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影响分析

2020-02-24李优优

健康大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手外伤效果观察干预

李优优

【摘 要】 目的:分析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间收治的88例手外伤患者均分2组,参照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讨组44例患者辅以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并对其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参照组护理满意度56.82%,研讨组护理满意度93.18%,两相比较,研讨组更优,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可在手外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手外伤;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满意度;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87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53-01

手外伤往往是因意外损伤所致,通常采用手术治疗[1]。患者因手术过程中对手部神经末梢影响极大,在术后疼痛感加剧,对其睡眠、饮食等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预后效果不佳,极易引起患者的不安、紧张、烦躁等多种不良情绪,此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其疼痛的减轻、伤口的愈合、病情的好转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结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分组实施常规护理与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并对其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间收治的88例手外伤患者均分2组,参照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讨组44例患者辅以疼痛护理干预。纳入标准:意识清晰,均有独立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

参照组:年龄23.4-54.7岁,平均(32.81±5.63)岁,男女比例28:16,具体受伤部位分腕部、手指、掌部各有患者19例,12例、13例。研讨组:年龄24.1-54.9岁,平均(33.31±5.52)岁。男女比例27:17,具体受伤部位分腕部、手指、掌部各有患者20例,13例、11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部位等基础信息作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参照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健康宣教、药物指导等方面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研讨组44例患者辅以疼痛护理干预,如下详述:

1.2.1  心理干预与药物支持

手术之前、手术之后应分别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沟通予以充分了解,针对其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在护理期间应尊重患者,以温柔、耐心的态度与患者建立一个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术后患者主要采取镇痛剂、麻醉剂等缓解疼痛,但应当规范使用。给予患者小剂量、预防性的麻醉镇痛往往能达到明显的效果。合理的用药指导能够有效防止患者药物成瘾。因此在患者使用镇痛药物之前,应先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恰当的用药,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

1.2.2  体位及按摩护理

良好的体位对于手外伤患者而言十分关键,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手术创伤的具体位置适当调整其体位,在保证舒适的同时避免其他外在因素挤压创口,确保患者充分的活动空间。患者术后往往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可适当进行按摩,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其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疼痛。

1.3  观察指标

通过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来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具体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评分90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相加。

1.4  数据处理

经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例数(%)表示, x2检验。P<0.05为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通过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来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参照组不满意患者有19例,护理满意度56.82%,研讨组不满意患者3例,护理满意度93.18%,两相比较,研讨组更优,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手外伤的病情较复杂,患者常伴有出血、肿胀等临床症状[3]。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具创伤性,患者极易产生心理、生理上较强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术后康复[4]。疼痛的产生是由于手部神经末梢在受到机械性损伤后,组织胺、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的数量迅速增加,并刺激游离末梢,患者疼痛程度急驟上升[5]。术后疼痛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方式相比,更具有效性与人性化,通过心理干预、药物支持、体位调整、按摩护理等4个方面加强护理服务,整个护理过程进一步规范化,降低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升,对其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

参照组护理满意度56.82%,研讨组护理满意度93.18%,两相比较,研讨组更优,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观察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且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可在手外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沐美玲. 个体化疼痛护理在手外伤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v.3(8):89.

[2] 王应琼, 谭艳庆, 陈玉梅. 伤科黄水湿敷治疗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80例[J]. 现代中医药, 2018, v.38;No.221(3):42-44+51.

[3] 黄伟妮, 黄伟梅, 钟宏丽,等. 护理干预在手外伤皮瓣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21):59-61.

[4] 陈俊, 孔昌盛. 67例开放性手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 34(1):47-49.

[5] 谭春玲, 高玉芳, 刘春文. 分析手外伤患者术后急性应激障碍的因素及干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5):70-70.

猜你喜欢

手外伤效果观察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外伤患者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