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老化住宅空间情感化设计研究

2020-02-10智青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情感化空间设计老化

智青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

中国是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呈现速度快、时间短和绝对数量大的特点。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18亿,占总人口的30%。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比重接近35%。根据现实情况,我国政府确定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居住政策。研究发现,老年人更希望居住在其长期生活的住宅中,希望进行自主生活和参与社区活动,所以,适老化的住宅关系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的获得。

一、老年人的居住空间需求分析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会进一步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居住需求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生理需求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群体的身体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主要有三种生理衰退表现:第一,感觉机能衰退,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第二,神经系统退化,主要指记忆力与认知能力的下降;第三,活动技能受限,如关节劳损、肌肉力量减弱等。生理衰退所带来的障碍应通过适老化的住宅空间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合理布置室内光源、加大按键标识和加强室内通风等。

(二)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指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疾病等的需求。受生理变化的影响,老年群体内心深处的安全感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需求和外在伤害防护需求。因此,在适老化住宅空间设计时需要考虑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爱和归属需求

现在的老年人更多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或与配偶同居或是选择独居,日常生活中子女对其照顾较少。老年人需要朋友、爱人、妻子和子女的陪伴,需要与他人和社会交往,如果这些都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所以,让老人的晚年生活里有人陪伴、得到社会和团体的认可以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四)尊重需求

受人尊重是指通过别人的言行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机能的衰退,曾经的朋友、同事都渐行渐远,许多人一时难以适应,茫然不知所措,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他们不希望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负担或家庭负担,仍然需要独立,希望能得到关注和尊重,多数人在这个阶段处于既需要关怀又不能太刻意的心理矛盾阶段,对于尊重需求更为强烈。

(五)实现自我需求

虽然老年人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能过时,但很多人愿意跟上时代步伐,希望能够发挥余热,通过实现自身的价值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可。因此,在适老化的住宅空间设计中,需要提供独立自主的活动空间和继续学习的区域,建立与外界沟通的渠道,避免与社会脱节。

二、适老化住宅空间的设计原则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整理与分析,结合设计实践,总结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空间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作为居住空间的重要特征,在很多情况下成为了空间能否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进行适老化的住宅空间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意外发生的可能性,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老人在居住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二)实用性原则

老人的居住环境不必追求复杂奢华,而应重点从实用和方便两方面来考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较为规律,应针对其特殊性进行实用性设计,即通过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优化日常行动路线,在有限的面积内提高使用效率。

(三)灵活性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也在不断变化,一般会经历“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和长期卧床”的不同阶段。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不同阶段,设计师需要预想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反复推敲室内布局,提前预留一定的灵活空间,方便日后根据身体状况进行改造。

(四)情感表达原则

老年人拥有许多珍贵的记忆,往往会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找寻安慰,心理学家史蒂夫·詹森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回归心理”。例如将一些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物品结合在住宅环境中,让老年人追忆过往的点滴。但是,过多的追忆也会引发人不良的情绪,会导致情绪异常、忧郁悲观的心理疾病,所以设计师要把握好度,恰到好处地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三、情感化设计的含义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将设计与心理学结合,提出情感化设计的概念,设计师有目的地通过某种设计,激发用户的情感体验,也是有意识地运用设计元素对用户认知进行干预。设计师把设计分为了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设计指产品的外观设计,强调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行为层次设计针对产品功能、性能及可用性。反思层次设计指的是产品的合理性和智能性,人的大脑通过理性思考后产生的一种较为稳定、水平较高的情感,随着文化、经验、教育和个体差异的不同而变化,具有较高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四、情感化设计在适老化住宅空间的运用分析

情感化设计最初只是在产品设计中体现,而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这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居住条件,而且形成人与空间的良性互动,让老年人在其中产生愉悦感、独立感和自我价值感。

(一)基于本能层次的分析

本能层次是情感处理的起点,依靠人体感官的本能反应,属于生理层面的刺激。主要包含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这些刺激能带来正面或负面的情绪。例如明亮又温暖的卧室,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光滑圆润的座椅扶手让人忍不住想要抚摸。而突然的强光或嘈杂的声响则会带来烦躁和不安。基于本能层次的特点,结合适老化住宅空间设计原则,进行如下分析:

1.视觉设计在室内空间的情感表达

第一,老年人的色彩分辨力和对光的感知能力下降,强光和弱光环境都不适合他们居住。研究表明,老年人居住的室内整体照度需要达到50~250lx,大约是成年人的1.5倍,适合老人阅读的照度约是成年人的2倍,夜间行走所需的照度约是成年人的5倍。采用“多灯分散”的照明方法可以消除过多的阴影,保证室内空间每个区域都清晰可见且没有暗区,提升通行安全性。此外,温暖的阳光和室外开阔的视野可以舒缓老人的心情,减少孤独感和失落感。例如,可以将老人的卧室安排在朝南方向,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尤其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卧室就可以获得足够有效的阳光。

第二,通过测试发现,高纯度、高彩度的色彩会增强老人的敏感与恐惧心理,所以强烈的色彩搭配会给老年人造成紧张感和焦虑感,不利于身体健康。从生理上考虑,由于老年人视力减弱,他们更加喜欢中明度的色调,营造出安静祥和的居住环境。但是,对于一些插座、扶手和危险标识,设计时需要采用对比强烈的颜色,起提示和警告作用。

2.触觉设计在室内空间的情感表达

从室内家具造型来讲,应避免尖角,多使用圆角,减少老年人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磕绊;从样式上来讲偏传统古典风格,采用对称的布局形式以求稳定感;在材质运用上,尽量避免采用玻璃、金属等材质,玻璃易碎、金属冰冷,都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发展,室内装修材料和家具宜采用天然木材质,既亲近大自然又环保耐用,木材的天然纹理展示着它的过去,这恰恰迎合了老年人怀旧的心理。

(二)基于行为层次的分析

行为层次与使用有关,优先考虑功能。针对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以老年人敏感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为前提,用老年人的视角提供他们真实所需的关怀。

1.交通空间的情感体现

在室内交通空间中,想要提高通行效率,必须对平面布局进行优化。水平交通主要指走廊和过道,形式上应遵循高效、方便的原则,避免空间的浪费和过多的弯路。例如,可以采用“回游”的布局形式,针对不同目的地提供多种行走路线,使得各空间相连,增加活动效率。卧室和卫生间、厨房和餐厅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出入的区域,为了节省体力,可以将这些空间串联形成最短交通路线。

2.无障碍设计的情感体现

无障碍设计可以提高室内交通的安全性,将室内各个空间的主要交通动线扩宽,保证轮椅和紧急救助担架能正常通行和旋转。此外,要保障老年人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必要的日常行为活动,让老人在无障碍的住宅空间中有尊严地生活。例如卫生间配置专用的无障碍洁具;厨房灶台高度适当调节以便老人可以坐在轮椅上进行烹饪;夜晚的感应灯设置在老人行走的路途中,引导老人夜间行走。

3.储物空间设计的情感体现

适当采用开放式的储物形式或多设置中部高度台面的方式来放置常用物品,方便老年人使用。另外,应根据不同类别进行有效分类,像药品、保健品、衣物、生活用品等物件要按类别收纳,并在该位置使用简易图形或文字给予提示,提高可识别性。

(三)基于反思层次的分析

1.怀旧心理的情感呈现

老年人的思维模式往往停留在过去,不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反而对旧的事物充满怀念,一些旧的物件寄托了他们的情怀。在设计时,依照老年人的个人喜好与情感表达,营造熟悉的空间进而激发某些回忆,有助于记忆的保存和延续。

2.文化内涵的情感呈现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提升文化内涵。像“年年有余”“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等蕴含吉祥寓意的词语,它们寄托老年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易于被老年群体接受。

结语

适老化住宅空间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高低,情感化设计的融入让老年人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这不仅关系到老年群体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当今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情感化空间设计老化
儿童玩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乡村儿童玩教具情感化设计研究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艺术玩具设计方法研究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杜绝初春老化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