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怡职业教育文化场域构建研究
——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19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场域职教校园文化

林 欣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一、校园文化场域的社会学解释

场域理论(Field)由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在社会生活中,场域表现为结构化的社会空间,场域的相互关系网络,主要是靠行动者的不同社会地位,靠各个行动者的资本力量和权力范围,靠行动者所赋有的各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靠由各种象征性符号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因素,以及靠行动者在实践中所接受的历史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因素所组成的[1]。

场域概念有以下显著特征:第一,场域概念不仅涵盖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内容,同时还揭示了社会空间中存在的多种复杂因素,包括现实存在的主客观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第二,场域概念突破了内部系统的局限,还涉及场域影响范围内外权力关系的运行与平衡。第三,以各种概念形式表达的场域,只是显示存在和运作的事迹社会空间的象征存在形式[2]。在布尔迪厄看来,场域概念的界定不能停留在场域中看得见的各种力量关系,而是要深入分析与这些有形力量相关并深深隐藏于其中的精神力量关系,也就是在场域中的各个社会群体和个人的“生存心态”(Habitus)及其动向[2]。“生存心态”作为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中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了个人社会行为方式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以及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教育制度对个人意识的内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生存心态”还包含了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因素,经历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沉淀,内在化于社会群体和个人意识内部之后,便自然地去指挥和调动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方向[3]。

通过场域理论可以发现,文化场域建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文化环境或者关系环境,而是一个高度活跃的、互动性极强的教育环境[4]。具有生命力的高校校园文化需要通过长时间稳定地塑造、维持与强化,才能使其沉淀于校园各处、扎根于师生心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比如当国家、政府推动的与校园文化关系紧密的重点工程项目时,积极跟进把握政策机遇期将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同时,学校往往又是多种文化融汇聚合的场所,存在于其中的各类文化需要经历相互博弈、此消彼长的过程,如何厘清各类文化的相互关系,确保主流文化的引领地位,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需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平台载体、调动师生参与热情、激发师生情感共鸣,通过不断的实践与体验强化个体内在的“生存心态”,从而更好地引导个体和群体行为。

高校是由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工勤服务人员共同构成的文化场域,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强校之基、兴校之魂,学校文化的选择过程是不断厘清育人文化价值定位,形成文化育人规范体系,凝练学校育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5]在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高校必须更加突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特殊优势。必须着力凝练高校自身独有的文化标识,努力建设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必须勇于担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的使命,坚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者,为全校教职员工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贡献力量。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经济发展优势,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结合学校整体发展实际,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学校专属的校园文化主题,打造反映学校发展历史、办学定位和育人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品牌,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浓厚爱国爱校情怀、扎实专业知识、高超技术技能、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楚怡职业教育的历史背景

楚怡工业学校由著名爱国教育家陈润霖(字夙荒)先生于1909 年创办,校名取“惟楚有材,怡然乐育”之意,以“精、勤、诚、朴”为校训,坚持“为干而学,在学中干”的方针。楚怡工业学校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开创湖南工科大专之先河。学校先后设置机械、矿冶、土木三科,为湖南近代的矿冶、机械工业的发展和路桥建设等方面在人才、技术上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在办学实践中,陈润霖坚持教育为民的思想,重视平民教育,反对贵族教育和特权教育;重视师资建设,不拘一格延揽学有专长的名师。在教师选聘方面,学校尽力把热爱国家、忠诚教育、有真才实学、追求进步、经验丰富的教师吸收进校。重视教育基础,首创三校一园的办学体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注重吸收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和教育方法,陈润霖等先后邀请英国教育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等来长讲学,坚持为干而学、从干中学,重视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从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专业设置,使学生毕业后都能就业发展,为国家贡献力量。校长陈润霖誉满三湘,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为后人办学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和启迪。楚怡工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英才,为民族独立解放、国家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楚怡声名远播,蜚声中外,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楚怡职教精神、职教传统、职教文化对于当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借鉴价值。

三、楚怡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政策安排

实施湖南职业教育品牌战略,是落实新时代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布局的战略举措。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品牌迫切需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竞争意识,加大创新、改革、宣传力度,实现品牌持续、稳定的发展[6]。2019年11 月,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的许达哲在“楚怡”品牌传承院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强调,湖南具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创办于20 世纪初的楚怡工业学校培育了大批经世济用之才,要传承“楚怡”职教历史、弘扬“楚怡”职教传统,用心培育更多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7]。2020 年3 月5 日,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在2020 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开展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年内要挂牌两所“楚怡”职业院校,建设“楚怡”品牌职业院校[8]。2020 年3 月9 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2020 年湖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开展“楚怡”职业教育精神研究,加强“楚怡”职业教育精神宣传,培养湖南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队伍。延续楚怡工业学校办学传统,支持1 所高职学院、1 所中职学校挂牌“楚怡”职业学校,研究制定“楚怡”职业教育品牌学校标准,启动首批品牌学校建设[9]。建设“楚怡”职业教育品牌,是形成湖南高职教育模式与标准的应然之举,对于实现湖南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打造职业教育发展高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楚怡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渊源

楚怡工业学校是湖南工业学校1955 年创办时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工业学校正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10]。1951 年,楚怡工业学校并入新成立的湖南工业学校,1999 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高职学院。多年来,学校传承“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已成为湖南省内装备制造专业最全、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高职院校,成为推动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1 月,学校制定《楚怡职教品牌项目筹建方案》,将通过楚怡教育学院建设、楚怡职业教育研究所建设、楚怡职教文化展览馆建设、楚怡系列场馆建设、楚怡系列省级以上平台建设统筹推进楚怡职教品牌建设。学校旨在传承楚怡职教文化,弘扬楚怡教育传统,培育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湖南人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湖南职教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品牌。

五、楚怡职教文化场域的建构路径

(一)抢抓楚怡职教品牌建设政策机遇期

场域理论始终强调学校教育的功能,认为教育改变着个人和集体的精神文化状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生存心态”构成了个人到社会生活过度的中介环节,是联结个人和群体内外世界的重要杠杆,也是解决社会各个领域复杂关系及变化趋势的重要原则,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场域通过个人和群体的中介化而发生运转的重要机制[11]。在政府各部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的关键历史机遇期,占据文化传承优势的首批品牌学校要紧跟有关政策安排要求,以楚怡品牌学校创建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楚怡职教品牌建设的顶层设施,将楚怡职教文化建设融会贯穿其中,使楚怡职教文化成为有代表性的湖湘教育文化标识,成为联结校内与校外、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桥梁,推动湖湘职业教育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深入挖掘楚怡职教文化资源

“生存心态”是历史和现实发生联系的精神桥梁,也是历史与现实、未来构建循环信息的通道,是个人、社会阶级和集团同前人,同时代以及未来对话者的沟通中介。构建楚怡职教文化场域,需要充分挖掘楚怡工业学校艰辛而光辉的历史,研究整理东迁新化的办学历史,全面、客观、系统反映楚怡文化、楚怡职教发展史以及学校传承和发展楚怡精神、楚怡文化等方面的实践历程。确保楚怡职教文化素材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史料的查鉴性和文化特色的鲜明性。通过走访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查阅历史文献档案、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认真搜集、整理史料,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积累资料和素材,确保高质量建设楚怡职教文化,展示楚怡悠久的职教历史、职教传统以及陈润霖先生教育思想。

(三)推进楚怡职教文化设施景观建设

布迪厄认为象征性和符号性结构所组成的世界,维持着社会中的个人同社会整体的关系,个人同其他个人的关系,以及个人同个人本身的关系[12]。高校的设施景观是文化场域中的视觉传达系统,是校园文化具象化的感知对象,是校园氛围营造的重要内容。楚怡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校要设计建设楚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完成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如统筹推进楚怡国际教育学院、润霖实训中心、融技科研大楼、楚怡教育学院、怡乐体育馆等系列楚怡场馆建设规,在校企共同打造的工程机械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智能制造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协同中心、自动化重点实训基地等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以楚怡及相关文化元素命名,让校园内各处设施景观成为楚怡职教文化的形象符号,使楚怡职教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教学科研,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师生员工对楚怡职教文化的感知、认知和理解。

(四)开展楚怡职教文化品牌创建活动

社会的运作是按照社会整体各个场域的力量关系网络的具体状况而自律地进行的,各个社会成员及社会阶级,依据整个社会的力量结构及其走向,在他们的不知不觉中,按照他们的生存心态而行动,并由此调节他们自身同他人的关系。布尔迪厄将这种现象形象地概括成“交响乐式演出”[13]。为了让高职院校成员加深对楚怡职教文化的体验感,增强楚怡职教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领力,需要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楚怡职教文化活动。如编排反映楚怡建校历史的话剧“楚风怡然”,并使其成为新生入学“开学第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入学初期就接受楚怡文化熏陶。培育“楚怡职业教育讲坛”文化品牌,邀请湖湘历史文化知名学者、职业教育专家、文化建设专家来校开坛设讲,传授各个领域的前沿动态、热点思考、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开展“楚怡品牌校结对共建”活动,与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等中高职院校开展业务交流,在专业建设、实训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技能竞赛等方面开展结对共建,提升结对院校职业教育治理能力,进一步形成湖湘楚怡职教品牌建设合力。

猜你喜欢

场域职教校园文化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