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新闻跨界生产中价值局限与媒介伦理问题探究

2020-02-09董子楠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新闻价值数据新闻

董子楠

摘 要 当下新闻生产的外部性和开源性的加强,以及大数据和算法浸润专业新闻生产领域,进一步加快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角色转化。其中数据新闻这一新型报道题材的编辑架构和创作规则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跨学科生产背景之下,技术人员和美学设计人员的加入使对应的新闻价值和伦理规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文章主要阐述数据新闻跨界生产中新闻价值追寻困境、生产中的决定权矛盾、新闻内容与技术的配比矛盾以及制作过程中的伦理规制。

关键词 数据新闻;新闻价值;新闻生产伦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0-0008-04

数据新闻作为立足于大数据抓取、过滤及可视化呈现,一方面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客观精准度,为个体能够更好地把握宏大议题提供了捷径,降低了信息传递的困难且有助于填平知识鸿沟。但另一方面,数据新闻的价值走向,在跨界合作、技术加持和商业逻辑侵入的背景下产生了一定偏离。数据新闻的价值本是通过整合多种数据,丰富视角,带领读者更快速简便地抵达事实真相;或是通过唤醒冰冷沉睡的数据,整合事件经过和潜藏于各类平台中的社会公共资源来预测事件走向,从而满足新闻接受者的基本生存发展信息需求。但伴随人文视角的低迷,商业逻辑的崛起,新闻价值早已经不单单是新闻事实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意义的概述。而是增添了诸如新闻媒体如何拓展用户留存、更好地营利以及扩大媒体影响力等多种考量标准。由此带来了部分形式大于内容,公共价值欠缺且求新求异的数据新闻作品。在此之前,数据新闻因本身创作难度高、数据源难以获取和难以真正市场化商业化等局限也进一步加剧了新闻生产中的困境和矛盾。因此,对于数据新闻跨界生产的新闻价值与伦理反思有助于认识到其间复杂性,为数据新闻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数据新闻跨界生产的现状

1.1 生产介入者的专业规范问题

可视化数据新闻的涌现重构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新闻制作流程、和呈现形式。除去新闻本行业人员的参与制作,编程、数学以及美术设计等跨学科团队入驻该领域,同时带来了新的生产视阈和思维。新技术驱使下的新闻产品快速试错,主张各专业人才形成合作和互动的生产流程,技术方面人才的引入也为其作品可靠性背书。从采编策划到数据挖掘过滤以及创意设计呈现,期间都需要行业内外人员流动的沟通和参与,以便与挖掘数据背后的人性化元素。但往往掌握技术的人员可能并不具备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和新闻敏感,对于如何巧妙的讲述新闻故事也就存在一定认知漏洞。

1.2 大数据信息僭越新闻报道的叙事主题

大数据涌入新闻生产后带来巨大可能性的同时,数据本身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使得媒体从业人将数据的可视化呈现视作新闻制作的助力器,并希冀于扭转传统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颓势。但目前为止,市面上部分数据新闻作品出现过于强调数据本身、新闻内容和可视化部分配比失调不均、主题基本以数据为主导的叙事问题。制作方面也是以视觉造势为主,只有形式的个性化,而没有内容的独特化,且缺少一定的交互性。进一步导致了数据和新闻故事的割裂,将数据的运用等同于信息图标的美化呈现,以及强行将故事主旨与数据搭边的问题。因此也就无法凸显出新闻消除不确定性的价值属性。且过度的数据叠加和炫技式展示偏离了新闻追求事实的本质。数据可视化的最终目的在于化繁为简,精确客观地传递信息本身内涵,但若只重视表面呈现或过度追求视觉享受,新闻接收者在阅读完信息图表后更为疑惑,无疑这一作品是失败的。

1.3 数据新闻营利的困境

技术和营收问题是考验数据新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业界实践来看,数据新闻一般采用小型化团队生产、免费数据分析报告如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还有依靠广告获利和提供商用定制化信息服务是我国数据新闻生产的主要盈利模式。媒体通过耕耘数据向用户和各行各业提供若干深度分析是较为理想的获利渠道。但总体而言,经营模式较为单一,部分仍遵循传统媒体框架依靠广告实现盈利,且涉及公共利益的数据新闻项目较少。另外,由于数据新闻的投入产出比难以提升,生产周期冗长,难以达成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因此内容上难以形成一定规模。题材局限于财经和环境领域,与公众日常生活联系不够密切,或是专业性太强导致需要一定的阅读基础。同时,数据源的获取多集中于政府公开信息,数据的开放程度有限,数据寡头的资源垄断也进一步加大了数据新闻开采的难度。数据新闻的市场价值一方面受媒体公共属性制约,另一方面受困于小经济体量,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1.4 数据开源与隐私保护的伦理抉择

与此同时,数据新闻的生产与制作仍存在数据安全的隐性问题。一方面面临着公众对于数据的开源需求以及关于数据提纯中的适度透明原则,另一方面面临着来自个人隐私侵犯和保护的法律红线。大数据时代,关于数据的所有权问题依旧存在争议和讨论。《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不管是告知与许可、模糊化还是匿名化,这三大隐私保护策略都失效了”[ 1 ]。用户对于媒体依存程度越深,则个人信息的暴漏风险也就越大。而对于这些数据的归属权和征用权是划归于互联网公司还是个人,這也缺乏相关科学的立法保障。但相反,随着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增强,对于真实信息的获取成本也就大幅度增加。数据新闻制作人员在未经个体允许下的信息收集与传播变现行为,显然具有侵犯个人隐私权益的威胁,而如何确保数据新闻中的个体性权益也就成为了新闻生产中的重要层面。与此同时,部分国内新闻从业者存在数据素养偏低,数据深入分析解读的能力有限,对于公开数据的二次处理也就有待加强。

2 数据新闻跨界生产中的问题分析

2.1 新闻编写的主导权权衡问题

数据新闻生产领域正因跨越新闻传播本行业以外,数字编程、艺术设计领域的加入使得新闻生产场域集合了不同的智慧思维,且不仅限于行业间的整合式参与,业界部分研究机构和技术公司也逐渐对数据新闻的潜藏商机抱有希冀。如近两年新华社客户端联合京东数据研究院推出大数据报导《网购年货新趋势,从大数据里看新闻年》,以及政见网的“读图识政治”栏目推出的“中国人的态度”就是其制作团队与《南方周末》合作而成。多方主体的介入下,新闻主编又是如何代表一定群体利益来规避种种因素,并使作品真正连结新闻接受者就产生了一定难度。在坚持新闻生产的专业规范同时,如何合理地进行任务分派和数据检测以及如何将数据新闻价值最大化也就至关重要。

另外,新闻生产中的规范取向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意识体系,基于公共服务的伦理准则和工作中的自主规训也正是外行技术相关人员所欠缺的部分。面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权力旁落现状,数据新闻的导向和背后的立场也就变得更为繁杂,而数据新闻的生产过程因此演变为动态式且包含较多不确定性的新型实践。

2.2 数据的合法性与解释力

数据本质上并非绝对客观,用来解释这些数据的统计模型和数据挖掘技术也并非天然中立。数据新闻的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信息的清洁度和精准度以及是否具备社会意义。数据清洗是数据新闻生产的重中之重[ 2 ]。数据源选取使用不当则会导致结果的偏差。前期采集到的数据背景也需要一再核实,并注意是否能够指代整体。且需经过专业人士系统地统计、分析、可视化处理,才能放置于新闻报道中。但要完整完成此环节的工作不单需要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科学规范的操作细则,一定的资金支撑也需提供助力。而传统新闻人对于技术方面洞察力不足和硬性条件的缺失也有可能造成数据遗漏和失实等问题。相应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又较为稀缺,人才的培养也需时日和资金投入。但此种由于专业生产水平导致的新闻失范和虚假呈现更为隐蔽,而另一方面,数据的相关性也并不代表因果性,草率地挑取部分数据样例来试图解释整体性问题,且报道中研究方法的未说明也存在完善 空间。

与此同时,当数据挖掘应用于商业中时,商业本质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也就间接导致了新闻的价值观导向问题,存在一定既有利益偏向。而这个过程中免不了各方人的参与和主观预设。数据工具分析能较为便捷地解释事物之间的相关联系,但对于因果关系的揭示和分析还需要新闻从业人员的进一步探索,从而把握事件发生的缘由和深层意义。数据新闻的记者有责任帮助公众以探求因果为目的来进行内容生产,如数据新闻生产者只是借以“数据的搬运工”为逃避责任的理由,只呈现而不承担负面影响易造成社会价值的泯灭。

2.3 仪式化生产规避重要使命

在一种仪式化的维度上生产作品,或只是利用数据新闻的报道手法来掩盖一定事实都存在新闻失范嫌疑。因为数据本身所指的局限性,如若对于数据本身过度依赖迷信,将会导致质性分析的缺失。传统媒体的数据记者由于数据素养较为薄弱,对数据的处理比较简单、粗糙,主要是展示数值、简单百分比或均值,缺乏对数据的二次加工,对挖掘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揭示事物本质和深层关系的能力不足[ 3 ]。

对一则数据新闻而言,可视化呈现可能只是其增强内容表现力的重要因子,是锦上添花的形式加成。而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则是在数据提纯和挖掘中的事实。完全由数据构成的新闻报道,一旦形式化模板化,則会导致报道僵化固化,失去新闻的本质。如果只是为了生产而创作,则会制造出许多浮于表面的“假把式”。例如人民网的图解新闻,只是单纯停留在引用和信息图表美化上,缺少关于数据的深度分析。以及网易数读的系列作品虽可读性高且紧跟时事,但版式千篇一律,内容缺乏实质难免会徒有其表。数据新闻的价值在于涉及面的广泛和时效性的达成,从数据出发,揭示现象和本质原理,基于报道主题,结构化的数据提取技术,从而构建数据与报道主体间的关联度。片面追求可视化往往易本末倒置,造成新闻价值的缺位。

2.4 人文关怀的缺失

对于人文精神的强调一直以来就是新闻伦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数据新闻生产中工具理性占据上风,从数据挖掘到清理统计到最终呈现都立足于技术指引,产制过程精确严明,数据导向性较强。且呈现结果注重数据还原和科学分析。对于编辑在其中的主体性不够重视,也就进一步导致了人文关怀的缺位。数据新闻记者的工作内容通常情况下映射出个人的故事讲述逻辑和价值取向,在多技术制作主体权力的升势下,传统新闻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也就难免低迷,多方商讨中关于新闻价值的权衡利弊和对于如何使数据新闻最有效的呈现方式的思考也就愈加多元复杂。因此,数据新闻应具备的人文情感体恤和公共精神核心易失去平衡,如若新闻工作者不能够在生产新闻的过程中加入关于人性的考量和反复核实信源,不能够遵循新闻专业的伦理法则,就要主动承担失去广大公众信任的风险。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的使用范围的扩张,数据新闻工作者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注重新闻伦理问题。在既传递公共所需信息的同时做到保护公众利益。

3 数据新闻的生产思路

英国《卫报》数据新闻编辑西蒙·罗格斯认为,数据新闻既要处理数据,又要不断检验数据的信度与价值,并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完成报道[ 4 ]。因此数据新闻的价值体现并不是一次性的,尤其是社会服务性的新闻选题,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并维护主要数据库,同时加大采纳新信息的频率和后期数据反馈的程度。兼收并蓄加大审核力度,进一步扩宽数据新闻作品的传播价值。数据只有在经使用的过程中转化为信息,并通过提取主题,识别对象实体,挖掘事件隐含动因,并与新闻故事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其价值。因此,在不能通过数据本身来彰显新闻价值的部分,一旦失去其适用性,则体现不出事实的复杂内涵。因此,并非所有新闻都适合数据化,数据新闻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存在操作至上的特征。反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细节的变动也会对起先新闻框架设想产生作用,形成一些预设干扰。数据适配于新闻则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3.1 从数据中挖掘新闻

这种生产思路一般以一定存量的数据为新闻报道提供基础,并赋予可视化展现文学无法描摹的内容,且生产难度较高。需要相关人员拥有较为熟练的数据处理水平,且对报道主体的环境和周边数据观测十分周全。另外需要以数据为导向,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叠加,从而增强了新闻事件的解释力。

3.2 从已知新闻素材中发掘问题再度报道

从已知数据中发现新的新闻故事通常更易实现,也能够打破基于数据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固有思路,发现事件更为隐秘的一面。一般为问题导向型,且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数据源头是否可信,是否有疏漏。在判断该选题是否值得报道同时,要以新闻叙事为主,可视化为辅,数据新闻归根究底是新闻报道。

4 数据新闻跨界合作生产的价值规范

从数据新闻的内容秉性和已有实践成果来看,该新闻形式大部分都在主张生产流程的科学合理与规范,工具性质和统计性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是新闻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但与此同时,对于新闻性的关注确很有限。但数据新闻的最终目的仍是在利用一些开源辅助性数据分析工具的前提下,挖掘出比傳统新闻报道更为深刻的事实。

4.1 数据新闻选题权应回归于本行业

传统媒体的衰落加剧了新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介入程度,新闻工作者的中立性逐步被分众化趋势所挑战。但新闻价值的发扬和逻辑呈现仍需要新闻本行业人员的专业研判与结构化思维判断。通过媒体、平台、受众三方定位来综合考虑选题的契合性和恰当性。数据新闻是传统新闻的延展形式,其社会功能仍在于发挥环境监测和舆论监督的效用。如只追求商业效益而浅化选题,则新闻成品只具备一定传播作用而无价值。只有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多做关于人民生活福祉的人性化新闻报道,才能使数据新闻生产可持续发展。另外,过度软化的、服务性明显的新闻选题则会消解严肃议题的公共性,不利于发挥传媒行业的主要功能。

4.2 建立完备且严谨的数据处理流程

对于数据的释义和收集以及后续清洗维护都会影响整个新闻编写的调性,数据的公正客观性、信度和效度以及是否具有倾向性都值得反复考量和检验。在进行数据收整的进程中,对于数据的取舍和运作都至关重要,那么就有必要寻找相互独立的多重数据源,且可以相互验证,特征基本一致,数据才会具有效力。在深入分析数据中,不应只是单方面将数据笼统的陈列,而是去引导新闻接受者更好地去思考新闻内涵,探究潜藏在数据线索后的规律。数据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精确地传递核心数据信息,要有区分度和优先顺序,且不拖泥带水,造成冗余。最终在可视化呈现方面,为了降低阅读倦怠,使接受者能快速领略重要信息,应合理的使用一些互动技术来与读者达成沟通,如超链接和动图、3D视频、H5等多媒体形式,当然也要注意内容功用性和视觉效果的平衡。数据操作归根究底属于工具应用范畴,可以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统计分析水平和拓展边界,但并不改变新闻规律和本质。

4.3 网络透明化下的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新闻伦理将数据、代码和经营都囊括其中,伦理结构更为复杂。数据新闻对于新闻伦理的威胁在于信息的在线公开发布,以及大数据本身的匿名性和模糊性,在数据收集中的信息保护也就愈发要引起思考。作为新闻媒体人要更清晰地阐释信息时代的技术与社会伦理内涵,加强自主决策权,确立正确的议程设置。加强对于系统设计者的责任规范和人文价值观培育,引导其坚持伦理,做技术新锐的新闻人。同时要重视读者在新闻中的参与,建立合理的隐私防护条例,做到事前告知事后防范。关注一类人或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从而用公正真实的数据信息来进行报道。

4.4 加强数据新闻审核的专业标准

在每次的新闻报道中,编辑和记者要衡量该事件的传播敏感度和数据广泛性,对新闻作品进行持续的维护、修正与纠错,以便于弥补前期制作中出现的隐性错误以及错误数据引发的错误偏向,也有利于丰富新闻作品的内在生命力。对于数据持续的开放性编辑和审核也符合互联网环境的内容创作 原理。

另外,业界也要守住数据新闻的公共价值红线,平衡公共服务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从业者从道德层面内化约束,公众要警惕且自觉提升数字素养,政府要加强监督问责与版权规制等立法保障,才能保障高质量数据新闻的产出。

5 总结

数据新闻日渐时兴,合作式项目的数量持续增加。而随着媒体的开源,多主体的介入,数据早已不是新闻媒体的私密专属物,数据解放正在发生,相应的新闻行业的伦理结构和价值准则也产生了一定动摇。但新闻职业伦理的操守不应随时代跃进而被抛弃,新形势下的新闻工作者更应立场坚定,坚持伦理,利用新兴技术工具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恩·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00-201.

[2]申琦.数据新闻报道的伦理困境与出路[J].青年记者,2018(28):16-17.

[3]张帆.我国传统媒体对数据新闻的生产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22-128.

[4]叶韦明,岳汀.社会科学和计算机辅助的故事:数据新闻教学逻辑初探[J].新闻春秋,2016(4):57-61.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数据新闻
新闻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国内网络数据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