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庚精神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究

2020-01-19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陈嘉庚校园文化价值观

林 靖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361101)

陈嘉庚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为商成为巨贾,为乡兴资办学,为国毁家纾难。陈嘉庚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终其一生践行优秀价值理念,铸就高尚道德品格,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中倡议“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习近平总书记的倡议为嘉庚精神的传承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嘉庚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实践基础,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诸多方面两相契合,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可或缺的资源。

一、具化细化实化嘉庚精神

嘉庚精神是对陈嘉庚一生的总结凝练,涵盖了其实践活动、思想文化、价值追求、道德品格等方方面面。因陈嘉庚一生经历丰富多彩,故而拾零凑整,对嘉庚精神的概括是容易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经过凝练的嘉庚精神难免出现抽象化、宏观化、理论化。学术界经过精细化、深入化研究,在嘉庚精神的定义上已趋于统一,一般认为,嘉庚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诚信重德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勤劳俭朴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六个方面。”[1]这六个方面是对陈嘉庚各个阶段和各个层面的提炼,科学总结了陈嘉庚的光辉一生,定位准确,涵纳全面。但同时也存在着抽象化的问题。不了解陈嘉庚的大学生,如果只通过熟记感悟凝练式的嘉庚精神,是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的。以嘉庚精神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具化细化实化嘉庚精神,确保嘉庚精神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一)细化阐释嘉庚精神

加强对嘉庚精神的具化细化阐释,使大学生易于理解。对嘉庚精神的凝练是归纳过程,而发挥嘉庚精神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则需要一个演绎的过程。单纯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表述既不能凸显陈嘉庚以及嘉庚精神的特征,也不利于大学生的认知、认同。因此,要着力于加强对嘉庚精神的具化阐释工作,使嘉庚精神具体起来、灵活起来。如阐释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要讲清楚其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做到看清弄透讲明。陈嘉庚一生最为闪光之处就是其爱国主义情怀,“这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跨越时空,至今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激励着后来者为国家、为民族恪尽职守、自强不息。”[2]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在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不同时期和各个阶段,陈嘉庚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基调不变,形态略异。同时,陈嘉庚把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救亡图存的报国实践,他的一生都在报效祖国和服务社会。向学生阐释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时,要切实把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各个层面与其具体的行为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话不说半句空,知要从行中来,增强学生对嘉庚精神的有效理解和内化。

(二)实化表达嘉庚精神

加强对嘉庚精神的实化表达,让大学生“触手可及”。笔者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曾以嘉庚精神为例。部分大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陈嘉庚先生是大神,他的境界我们吃瓜群众达不到”,有的说“几十年前的事情了,离我们太远了”。学生们的“另类”看法无疑是一个警醒。发挥嘉庚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育作用,要把握好实际化和生活化的前提,只有触手可及,才能心之所向、行之所动。如讲授陈嘉庚诚信重德精神,可以着重讲好其经商故事,并和现今商界现状做对比,既贴近生活,又饶有兴趣。在讲授陈嘉庚自强不息精神时,要落脚于价值引导,回到学生实际中来,避免就事论事。同时,“需要外在的榜样激励和典型示范,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以“嘉庚故事”彰显嘉庚精神,正可以发挥陈嘉庚道德楷模作用,指引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难厄运,磨炼意志品格。总之,要把嘉庚精神具化细化实化,既要回到历史的场域中去,更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实现嘉庚精神在历史和现实间的共振,从而夯实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二、打造嘉庚精神特色校园文化

以嘉庚精神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实现对嘉庚精神的入脑、入心。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综合性过程,既需要显性教育,又离不开隐性教育,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携手共育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说,隐性教育意义尤为重大。“隐性培育就是通过大学生日常接触的环境、文化、网络、游戏、舆论、制度、管理等载体,引导大学生由非认知心理获得自主教育经验的一种培育方式。”[4]隐性教育方式多样,其中以校园文化建设最为直接。校园文化是大学的整体风貌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对学生影响如春风化雨,至为重要。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校园文化好不好,决定了学生素质高不高。因而,以嘉庚精神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打造嘉庚精神特色校园文化上下足功夫、下实功夫。

(一)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要突出“嘉庚特色”。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教学楼和整个校园布局,皆可以赋予其嘉庚精神因素。笔者所在的H 学院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用心颇多,如近些年新建的校舍兼采东西方建筑理念,把园林、绘画、雕刻等技艺融于一体,“嘉庚瓦”、西洋风窗套、窗眉以及富有韵律的廊拱,把“嘉庚风格”彰显得十分活泼,为嘉庚精神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氛围。此外,俗语道“字如其人”,见其字则能大致感其神。陈嘉庚书法苍劲有力,独成一体,正可以作为弘扬嘉庚精神的重要载体。可在校园内显眼的位置立碑书文,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篮球场、田径场、餐厅等皆可书就“嘉庚体”。另,文化长廊是校园文化的承载主体,扮演着主场域作用,要合理使用、重点发挥、突出个性。陈嘉庚重要思想和言论涉及教育办学、爱国报国、经商兴业等多个方面,是其传奇一生的缩影。可单独开辟“嘉庚语录”专栏,也可把嘉庚思想和言论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版块中,展示嘉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多契合点,增强大学生对嘉庚精神的理性认识和心理认同。通过嘉庚精神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造崇德向善、价值凝聚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校园文化软环境

立足嘉庚精神加强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校园文化软环境是潜在的、非可观的,主要包括校纪校规、校园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首先,把嘉庚精神融入到校纪校规中。校纪校规是学校文化的生动体现,看似无形,实则深刻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言行,成为伴随每个学生一生的标签。H 学院的校规中就有一条“学习嘉庚精神,勤俭节约,杜绝浪费”,这一校规对于戒除学生铺张浪费不良习惯,养成勤俭节约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其次,以嘉庚精神指导校园管理工作。陈嘉庚兴学十分重视学校管理,提出严管理、正风纪要求,这对于当今校园管理有着重要启示。以嘉庚精神指导校园管理,就是要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立足校情,建章立制。以严管理出好成绩,以好成绩显嘉庚精神之理论价值和实践魅力,增强大学生对嘉庚精神的认同度。与此同时,学习嘉庚精神促进教育教学内涵式建设。教育教学是主战场、主阵地、重头戏,价值观培育有赖于教育教学作用的有效发挥。嘉庚精神富含重德精神因子,体现在教育上即是重德性教育。学习嘉庚精神,加强教育教学建设,就是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把立德树人摆在首要位置,着力于增德性、健品格、强素质,提升教育教学内涵,以嘉庚精神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注入磅礴活力。

三、拓宽嘉庚精神协调育人渠道

以嘉庚精神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借力多种路径。既要从嘉庚精神自身出发,深研精挖嘉庚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嘉庚精神的价值引导力和实践指向性,做好夯实基础的工作,还要做强助力,丰富手段,拓宽渠道,为嘉庚精神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宽广的场域。总的来说,要从开发嘉庚精神校本课程、强化校际交流推广、努力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等方面着手。

(一)开发嘉庚精神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是让大学生深刻领会、积极认同和自觉内化嘉庚精神,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的必不可少的方式。H 学院针正在不断探索,已开设《陈嘉庚生平》《陈嘉庚精神》两门课程,学生反响很好。开发校本课程要做到目标明确、规划清晰、成效突出。一方面,重视和支持嘉庚精神校本课程的开发,舍得花精力,敢于投经费,既求数量,更求精品。把课程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以教师讲授、情境教学、社会实践、交流探讨等多样方式开展,让学生系统全面了解陈嘉庚的生平事迹,感受陈嘉庚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入理解嘉庚精神的丰富含蕴。另一方面,严把校本课程质量关。教学好不好,教材是关键。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等切忌粗制滥造。学校可选拔本校水平较高的教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研究编写组,在调研、选材、组编等各个环节控方向、把质量,确保嘉庚精神校本课程的科学性、生动性、有效性。

(二)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推广

嘉庚精神不仅是福建精神,华侨精神,还是中华民族精神。陈嘉庚一生为中华民族事业奔走,他救亡图存、兴学育人、毁家纾难,是国家功臣、民族功勋。他留给后世之人的丰厚的精神遗产是整个民族的遗产,他的精神应当被传承和弘扬。一方面,打造嘉庚精神传承和弘扬的堡垒。以特色高校、特色学院交流联动,建设嘉庚精神、嘉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根据地,并“进一步做好校友、校董的工作,用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凝聚海内外校董、校友和各界贤达,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5]夯实嘉庚精神传承发展、价值彰显、作用发挥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与全国各大高校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交流,信息共享,扬长补短,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以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和良好的育人效果推介嘉庚精神,增强辐射力和影响力,使嘉庚精神在全国各高校铺展开来,成为广受认可的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从而形成共同研究、共同推动的合力,确切把嘉庚精神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三)努力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实践教育活动是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步骤,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任何思想教育都绕不开的环节。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思想精神才是有生命力的思想精神,只有到实践中去学习感悟才终能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6]行为知之始,价值观培育要务实不务虚,在实处下力气,向实践要实效。首先,指导学生组织嘉庚精神实践社团,把嘉庚精神有效融合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通过开展如“三下乡”、主题调研、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加深对陈嘉庚自强不息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的认知认同,养成大学生自强、奉献、友善等品质。其次,加强陈嘉庚纪念胜地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协调共建,提升陈嘉庚纪念胜地的内涵和育人功能。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陈嘉庚纪念胜地,把参观活动常规化、制度化,使学生切身感受陈嘉庚及嘉庚精神的魅力。与此同时,开展好纪念活动。举办好清明扫墓、陈嘉庚诞辰纪念活动、嘉庚精神研究学术会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嘉庚精神熏陶,升华情感境界,形成爱国、诚信、自强、奉献等价值追求,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上。

猜你喜欢

陈嘉庚校园文化价值观
陈嘉庚选采办
我的价值观
陈嘉庚一诺
陈嘉庚选采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陈嘉庚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