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凝心聚力 共铸辉煌

2020-02-17

关键词:赤峰学报学院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回望过去的2019年,是什么长久的留存在我们心中?是什么深切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是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谆谆教导;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理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未来伟大的规划和期盼,也是每一位中国人根植心底的国强民富的中国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0年是《赤峰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值此40周年之际,赤峰学院学报人也有自己的学报梦和学报理想。新的一年,在宣扬社会主义主流学术文化的前提下,要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办刊原则。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服务为依托的整体办刊思路下,要确保特色栏目出特色,精品栏目出精品,普通栏目保质量。做好预判和研讨,做好规划和设计,把学报办出品格,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严把质量关,提升学报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使《赤峰学院学报》的整体水平有个质的飞跃,进而更好的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地方。这需要赤峰学院全体学报人的精诚合作和不懈努力。

“思想坚定,政治过硬。”学报人要有政治意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大是大非的思想政治问题上,不能手软,不容商榷。要把弘扬中华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优秀学术作品发表出来,要把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文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出去,要把启迪智慧、开拓思维,引领时代先声的美好声音散播出去,以此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培养赤峰学院学报人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意识,把学报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学报的活当作自己的活,把学报的荣辱当成自身的荣辱,把学报的未来当作自己的未来。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再创佳绩。增强学报人对学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人性化管理下使学报人与学报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

“风雨同舟,携手共进。”学报人要团结,要担当,要为学报的发展壮大献计献策献力,要为学报的前途未来出血出汗出心。要坚定信心,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我们虽有力有不逮之时,但更应竭尽全力一拼,付出必有回报,努力必有所得,只要我们敢想敢做敢当,只要我们同心同力同德,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用,那么学报明媚的未来必能在民主公正和谐温暖的思想生活氛围里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不竭的活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众志成城,何所不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报人应有自己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文化是时代的号角,最能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风貌,作为文化工作者队伍学报编辑人员更需要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认识到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担负起编辑的职责和使命,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把反映人民心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优秀学术作品遴选出来,更好地为国家的科技文化事业服务。鲁迅说要“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学报人作为文化事业的桥头先声,更应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有人认为编辑工作是个平淡平庸,甚至是平静到无耻的职业,认为这项工作死水一潭,毫无生趣。这是对编辑工作的误解,更不是学报人应有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编辑不但要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更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帝眷顾早起的人”,编辑人员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木村久一说:“所谓天才人物,是指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编辑必须是热爱编辑工作,有毅力有耐心,勤奋刻苦,具有入迷忘我精神的人。希望总是洋溢在阳光明媚的脸上,创造总是愿意光顾纯净烂漫的心,当我们每一位编辑工作者站的更正更直更高大的时候,自有一种力量让人倾慕,自有一种风姿令人敬仰。

“万物皆流,无物常往。”学报的事业任重道远。这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切皆变的时代。多媒体对报刊业的冲击史无前例,冲击的广度、烈度、深度令纸媒窒息。面对融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介的冲击,我们要站高望远,居安思危;也要固本清源,稳步前进;更要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没有什么事业是一帆风顺的,一帆风顺的也不会是什么好的事业。谁渴望奔跑,就必须先学会站立;谁想要飞翔,就必須要丰富羽翼。学报的发展壮大需要全体学报人孜孜不倦的努力。要发扬舍我其谁的主人翁意识,要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要目光长远,统筹布局。

“岁月无痕,流光难驻。”回望2019年,我们在汗水的浸润中种下不忘初心的火种;祈愿2020年,我们能在喜悦的心情里收获学报人的硕果金黄。

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 孙国军

2019年12月31日于赤峰半塘书屋

猜你喜欢

赤峰学报学院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初等教育学院
致敬学报40年
学院掠影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