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幼儿心理素质培育研究

2020-01-19杨爱群张应成曾赛男胡义秋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心理学

杨爱群,张应成,蔡 雯,曾赛男,胡义秋

(1.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怀化,431200;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于以往人们只关注身体上有无疾病,人们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然而以往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心理疾病与心理治疗等异常心理的诊断与干预,过分聚焦于少部分人的消极心理,而较少关注普通大众的积极心理。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兴起了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该思潮最早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2000 年Seligman 和Csikzentmihalyi 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此后它发展成为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1]。Seligman 认为:心理学并不应该局限于对少数人的消极状态进行研究,如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应该对普通大众的正常心理心理状况给予更多关注,重点在于研究人们积极的心理素质,挖掘他们的潜力。

由此,积极心理学研究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观层次的积极情绪情感,个人层次的积极人格特质,群体层次的积极性社会组织系统。积极情绪指的是快乐、希望、乐观、幸福等积极体验。积极的情绪着重研究人们主观的幸福感,主观幸福是个体在自身设定的参照标准下,对于生活满意度的总体评价。研究显示,积极情绪能够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2]。在个体特质方面,许多心理学家对人格特质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人类的积极人格特质包括人际互动、工作能力、创造力、洞察力、爱的能力、美感、勇气、宽容和毅力等[3]。同时他们发现培养积极人格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是个人积极成长的必要条件,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来构建积极社会支持系统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梳理已有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文献,发现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而对幼儿研究较少。幼儿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时期,也是整个生命发展的关键一环。研究表明,处于3-6 岁之间的儿童有多个心理发展关键期[4]。抓住关键期,结合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进行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较多受早期童年经验的影响,可见,早期经历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期成为心理素质培育的关键时期。《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要积极关心幼儿身体健康,有效研究儿童的积极心理,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成长与发展。

因此,分析和探讨如何在幼儿阶段开展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成为促进幼儿和幼儿园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积极心理与心理素质

何谓心理素质?钱含芬[5]认为,“心理素质是一种自组织系统,它包括心理能力素质、心理动力素质(人格因素)、身心潜能素质,三者之间动态同构,交互影响。”燕国材把心理素质分为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两大类[6]。张大均提出,心理素质以遗传和生理条件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形成的稳定、内隐、基本的,具有基础、衍生和发展功能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7]。并将心理素质划分为: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维度。梁运佳在其硕士论文中研究发现,幼儿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情绪情感、自主性、敢为性、想象力、表达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操作性、同情心、合作性、交往礼仪、解决冲突、环境适应等16 个因素,没有完全分化为以上三个维度[8]。还有学者将心理素质视为个性,如刘华山提出,个性心理品质在人的生活实践中的综合表现即为心理素质[9]。多数学者认为心理素质是一种由多因素构成的综合表现。王极盛提出心理素质是多类别、多要素、多品质系统的动态综合体,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与潜能因素等[10]。肖汉仕认为[11],“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心理能力、性格、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燕国材认为“心理素质是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6]综合不同的观点,本研究认为心理素质是一种综合先天遗传与生理因素、后天环境和教育、社会文化、个体主观能动性等交互影响所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质。

积极心理学重视积极心理素质。它确立了人类的6 种美德:智慧与知识、爱与人性、正义、勇气、节制、灵性与超越。钱同舟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一种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及其体验[12]。积极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素质划分为24 项积极心理品质。

很多研究者研究了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刘玉娟认为,幼儿阶段应重点培养:好奇心、创造力、坚持与自制、社交智慧、责任心、审美、希望和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13]。沈磊认为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从培养好奇心、提高自制力和学习真善美这三个方面做起[14]。

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不断向深层发展,并具有差异性。梁运佳认为,幼儿心理素质在性别和年龄发展上存在差异。在性别水平上表现为女孩的自我控制能力、想象力、交往礼仪、解决冲突等略高于男孩。在年龄上体现为各因素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但并不完全一致[8]。刘云艳研究提出,幼儿心理素质养成教育具有基础性、衍生性、活动性、发展性和共育性等特点。董静[15]补充了去形式化、主体性、长期性三个特点。

综上,已有的幼儿心理素质大教育大多注重相关理论和相关因素的探讨,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弱,应进一步结合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特点,从积极心理视角建构发展性教育模式来培养幼儿积极心理素质。

三、积极心理学对幼儿心理素质培育的启示

(一)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是幼儿积极心理素培育的重要条件

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认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16]。王巧婧、冯晓杭认为可以从外界环境(即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和内在(幼儿自身)采取相关策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教师和家长应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幼儿,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评价幼儿的日常行为[17]。幼儿的自我评价具有依从性,即主要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父母和老师在评价幼儿时要慎重,巧于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并善于发现幼儿的优势,多给予幼儿发展指导,同时培养幼儿积极的归因方式。积极的评价也有利于幼儿培养自信,形成良好的人格。董瑞敏指出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首先要善于辨别观察幼儿的外在情绪变化, 找出原因并加以分析, 引导幼儿合理宣泄;其次,通过文学作品、游戏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情感;最后,要接纳幼儿的不良情绪,教会幼儿适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二)培养幼儿积极人格是幼儿积极心理素质培育的核心

刘云艳提出应该从感知体验、导之以行、习以成性三个环节开展教育工作[18]。并将具体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十七个主题。从认知、个性和社会性三方面入手,提炼出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交往三个教育总目标。针对幼儿的发展阶段,设计了相关主题活动和延伸活动。幼儿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体验到自尊、自信。积极的状态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培养幼儿的人格时应从群体和个体层面展开。群体方面培养幼儿人格发展的共性,同时要进行因材施教。还不能忽略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可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去培养学前教育的师范生,为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构建积极的社会组织支持系统是培育幼儿积极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石

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之中,幼儿积极心理素质不可避免受到环境的熏陶。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成为幼儿积极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关于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微观系统、宏观系统相对应。跟幼儿联系最为密切的外界环境是微观系统,如父母、家庭、幼儿园、教师、同伴等。宏观系统是指国家、社会文化层面。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展开:

一是在社会层面,应重视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条例,确保幼儿心理素质培育工作确实能够实施到位,而不简单认为是幼儿的思想品德问题,并把幼儿的心理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19]加大对幼儿心理素质培育的投入与重视,以弥补当前对幼儿心理素质培育的重视不足。

二是在学校层面,要提供多种培训机会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加大对幼儿教师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研发幼儿心理素质培育的系列发展课程。提升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如创设愉快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优化福利待遇,增强归属感与职业认同感等[20]。

三是家庭层面,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助于构建积极的亲子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要多学习怎样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通过日常教育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发展。

四是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幼儿积极、健康成长。3-6 岁幼儿成长中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幼儿园和家庭。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氛围,对幼儿的成长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舒适的精神氛围;同时,教师和家长的个性特征也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园要开展相关的课程,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举办家校联合活动、亲子团体辅导。多措并举,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心理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