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中小学数字教材发展与困境思考

2020-02-09周檬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周檬

摘 要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内涵不断拓展,数字教育资源的种类、形式、传播方式日新月异。数字教材作为核心数字教育资源的地位也逐步凸显。文章以“凤凰数字教材”为例,总结我国历代数字教材的研发特点,梳理出数字教材的四个发展阶段:电子化、多媒体化、多终端化、数据化。随后,结合研发实践,提出中小学数字教材推广与普及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于人才不足、投入较大、规范待完善、外界因素依赖性强。最后,呼吁有更多方关注并参与中小学数字教材的研究与建设。

关键词 数字教材;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0-0110-03

2020年2月5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公开发布《关于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教学用书供应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单位于2月10日前,准备好2020年春季学期电子版教学用书(PDF格式),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2月14日,教育部教材局将70余家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提供的免费电子版教材链接统一予以公布,为全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提供了保障。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十大战略目标之一。教育部研究制定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此前,《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数字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所需各类数字教育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基础性教学资源。各教材编写出版单位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字教材研发与应用探索。PDF格式的电子版教材,即纸质教材的电子化,是纸质教材在特殊时期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演变,是广义上数字教材的一种简单形式。时至今日,数字教材一般是指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以经教材审定机构审定通过的纸质教材为蓝本,针对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需求,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利用数字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融教材、图文声像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与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

1 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

根据2019年底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中小学教材是指: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编写的、供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使用的教学用书,以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配套的音视频、图册和活动手册等)[ 1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图书,也在不断拓展。数字教材相较于教材,虽然是一个新兴事物,但由于其形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数字教材也在不断发展。数字教材这一概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电子化教材

这一阶段,数字教材是指纸质教材的电子化即以PDF等格式,提供的纸质教材的电子版。这一形态的数字教材产品最早出现于2002年——我国数字教材建设刚刚起步的时期——人教社推出手持式电子阅读器“人教电书”,内置人教版PDF格式电子教材,在100多所学校进行实验。PDF形态是数字教材的早期雏形,主要得益于数字排版印刷技术(如CTP印刷)的普及。虽然,电子化教材是数字教材比较初级的形态,但至今其仍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优势——由于其内容上没有对已经通过审定的纸质教材进行拓展,在大规模推广时可规避内容上的风险。2020年初,“停课不停学”期间推出的也正是这一形态的数字教材。

1.2 第二阶段:多媒体化教材

这一阶段,数字教材是指在纸质教材基础上,融合图文声像学习资源、学科工具,主要以多媒体光盘为载体出版的多媒体化教材[ 2 ]。这一阶段的数字教材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家庭电脑的普及应运而生。第一代“凤凰数字教材”正是多媒体化数字教材的代表之一。根据2003年实验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高中学段为先导,从2009年起,先后研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7门学科共41个品种的多媒体、互动型数字教材(学生版),以光盘为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实现了纸质教材的多媒体化,提供了具有趣味性、交互性的数字学习资源。

1.3 第三阶段:多终端化教材

这一阶段,数字教材在多媒体化的基础上,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从仅支持基于PC的离线式学习,拓展到可在PC、手机、平板等多种终端学习使用。第二代“凤凰数字教材”即是多终端化教材。在第一代的基础上,第二代“凤凰数字教材”升级为以“光盘+客户端+平台”的形式出版发行。通过数字教材服务平台,一次制作、多终端分发,适配PC、平板、手机,并兼容Windows、Android、iOS等主流系统,支持离线、在线学习。2017年春学期起,小初语文、小学数学、初中生物学3门学科23个品种首次以多终端形式在河南省发行,每年服务约20余万师生。2020年秋学期起,新课标高中数学、英语、化学、生物、通用技术5门学科10個品种与凤凰版高中新课标教材同步推出,为全国使用凤凰版教材的高中新生提供服务。第二代多终端化“凤凰数字教材”顺应了移动阅读与学习的普及趋势,但为了兼顾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最大限度普及优质教育资源,仍提供以光盘为载体、无需使用网络的离线版数字教材。由于离线版数字教材的存在,这一阶段的数字教材无法实现所有终端用户数据的融通,难以形成完整的个人学习数据。

1.4 第四阶段:数据化教材

数据化教材是多媒体、多终端数字教材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深度融合的数字教材形态。其前提是搭建完整的用户中心、资源中心、数据中心,用户使用始终基于网络,以便系统记录用户教材、资源、学科工具等板块学习行为数据,并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提供精准服务。正在建设中的第三代“凤凰数字教材”正是朝着实现凤凰自有产品体系数据贯通,并可与国家级数字教材平台、各级各类教育应用平台对接的目标建设。数据化教材的优势在于,虽然处于数字教育资源核心位置的数字教材只能主要集中解决基础性问题、满足基础性的共性需求,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与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但其在教学环节中的核心地位有助于搜集、形成较为完整的个人数据,为其外延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带来了可能。

2 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困境

2.1 复合型专业人才不足

数字教材是“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具备互联网与教材的双重身份。数字教材的研发需要正确处理与课程标准、教材、新兴技术的关系,因而需要对课程标准、教材、技术有深入研究的复合型团队。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数字教材内容设计与功能设计的依据[ 3 ]。教材具有国家战略的地位,数字教材以纸质教材为蓝本,需要在内容选择、结构编排等方面参考和遵循课程资源的必备特征。同时,数字教材研发需要及时了解新兴技术,以发展性眼光看待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并选择成熟稳定并具有普及性的技术。比如,AR、VR技术虽然在特定教学内容的展现上具有沉浸式的独特优势,但对硬件、网络要求较高,普及难度大,现阶段不宜应用于数字教材的开发中。对课标、教材、技术的理解与批判性分析能力,是研发优质数字教材必备能力。原有教材编写团队、编辑团队和互联网技术团队都没有兼具以上能力的专业人才,必须从各领域逐步 培养。

2.2 研发投入大,运营成本高

数字教材的阅读与学习需要依托网络与终端设备,因而既受到网络与终端设备的限制,又需要适应网络与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5G网络的到来,为更高清、更精细的数字教育资源传播带来了可能,智能硬件设备性能的提升,也对数字教材中数字资源的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纸质教材研发后,虽然会有一定的修订,但总体在课程标准不更新的情况下,有10年左右的稳定期。数字教材研发后,却需要随时准备根据技术的更迭进行个别资源乃至整体的颠覆性更新。比如,在“凤凰数字教材”的研发中,就经历了由于终端设备显示性能提升,部分视频资源在研发3~5年后呈现效果就不尽如人意,无法沿用,需要重新研发;比如基于flash语言研发的第二代凤凰数字教材无法在移动终端阅读,而面对如今移动学习阅读的普及,移动端数字教材必须采用全新技术重新开发。后期运营上,根据当前的网络与硬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用户对数字教材内容资源的精度、清晰度要求会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数字教材数据存储、传输成本的上升。同时,由于数字教材的使用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数字教材使用培训与后期用户服务上,也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2.3 缺少教育领域的规范

数字教材具有教育与出版的双重属性。目前,出版领域已陆续出台《CY/T 125-2015中小学数字教材加工规范》《CY/T161-2017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规范》《CY/T162-2017中小学电子课本内容及应用规范》《CY/T163-2017中小学数字工具书功能要求》《CY/T164-2017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CY/T165-2017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等相关规范。

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尚未制定相关规范与管理規定。数字教材,亦是“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对其编写资格、立项、核准进行规范,并进行试验与内容审定。数字教材还具有“数字”属性,数字教材大规模使用所需要和形成的个人数据存储也需要极高的安全保障,相应服务平台的等保级别、接口规范(准入、准出)、资源组织规范、用户身份认证规范等相技术规范也尚未出台。这些都为中小学数字教材的推广与普及带来了风险。

2.4 普及与应用对外界因素的依赖性强

与纸质教材不同,数字教材的普及与应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首先,与纸质教材随手翻开即可阅读、学习相比,数字教材必须依赖网络、通过智能终端才能提供给读者,而且使用过程中网络的性能与稳定性、智能终端的性能都会影响到数字教材的阅读与学习体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城乡发展存在差异,每个学习者能获得的网络与智能终端性能必然存在差异。其次,数字教材的使用效果受到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影响[ 4 ]。即使是发展为数据化的数字教材,数字教材本身也只是教学材料,是学习的媒介,无法直接对教师、学生产生作用。其效用的发挥仰赖于教师如何使用其进行教学,学生如何使用其进行学习。

3 结语

2019年,“凤凰数字教材”有幸入围2019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从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看,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课程与教学变革,数字教材的研究、开发、实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作者欣喜地了解到,2020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发布《关于遴选“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项目学校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实验区,启动“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项目。可以预见,数字教材在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将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显现。作为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我们必须同教育领域的同仁携手努力,持续研究、不断完善数字教材的建设。当然,数字教材作为横跨教育、出版、互联网等诸多领域的新生事物,其建设与应用还需要更多方的共同关注与参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EB/OL].(2019-12-16)[2020-09-20].http://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0-01/07/content_5467235.htm.

[2]钟岑岑.国内数字教材研究现状文献综述[J].数字教育,2016(5):12-18.

[3]康合太,沙沙.数字教材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以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33-39.

[4]白倩,沈书生.韩国中小学“数字教科书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9):64-70.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