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场与表达:德国当代动画家沃尔克·施莱希特的纪实想象

2020-02-10吴杰的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沃尔克香肠动画

吴杰的

(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台湾艺术大学 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台湾 新北 22058)

文化创意业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产业形态,而动画作为重要的媒介之一,如何创新价值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重要的研究议题 。德国拥有一流的动画技术和先进的美学思维,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以抽象动画电影享誉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实验探索的动画精神,深刻独到的社会隐喻等为世界动画带来了全新的美学体验,2010~2014年共制作了20部院线电影,在欧盟国家中居第4位,以创意取胜的德国动画经验或可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借鉴之道。沃尔克·施莱希特(Volker Schlecht)是德国当代活跃的动画艺术家、插画家,现为柏林工程艺术大学教授,他以动画纪录片闻名,纪实叙事与寓意想象结合,在斯图加特动画影展斩获大奖,并曾获奥斯卡提名,代表作品有Sonst nichts(2001)、Germania Wurst(2008)、Over You(2012)、Transforming(2014)、Kaputt(2016)等。东西德合并之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影视表演艺术与文学发展弥漫着荒诞主义的风潮,这样极具寓意的叙事风格在合并后的德国造就了新一代动画独立制作与实验短片的风潮。

一、再现与叙事:《Germania Wurst》的历史叙说

《Germania Wurst》2008,该片自2008在莱比锡大讲堂进行全球首映后,先后入围了克拉科夫电影节、维也纳短片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并获最佳德国短片大奖等多个重要的国际奖项。影片快速回顾了德国或日耳曼人2000年的历史,德国乃至日耳曼的“国家历史”迅速衰落,从古代罗马帝国开始,到德国“统一”结束直至今天,影片以香肠作为串联,是场景之间的连接元素,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国家象征,甚至有香肠在统治德国的巧妙隐喻,将皇权与君主、纳粹的扩张与破碎、人民的生与痛、欲望的膨胀与消解等诸多内容巧妙涵括其中,影片兼具讽刺性、历史性与娱乐性。

画面巧妙绘制快节奏图像,这些图像平滑地融合在一起,有时清晰诠释其各个主题,有时则显得更具隐喻性和象征性。影片开端雨滴滴在黑色水面溅起涟漪形成圆形波纹不断交织叠加,构成共振的互感,一只脚从左侧进入画面踩踏在水面上打破了规则的圆形,一群人的脚相继进入由近及远走向远方,随后马及战车的车轮相继进入,军马突然跃起长鸣,马背上的军官面无表情,在他目之所及之处,可见成千上万的军队整装待发。突然,一支箭从天而降,紧接着数以万计的箭划破天际,以致遮蔽了白昼的光亮,变为深度的黑幕。伴随军乐的奏响,剑、基督的十字符、德意志黑十字标志、纳粹的标志在军乐的节奏中渐次转变,在纳粹标志的高速旋转中片名渐现。香肠第一次出现,被舒缓的一片片切下,在旋转的运动中不断变形为教皇和君主,教皇将王冠戴在君主的头上,整个过程一直处于旋转的运动状态,随后两人坐于旋转的跷跷板上,将教皇和君主彼此互为成全又彼此牵制的微妙关系进行了巧妙的隐喻。香肠第二次出现,较第一次不同的是,香肠被快速切下,圆形切片不断向下坠落,转变为开启机器的圆形钥匙,打开了魔法箱,在不断旋转中变形为大教堂,继续旋转中又变形为圆形的罐子,滴落的水滴溅起波纹,罐中的水溢出,并应声倒下,水快速漫过画面,随后划船者的桨转变为军鼓,两位乐手随音乐节奏进行演奏,士兵手中高举的武器应声倒下,变为振翅飞翔的蝗虫,不断消散在画面深处。香肠第三次出现,这次不同的是,一段香肠被切完,仅剩最后交接处的一小段,变形为军人的帽子,下落后正好戴在军人的头上。列队的军人、书写记事人员、飞扬的旗帜、飞驰的铁轨和列车,最后在刀下演变为鲜血,转换为小孩手中的旗帜,小军人在前进过程中逐渐长大,排列整齐,扛枪前进,进而变为军队前进的画面,在持续交织的枪炮声中,前行士兵们的连双手都失去了,只能戴上假肢,乘坐轮椅,靠双手滑行,最后衍变为一张速写纸,被送进绞肉机里,被操纵者加工成香肠,这些香肠披上了希特勒时期的标志袖章,动作整一,变形为坦克的炮筒,最后转变为军人在操作打字机,向社会进行文字的传播与输出。这一段将扩张掠夺者为了自己无止境的欲望,军人们牺牲自我进行了生动的表达,无论身体如何受伤,都整齐划一,脚步永不停歇,其中的整一与残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反讽。

妙用形变是该片重要的特色,“保罗·威尔斯(Paul Wells)认为动画语汇应包括蜕变、浓缩、拟人化、捏造、穿透力、符号联想、声音假象等,进而解释蜕变即为不经过影片剪辑,使一种形状轻易改变成其他轻装的能力,包括转变、突变、转移、繁衍四种技法:“转变”指完全变为别的东西;“突变”指变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混杂的事物;“转移”为变成其他状态以显示之前状态的某种事物;“繁衍”指以分裂、孵化或倍增的方式,创造出许多变化的元素。”影片中多次运用“转变”“突变”“转移”“繁衍”来进行画面的衔接和主题的展开述说,如香肠切片的圆形“转变”为钥匙、帽子等,旋转中的跷跷板“转变”为“十”字盾牌等不一而足;魔法箱变形为大教堂和圆形罐子即为“突变”;多次出现的水和香肠不同状态的变化即为“转移”;士兵手持的兵器变为蝗虫的振动的翅膀等则为“繁衍”。该片将近2000年的历史浓缩成10分钟左右的动画影像表达,大量的主题和事件穿插其间,稍有不慎极容易导致事件堆叠的单调再现或枯燥单一的呆板述说,但透过这些形变的巧妙运用不仅丰富了画面美学的表达,同时将多种不同的画面和主题进行无缝衔接过渡,避免因差异大而引起的突兀和散漫,同时也将作者的诸多隐喻进行巧妙表达,厚重复杂的历史题材得到了诙谐幽默的表现,其立意之深,视角之巧,表达之适切等诸多优势值得当今的动画创作者借鉴吸收。

二、在场与纪实:《Kaputt (Broken)》的速写表达

《Kaputt(Broken)》(2016),亚历山大·拉尔(Alexander Lahl)和沃尔克·施莱希特联合导演,该片曾入围柏林短片竞赛单元,获圣丹斯电影节动画短片评审团奖。讲述前东德最大的女子监狱Burg Hoheneck,这个故事揭示了许多东德妇女的心声,她们只是想逃避镇压政权,常常被送往妇女监狱Hoheneck,成千上万的女囚犯遭受酷刑折磨,并被迫在恶劣的条件下从事劳动。该片编剧马克斯·蒙克(Max Mönch)的一个姨妈是一名政治犯,她向制片人介绍了那里妇女令人痛苦的经历。影片采用手绘动画的方式,利用前被拘留者原始音频的采访片段与抽象单色手绘动画相结合进行表现,以曾遭关押的两名东德女囚犯的采访为基础,采访的原始时长达6小时,描述东德最著名女性监狱的生活状况,牢房拥挤不堪、等级森严,不堪的生活条件、近乎残酷的管理、高强度的强制性劳动让她们产生了种种不适应,然而没有丝毫的反抗空间,压抑、绝望、被监视等生活惨状与所生产的产品西部出口为铁幕两边带来的巨额利润形成强烈反差,展现了人性的残酷。影片采用三段式的方式进行故事呈现,第一段主要讲述在监狱中残酷的生活环境,森严的等级制度,被监视的生活,绝望的心境;第二段重点讲述了这些女子被迫无偿缝制商品,并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配额,这些商品被销往西方而获取高额利润,然而被关押的女子并未得到丝毫回报,正如导演所言:“东德镇压的主题对我们来说并不新鲜。但是,当我们进行研究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被囚禁在Hoheneck的数千名妇女被迫从事类似于奴隶劳动的工作,生产出售给西方的商品以获取可观的利润。对于我们来说,东西德之间的关系突然变得比我们以前理解的更加复杂。”;第三段主要讲述监狱中被关押禁闭室及水牢的情形,禁闭室在城堡的最底层,如若关上百叶窗,连一丝光线都没有,只能站着或蹲在地板上,上厕所只能靠大声呼叫,最恐怖的是进入水牢,会用冰冷的水浸没到脖子,在监狱中使得她们生理期紊乱、头发大量脱落、严重失眠,这种种摧残让她们身心备受折磨,然而正如影片最后的口述所言,“当他们抓走我时,我告诉我的女儿‘Finchen,我今晚会回来接你’,我永远不会忘记她的眼睛,然而我再也未能抱过她。”被强行带进监狱后,对亲人的思念与亏欠已深深烙印在心里,构成了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影片以动画纪录片的方式进行呈现,首先,声音的运用独具匠心,透过字幕和旁白录音结合的方式来再现监狱中的情形,真切的声音将当事人第一视角的亲历事件加以呈现,饱含真情的声音让观者深刻感知挥之不去的绝望与恐惧,影片同时辅以大量带有绝望刺耳的音效、水滴声、建筑内空旷的回音来强化现场感,同时将监狱中女子的心境加以暗示和书写。其次,在影像视觉的处理上也别具特色,影片采用黑白影调加线性绘制的方式呈现,线条交织重叠,层层相交,构成网状,在看似杂乱中以大量直线呈现建筑的冰冷序列,同时大量运用形变,将建筑中的卫生间、管道进行形变为眼睛,似乎在窥视这个世界,嘴唇、窗户,又衍变成乌鸦,进而转为火柴盒,演变为缝纫机,缝制出各种线条和美丽的花纹,衍变为窗户,缝制者不间断工作,最后演变为人脸,女囚想逃离这里,却被关在铁笼中,最后发现自己犹如一片树叶在空中飘荡,生活之重与生命之轻形成强烈反差。作品大量运用隐喻的方式,将对象匿名化,透过原始画外音来表现事件的真实。

三、迁想与妙得:其他作品的美学意象

除却前述两部重要的代表作品,沃尔克·施莱希特“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对动画美学进行了多元面向的探索与尝试,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巧设妙用的匠心,透过这些作品既可得知早期动画作品中的经验与潜能,亦可获知近期新的思路与探寻。

《Pink Street》(1997),影片伊始红衣小女孩试图打开手提的红色箱子却屡试未成,最后箱子跌落地上,随后妈拉着她的手前进,身边不断路过形形色色的人向前走,这些人多从画面前端走向远处,以背影的方式呈现,有手提公文包的阔步向前的男士,有穿高跟鞋性感前行的女士,拄拐杖蹒跚前行的老奶奶,有牵着一条狗悠闲散步的夫妻、年轻的女士等等,如同社会的缩影,隐喻生活中的人们都在疲于奔波,但很多时候却忘却了为何出发。突然人们前进的脚步加快,最后小女孩停下来,打开箱子,时间凝固下来。小女孩采用红色涂抹,其他人物皆以线描手绘,众多线性图像中小女孩的那一抹红色,造成强烈线面对比的同时,亦是警醒和提示。

《Nothing Else》(2000),依然延续手绘风格,画面带有强烈的速写感,影片中其他角色皆以黑白手绘风格呈现,唯有女主人公的衣服和口红描绘以红色。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漫画中画格表达方式运用到动画中,在部分段落采用上下两段分屏的方式来呈现不同空间的故事,进而实现交叉蒙太奇的效果。前进火车中不同乘客各具特色,有紧张焦虑不断用手抚摸大腿的中年男人,有上完卫生间对着镜子察看自己牙齿的男士,这些角色都传达出焦虑和不安,每个人都不跟其他人交流,将内在自我进行封闭,整个空间的气氛是凝固的压抑和沉重。影片最后女主人公到站下车迅速离开,透过窗户她的背影消散在街道中,看似一个未解之局,影片戛然而止,并未给观众情节的转折和所谓的完美结局,而是将这种压抑导引至消散的背影中,让观者自行去思索现实中的困局该如何解题和破局。

《Kyrie Eleisom》(2013),以绘图纸的方式将古代的神庙场景进行旋转,用翻书的方式将古代众多雕塑作品随着翻书逐一呈现,后面衍变为三联式的方式展开,随后抽屉柜逐一打开,采用折页的方式,采用三联或四联的形式,将古代雕塑作品进行呈现,包括维纳斯、圣母子等,最后又回到神庙。可以发现,在两部影片中,沃尔克·施莱希特都挪用了现实中的物品为背景底色,将生活中富含印记的物品用于动画背景,其物品本身所含的信息即为资讯,增强了作品的文本信息,扩增了语意表达。同时不难发现作者在上述两部作品中进行动画美学的探寻,前者将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进行串联拼贴,这种不关乎逻辑的行为,而是以非理性和非逻辑性的方式来表达,带有明显的荒诞派戏剧的影子;后者在动画镜头美学上,借鉴传统绘画中三联、四联画的美学经验,进行尝试与探索。

四、结语

纵观上述作品,沃尔克·施莱希特在主题内容、视觉风格、运动、声音等方面皆做了有益的探索。主题内容上,既有对历史事件的追索,亦有为弱势女性遭遇不公的发声,还有对现实社会种种现象的观察与反思,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多维度的思索和深入的表达。视觉风格上,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诸多作品都延续手绘风格,追求手绘的笔触感和意象性的表达,大量采用黑白线性风格呈现,局部施以彩绘,喜欢采用带有肌理的背景,亦会将生活物品进行挪用成为背景。运动风格上,沃尔克·施莱希特喜欢运用大量运动进行表达,多将事物置于运动中来呈现故事发展或表达主题,巧妙运用各种形变进行串联,同时还从漫画、传统绘画作品中汲取经验,进行新形式的探索与实验。声音的运用上,沃尔克·施莱希特善于运用音乐的节奏与影片进行无缝贴合,二者互为作用,对画外音、音效的运用也极为考究,是影像与声音合二为一。沃尔克·施莱希特动画作品中浓郁的人文情怀、不断求索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坚守与执着,可为我国的动画艺术家提供些许可资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沃尔克香肠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何谓“沃尔克时刻”?
香肠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嘿,那个夹香肠的面包
我的动画梦
香肠有段相思
下香肠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