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路径探索

2020-01-18沈伟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制约,南京市第九中学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实践中创建了多种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分享交流、互助合作、共同成长,有效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效能。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学习共同体;校本特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6-0065-04

【作者简介】沈伟,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210018)教科处主任,高级教师。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每一所学校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新时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可以分为“自然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独立成功观以及学校或其他教师采取的不干涉主义的态度)和“外控”模式(常依赖“职前培训”和“职后教育”等强制的行政手段来实现)。然而,有些教师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有些教师处于受支配、被动应付的状态,这都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学者们普遍开始进行“专业学习共同体”对突破旧模式的局限、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效能的研究,并达成共识:学习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基础,合作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行为方式,发展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我校(南京市第九中学)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路径研究”为引领,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找出阻碍发展的因素,变革学校的管理理念,优化各项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本校独有的校内外优势资源,激发每个教研组的创造力,改变了原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传统的、松散的教师群体模式,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打造了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找到了一条多渠道、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一、名师引领,内外联动

专家、名师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与专家、名师的交流中真诚寻求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能大大减少实践过程中的蛮干和迷茫,解决和改进教学和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点燃教学研究的激情。

1.依托校内名师资源构建学科专业学习共同体。

我校现有南京市玄武区挂牌设立的“中学物理李俊成名师工作室”,于是区内初高中物理教师在工作室中组成了专业学习共同体,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从问题到课题,做真课题、真研究。近几年,工作室承担了多个省市级规划课题,形成了成员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工作室成员有计划地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工作室先后邀请多位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省市教研员、特级教师等校外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专家和成员保持良性互动交流,将自身的学习方法、研究经验、论文写作方法等传递给成员,许多专家还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开设同课异构示范课。工作室各成员间也经常进行课堂展示、主题交流等活动,在成员与成员间的对话中实现同伴互助,激发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兴趣,挖掘潜力,探寻并领悟自身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实现个人专业发展。每位教师不再是孤单前行,而是在名师工作室这个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共同成长。

两年来工作室成员共开设各类讲座、公开课近50节,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8篇)。倪凤老师获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张宁波老师获江苏省优课评比二等奖,郁志芸老师获得“江苏省人工智能竞赛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称号。我校被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评为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物理教研组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

2.融入校外名師工作室获得专业发展。

我校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校外的名师工作室团队,因为这是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不仅能感受到名师引领的灯塔效应、同伴合作共赢的激励,还有身为一个学习者从学习共同体中源源不断获得能量的自我效能感,这些都是青年教师不断进行专业提升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以我校的市优秀青年教师、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李净老师为例,近年来她多次参加省内各类名师工作室组织的活动,聆听讲座、上课评课、撰写教学心得和教案论文,收获颇丰。在工作室团队的支持下,2016年6月,她作为点评教师受邀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届新课改“精品课堂”展示活动。在活动之后,她将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成论文《融会知识明悉学情贯通方法——以“极坐标系”一节为例谈深度备课》发表在《江苏教育》上。2017年3月,她参加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获得数学组第二名的优秀成绩,并获得多位教授、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的当场点评与称赞。在教学设计研究方面,2017年11月,她应省教研室邀请,来到连云港参加“名师团送培”活动,开设省级公开课“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受到广泛好评。在解题研究方面,她于2018年3月13日在南京市开设高三解题示范课“等差等比数列中的不定方程的求解”,作为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就“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这一模块展开解题研究,并多次面向全市开设解题讲座,带动整个研究小组乃至南京市的高中数学教师关注新课标、新高考。

二、基地孵化,辐射带动

我校在2019年成功获批“江苏省LEAD英语课程基地”,在基地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通过创新“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形式,探寻促进不同层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方式,尝试寻找适合本校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实践路径。通过构建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充分激发英语教师的内驱力和自律性,变过去的“被动消极应对各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为

“主动寻找交流合作、共同成长的各种机会”,营造教师合作文化和氛围,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效能,形成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

LEAD英语课程基地创建任务共同体,发挥基地自身优势,借助我校是东南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两所大学附属中学的优势,与省内外其他高校、英语学科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了英语专家指导中心;基地利用丰富资源和辐射效应,承担全市、全省优秀教师的培养任务,推动建设张茹芳名师工作中心;基地结合我校跨学科联席教学活动,结合我校省音乐课程基地、篮球中心的相关活动,推动建设骨干教师阶梯式发展中心和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同时,英语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科研需要,自愿地形成教师兴趣共同体,定期举行博雅讲堂、教师行走、碑亭夜话等活动。通过搭建这些发展中心,推动英语教师进一步深造和发展,使其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LEAD英语课程基地通过“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立足课堂—开发课程—研究课题—探讨交流—提炼成果—展示推广—示范引领”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优势,通过课题研究及开展各类培训和教学教研活动,建设成为优秀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教学经验成果的共创共享地,进而带动共同体内成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思想理论境界的提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逐步成为教坛新星、区级(及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后备力量。

三、立足实践,跨界融合

我校“联席教学共同体”成立于2016年9月,是由多个有思想、能钻研的教师主动跨界组成的教师共同体,他们围绕共同的知识、具体的问题、项目化任务,共同完成资源整合、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和反馈。联席教学共同体的教师是多学科的,研讨的是跨学科的内容,课程整合过程中要运用跨学科的视角,让整合的课程具有跨学科性。

联席教学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创设了联席教学法。创设联席教学法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当前普通高中分科教学造成的学科壁垒和知识割裂问题。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回归知识本源,从多学科的视角进行解读,形成全面的、完整的认知是联席教学的宗旨。虽然联席教学共同体是非正式的教研组织,但是共同体每个学期都会有两次集体的研讨活动,推出联席教学主打课程,邀请共同体内的所有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联席教学课程呈现的形式是多维的,课堂教学是主要形式,还需要制作配套的微课,撰写相关的教学设计、叙事和论文,力求以多种形式展示联席教学的成果。联席教学共同体对授课教师提供微课制作、论文写作方面的技术指导。

联席教学共同体在实践中摸索出这样一条实施路径,可以推动联席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它由知识梳理、确立主题、重设课程、联席教学、评价反馈、反思改进6个部分组成(见下页图1)。

联席教学共同体的建立,在学校汇聚了一群守正创新的课改“弄潮儿”,通过联席教学的尝试,共同体内的教师切实提升了跨学科素养,也影响了校内其他教师,有更多的教师因为跨学科问题而主动加入。在联席教学的过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交流、亲密合作,融洽了人际关系。联席教学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校本实践路径。“联席教学”成为我校的特色品牌,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四、项目驱动,分层优化

为了贯彻我校“创造适合城市学生发展的高质量教育”的办学思路,滿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自主成长特别是对未来职业规划、理想规划等要求,2016年开始,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生涯工作室合作,学校生涯规划项目正式启动,成立了“前方”生涯工作室,通过不断推进生涯规划项目导师共同体建设,在导师们的专业引领下,扎实有效地开展系列生涯规划活动。经过科学测评、生涯课堂、职业体验、生涯大赛以及大学嘉年华等活动,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即对生涯规划项目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

学校生涯规划项目导师共同体由学业导师(其他任课老师)、成长导师(班主任)、生涯导师(“前方”生涯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共同构成。生涯规划项目导师共同体建设采用了分层培训机制:对学业导师采取“通识培训”,以公开课观摩、沙龙旁听等形式为主,让他们接触和了解生涯规划;对成长导师进行“专题培训”,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顾雪英生涯规划发展工作室”合作,将外出培训与送教到校、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让班主任全部接受初级生涯规划培训(聆听一次专家讲座,参加一次沙龙活动,组织一次短期培训,观摩一次生涯课,开设一节生涯示范课),另外还有多位教师参加了中级、高级的生涯规划培训(培训导师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学校积极选送生涯导师参与省市级系统的专业生涯培训,使之成为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生涯规划师”。在分层培训机制中,生涯导师也承担培训学业导师和成长导师的职能,于是在共同体内部实现了良性互动、教学相长。

在生涯规划项目导师共同体的带领下,学校生涯规划项目得到了完整推进,产生了良好效果。2019年12月,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普通高中新型生涯教育研究与实验”合作实验学校。2019年8月,学校申报的项目“砺行敦省的青年理想信念在场行动”成功立项为江苏省2019年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各国教师素质提升浅析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