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论文计分规则研究

2020-02-24王春雷

科学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激励

摘要:将高校教师撰写不同等级的学术论文看作是完成不同的任务,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解释论文计分规则偏向于低等级期刊的原因。模型考虑了撰写不同等级论文的努力投入差异以及发表不同等级论文的不确定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等级和低等級期刊论文的投入差异越大,论文发表的不确定性差异越大,高校教师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的最优论文计分规则就越偏向于低等级期刊论文。因此,制定论文计分规则时需要了解科研主体的特征以及科研工作的特点,而不能仅仅考虑不同等级论文成果对提升高校科研业绩的差异。

关键词:委托代理模型;学术论文;计分规则;激励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4.00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71363006)

0引言

科研量化考核是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部分高校为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采取的一种考核措施,把与科研相关的内容,如科研项目、经费、成果(论文、著作等)折算成分值[1],并将该分值作为高校教师聘用、奖励以及晋升的依据。其中,学术论文质量是教师量化考核的重要指标,量可以通过发表论文篇数(“数豆子”)确定[2],质则需要经历时间检验才能确定[3]。例如,论文被其它文献引用的次数或者获得某个奖项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确认,而高校教师的考核周期一般都不长,因此科研管理部门通常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力和是否收录于某论文索引库来划分论文等级,论文发表的期刊等级越高,在考核时计算的分值也就越高。

以广西大学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为例,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制定了《科研工作量综合计分办法》,用于计算教师的科研业绩分值。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成果被分成十等,不同等级论文的计分标准也各不相同。例如,1篇《中国社会科学》论文计5分,1篇一般的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计0.2分,即计算科研业绩分值时1篇《中国社会科学》等于25篇一般核心期刊论文。该校商学院近年来每年发表的北大核心期刊论文都超过60篇[4],但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0篇。对于学校而言,1篇《中国社会科学》的价值远远大于25篇一般的核心期刊论文。另外,中文和外文期刊论文的计分规则也没有反映出它们的相对价值。例如,1篇SSCI论文计0.7分,一般CSSCI论文计0.5分,甚至CSSCI扩展版论文都可以计0.2分。相对于一般CSSCI论文而言,SSCI论文对建设“双一流”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显然更有价值[5]。

既然学校对本校教师发表国内权威期刊和SSCI期刊论文非常重视,那么科研管理部门在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时,各类论文的分值就应该与其对学校的价值保持一致,计分规则就不应该偏向于一般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论文。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制定上述论文计分规则的逻辑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Holmstrom & Milgrom[6]提出的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将高校教师撰写不同等级的学术论文看作是完成多种不同的任务,通过引入撰写不同等级论文的努力以及发表不确定性差异,来解释计分规则偏向于一般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论文的原因。就笔者所知,尽管许多学者在不同的领域对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研究[7-9],但是只有少量文献涉及科研方面[10-12],而且主要是从教学和科研的角度来论证高校教师的激励问题。本文的主要目标不在于探讨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规范分析),而是为了解释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设定的论文计分规则为什么与论文的客观价值不一致(实证分析)。

文章结构安排:在引言之后,首先构建撰写不同等级学术论文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高校教师在不同任务上的努力水平选择,求解科研管理部门设定的最优计分规则,然后与客观价值一致的论文计分规则进行比较,分析科研管理部门选择不一致计分规则的深层次原因。

1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考虑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教师组成的委托代理双方,科研管理部门作为委托方提供教师关于论文发表的激励契约,高校教师作为代理方进行撰写学术论文的工作。尽管在实际中科研管理部门设定的论文类别有很多档次,但为了分析方便,本文假设高校教师仅仅从事两类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任务,一类是高等级期刊论文,另一类是低等级期刊论文。

3计分规则比较

比较两种论文计分规则:一种是科研管理部门面对的客观计分规则P,也就是在引言中提出的计分规则应与论文给学校带来的价值相一致;一种是科研管理部门自主确定的计分规则Q*。表1给出的是两种计分规则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激励强度、两类论文任务上的努力水平以及科研管理部门的平均科研业绩。

由命题2可知,科研管理部门设定偏向于低等级期刊论文的计分规则,提高了科研论文的激励强度,目的是促使高校教师更加努力地撰写和发表期刊论文,但由于计分规则不利于高等级期刊论文,导致撰写低水平期刊论文上的努力增加,而撰写高水平期刊论文上的努力减少。值得一提的是,命题2可以从计分规则这一视角解释刘海洋等[3]提出的“为什么中国学术研究数量众多但缺乏高水平成果?”这一问题。

4简要结论

本文考虑了高校教师撰写不同等级论文的投入成本以及发表不确定性差异,通过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的论文计分规则。结果表明,最优论文计分规则偏向于等级较低的期刊论文,而偏向程度与期刊论文的转化率、发表论文的不确定性和高校教师的风险厌恶程度等三个因素相关。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为了追求更大的科研业绩总量,制定的激励措施使得风险厌恶的高校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撰写和发表相对容易发表且质量相对较低的学术论文,造成了我国现阶段研究论文数量众多但高水平成果缺乏的局面。

上述研究结果能够对正在进行或者将要进行甚至是已经进行了教师量化考核改革工作的高校有一定启示作用。在引言中提到,为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笔者所在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制定了科研工作量综合计分办法。实际上,在最初的征求意见稿里面,高水平期刊论文和低水平期刊论文的计分差别更大,确实更能反映不同等级论文对建设“双一流”高校的相对价值。但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收到教师们的反馈意见之后,降低了高水平期刊论文和低水平期刊论文的计分差距。本文的研究表明,与其说是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相互博弈的妥协结果,倒不如看成是“庐山真面目”从“不识”到“识得”的过程。也就是说,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逐渐认识到教师是科研工作的主体,促使教师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需要激励措施,因此制定计分规则时需要了解科研主体的特征以及科研工作的特点,而不能仅仅考虑不同等级论文成果对提升高校科研业绩和学术地位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潘启亮.人文社科科研量化评价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3(3): 31-37.

[2]徐淑英.科学精神和对社会负责的学术[J].管理世界, 2015,(1): 156-163.

[3]刘海洋,吴龙,董维刚.为什么中国学术研究数量众多但缺乏高水平成果? [J].科学学研究, 2012, 30(8): 1134-1142.

[4]王春雷,蔡雪月.科研奖励政策对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影响研究——以广西大学商学院发表学术论文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 2018, 36(1): 30-33.

[5]许心,蒋凯.高校教师视角下的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及其激励制度[J].高等教育研究, 2018, 39(1): 43-55.

[6]HOLMSTROM B., MILGROM P.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analyses: incentive contracts, asset ownership, and job design [J].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 Organization, 1991(7): 24-52.

[7]郭本海,黃良义,刘思峰.基于"政府-企业"间委托代理关系的节能激励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8): 160-164.

[8]陈勇强,傅永程,华冬冬.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的业主与承包商激励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 2016, 19(4): 45-55.

[9]范如国,李玉龙,杨维国.基于多任务目标的企业低碳发展动态激励契约设计[J].软科学, 2018, 32(2): 38-43.

[10]郑祥江,张强,廖方伟.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多任务委托代理问题研究[J].教学研究, 2009, 32(2): 32-34,50.

[11]龙海明.科研教学双目标下高校行为研究:基于抽查评价的激励规制重构[J].社会科学家, 2015(10): 124-128,146.

[12]王春雷,黄宇华.委托代理理论下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 31(10): 15-18,45.

[13]陈志俊,张昕竹.科研资助的激励机制研究——分析框架与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 2004, 4(1): 1-26.

[14]陈先哲.学术锦标赛制:中国学术增长的动力机制与激励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 2017, 38(9): 30-36.

Study on Scoring Rule of Articles Based on 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Model

WANG Chunlei

(School of Busines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cognizes that writing different grades of academic articles by university teachers can be seen as completing different tasks, constructs a model based on the 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model to explain article scoring rule which biased to low-level journal articles. The model considers the different effort input to write different grades of articles and the uncertainty of publishing th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r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put of high-level and low-level journal articles, the greater the difference in the uncertainty of publication, the higher the risk aversion of teachers, the best article scoring rule determin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s more biased to low-level articles. Therefore, when making scoring rules,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nd work, rather than just considerthedifferencesbetweendifferentgradesofarticlestoimprovethescientificresearchperformanceofuniversities.

Keywords: principal-agent model;academic articles;scoring rule;incentive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激励
浅谈学术论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规范写作及编排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2016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关于加强基层老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