移动支付业务处理金额达到108.22万亿元人民币,共计138.37亿笔;电话支付业务处理金额达到14.99万亿元人民币,共计2.98亿笔;网上支付业务处理金额达到2018.20万亿元,共计363.71亿笔。由此可见,全社会亟待需求一个能够实现支付安全、运行稳定、功能完善的支付清算系统。第二,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还没有较好地利用其跨行业务处理优势、实时转账优势;交易流程复杂、繁琐;系统产品定位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分歧等。

(二)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模型

第一,企业利用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向商业银行等金融单位提出相应的融资申请。第二,商业银行等金融单位在收到申请之后,对其申请资格进行初步调查确认,然后再基于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进行内部信息交换。第三,商业银行等金融单位全面评价申请企业所在的供应链,并且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要求对申请企业所在供应链上下游的核心企业进行确定,并且认真审核这些核心企业是否具备为申请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能力。第四,基于审核结果来给申请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贷款,重新恢复供应链上的正常资金流。第五,整个融资过程都由监管机构来专门负责;此外,为了确保融资安全,各个金融单位都要保持着实时的信息反馈和信息交流。

(三)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优势

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同时结合了供应链金融和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的特点,具有较多的优势,第一,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的系统架构为“多点对接、一点接入”,可有利于商业银行之间的银行之间的资金拆借,可有利于降低客户交易成本,可有利于实现企业“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第二,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有利于提高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作用,无论是财务管理水平,还是融资能力,亦或者支付清算能力都会起到较好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贝贝.支付清算系统的地位、功能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商贸,2014,17(19):189-194.

[2] 黄磊.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集成项目省级实施的风险管理[D].广西大学,2013:45-80.

[3] 何寒薇.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参与者流动性管理行为分析—商业银行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12:38-49.

[4] 白勇.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2:18-40.

[5] 罗艳.央行主导下的支付清算系统模式及相关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48-60.

[6] Buchenau J.Innovative Products and Adaptations for Rural Finance[C]. Paving the Way Forward: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est Practices in Rural Finance ,2013,45(05):1811-1821.

[7] Gonzalo Guillén,Mariana Badell,Luis Puigjaner. A holistic framework for short-ter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grating production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lan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19(1):1400-1408.

[8] Gunasekaran A,Patel C,Tirriroglu E.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metrics in a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2011,78(05):900-913.

(作者单位:中国华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1)

(责编:玉山)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