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0-02-22郭端平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评价模式古代汉语线上线下

郭端平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更好传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就业竞争力,文章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问题驱动导向下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创设,大力推进经典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对接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地方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期解决目前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等问题。

关键词:古代汉语;线上线下;任务驱动;诵读;中学语文;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C-0030-03

古代汉语课程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这门课在提升学生古书阅读能力方面似乎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信息化背景下,学生阅读习惯变化迅速,网络阅读、电子文本流行,学生获取知识趋向浅表化、碎片化,对阅读古代文献缺乏兴趣,加之古代汉语课程内容远离实践、历史跨度长,学生普遍对古代典籍比较陌生,学习意愿下降,在考研专业选择、毕业论文题目选择上明显少于文学类课程,这都对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式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我们急需探索行之有效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评价机制。

一、線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很多高校在疫情期间采用线上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校古代汉语课程的讲授也采用线上教学模式,以腾讯会议为基础教学平台,参考中国大学慕课、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上的古代汉语课程资源,教学效果良好,这也倒逼传统语言学课程的改革,启发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学资源,既能节约课堂时间来开展有效活动,又能拓展学习空间、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填补了单一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缺陷不足。[1]据笔者统计,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就有5门古代汉语线上课程,学习通平台上至少有3门,各个高校的线上慕课为古代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线上资源。如何有效利用线上学习资源,合理统筹分配线上线下学习任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需要统筹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任务分配,在文选、通论的学习上各有侧重。发挥学习通、大学慕课平台优势,将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前线上,课堂适当缩减常识内容讲授的时间,如王力古汉语教材文选部分,关于《左传》《战国策》《论语》《礼记》《孟子》等背景知识的介绍,可通过学习通平台、微信群等提前下发学习任务,上传教学资源,资料包包含所学内容的参考书目、论文等,当课前线上内容学习完成,教师应就学生所提疑问,有针对性地分类汇总;课后布置好拓展阅读任务,实现知识迁移。

二、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创设研讨型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究其根本,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学生是其学习的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作为核心规划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吸取知识的过程。问题驱动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运用“问题驱动法”的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3]通过设置教学研讨专题,研讨任务群,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古汉语通论的教学不再以专题形式进行,而是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通过文选阅读研讨将通论贯穿其中,在此过程中逐步获得文字、词汇、语音、语法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文选教学设置任务方面,尝试让学生用现代话语总结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中,可以用“庶子的逆袭”形容孟尝君,冯谖则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寄生虫”。《郑伯克段于鄢》是“蓄谋已久的收网”“奇葩名字引发的战争”,《齐桓公伐楚》是“一场戏水引发的战争”,《晋灵公不君》的学习可以从成语“夏日可畏”切入。《左传·文公七年》记载的“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从成语“夏日可畏”引出赵盾这个人物形象,将晋灵公与赵盾的矛盾体现出来。同时,可在教学中列出问题,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折肢”到底是“按摩肢体”还是“折取树枝”。《论语》中“伤人乎不问马”的断句问题,通过问题带动文章的阅读,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组织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进行评论反馈,讲解重点难点。同时可以进行《左传》与《史记》对比性群文阅读,以人物刻画对比为切入点等,同为谋臣,张良与范增之对比;同是游说劝谏,烛之武、张良、樊哙、范增之语言对比。

三、大力推进经典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凸显文化自信

阅读、背诵大量的优秀古诗文以及其他文质兼美的母语范文是培养语感的必然途径。语感是对文言文的熟悉感、亲近感与自动主动的识读感。[4]将吟诵、大声朗读与研究性品读相结合是有效提升文言文语感的可靠路径。为了响应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号召,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实践活动,古代汉语文选教学就是深入践行这一主张的最好阵地。教师先诵读,次串讲,学生诵读时注意力集中于文言文的情境中。诵读过程亦是思考的过程,通过诵读准确把握字词读音、句读、文章体式等,达到对文言文的审美欣赏,继而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同时借鉴“互联网+语言文化”数字资源,并将应用于课堂教学。《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品牌语言文化类节目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采用咏诵、讽诵结合音乐的方式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语》《孟子》《礼记》同属儒家经典作品,是先秦语言的典范。诸子百家作品中很多都是散韵结合,《诗经》是典型的韵文,选取其经典篇目就行诵读,在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提高讲课质量的一个途径。

四、基于师范院校中文系人才培养目标,将古代汉语教学对接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师范院校中文系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随着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推行,古诗词文言文选文数量进一步增多,客观上对中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地方师范院校中文系培养的学生在语言素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基础知识较差,在就业市场上普遍竞争力较差。为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加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尤其是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应有针对性地将文字学、汉字构形学、训诂学、音韵学等基础知识渗透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钻研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重点文言文篇目,做到学通学精,讲通讲好。

通论部分中汉字的构造、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诗词格律等理论知识对指导中学文言文教学有重要作用。系统讲授汉字构造理论“六书”,可以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古文字字形,甲金文字象形程度高,提供学生检索古文字字形的数据库,用在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发挥古文字字形在探求词的本义过程中的作用。中学生在识记古代汉语实词的众多义项时,往往缺乏系统性,掌握词义引申脉络有助于梳理一词多义现象。比如,准确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关键在于理解“保”,“保民”即“安民”“养民”,《说文·人部》:“保,养也。”“保”的安、養之义从何而来,溯源“保”之古文字字形便知,“保”之造字构意为“负子于背”,由长辈背负孩子的汉字构意,引申为“养育、爱护”之义。借助汉字可以“据形索义”的优势,从汉字构形中管窥其构字理据,明辨语理,探求字源,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解庄子《庖丁解牛》文义,“解”是个突破口,,即“从刀判牛角”的构意。《鸿门宴》中“飨士卒”的构形理据即“乡人们对向围着食器饮酒吃饭”,有助于理解为用酒食款待宾客,语境中是“犒劳”的意思。强化古代汉语理论知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上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将来胜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此外,还应改革古代汉语课程评价模式,适当扩大平时成绩比例,建立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课后反馈的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将精读《说文解字》《论语译注》等纳入考核。

五、结语

本文从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中文系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应吸收线上课程资源,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创设研讨型教学环境,发挥古代汉语课程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在诵读经典过程中培养文言语感,变革现行古代汉语教学模式,同时精准对接中学文言文教学,强化古汉语理论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转化,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王鶄,杨倬. 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17(4).

[2]付冬梅.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现[J].大学教育,2014(4).

[3]赵君,秦懿玟.浅谈“互联网+教育”下的成人自主学习模式[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

[4]王元华.百年文言文教学的反思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6).

责任编辑:许洁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Ancient Chinese Course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GUO Duanping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19, Shanxi Province)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read ancient literature,better inherit ancien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proposes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s of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problem-driven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the promotion of classical reading, the cultiv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anguage sense, the connec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s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students' low interest in learning ancient Chinese and poor teaching effects.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online and offline; task driven; reading; middle school Chinese; evaluation mode

猜你喜欢

评价模式古代汉语线上线下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
浅谈技工院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对我国零售行业O2O模式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