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

2020-01-17陈黎黎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人才

陈黎黎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32)

1 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不完善

目前,关于职业院校相关的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虽然国家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支持校企合作,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在实际工作中,依然缺少有针对性的制度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机制,校企双方对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都相对模糊,也缺少充足的财政支持,学校与企业双方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

1.2 学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认知不足,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职业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企业生产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更多的利益。校企双方的目标不同,这是合作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如果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生产活动,企业认为有一定的危险性,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去应对突发状况,反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所以学生很难到生产一线去实践操作。学生若不动手操作,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这与他们在学校课堂上听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又没有什么区别。要想掌握一项技术,还需要不断去实践。另一方面,学校也存在增加教学成本,监管难度大、“双师型”指导教师不足等问题,很多民办职业院校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些因素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1.3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没有完成预定目标

当前,许多学校和企业只是表面上的合作,暨企业根据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完成与自身相关的任务和职责,只起到单纯的辅助作用。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不同,直接影响合作,以及合作的成效。企业追求的是自身的最大化利益,对参与建设学校专业的积极性不高,无法融入办学主体。校企合作应该是学校与企业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参与,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不只是给学生提供场地,进行实习实训,还应该参与学生的实践课程,参与评定学生的专业课成绩,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如果高校不主动联系企业,不重视实现企业的利益,不与企业制订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把企业当做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那么校企合作只是一种形式,不是真正的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起不到相应的合作效果。

1.4 教学体制的改革措施不完善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重视整个过程,有很强的原则性。而企业经营模式相对多元化,更看重经济效益,双方理念存在偏差,所以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都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学校注重传统教学,课程大众化、内容学科化,没有针对性,对专业技能的教学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而企业需要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但没有与学校及时沟通,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无益。

2 改革校企合作的对策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即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更符合职业院校发展和改革的趋势。政府加强干预,校企双方深入交流与融合,校企双方加深合作,探索出一套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搭建一个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有益平台。

2.1 寻求政策支持,加强监管力度

深化校企合作,教育和行政部门要多引导、多推动、多监管,保障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政府应推动建立相关的法律规范,有效解决高校与企业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学校要精准定位,依据企业的诉求,依据地域经济特色、办学理念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与其进行合作,形成产教融合、产学一体的共同育人机制。企业多参与、多受益,大大提高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双方形成一个平等互惠、共享利益的局面。

2.2 校企双方提高思想认识,深化合作

学校和企业双方在校企合作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未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高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一方面,校企双方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协商并制订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应深入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分析确认当前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及时调整并完善培养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熟悉、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不仅可以提高技能水平,也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提高了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深化校企合作,要建设师资队伍,尤其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教师主要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企业技术人员可以传授实践操作经验。学校可以让教师去企业调研,向技术人员学习实践知识,进而丰富自身的专业和实践知识。同时,将企业兼职教师引入高校,向学生讲授生产一线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给学校与企业提供交流的机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校和企业互聘互派,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企业参与学校课堂教学,而学校参与企业生产活动,还能一起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形成有实质内容的、长远的、牢固的深度合作。

2.4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反馈机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双方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校企合作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调整工作布局。应当建立校企合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报告相关情况,高校教师、学生、合作企业,三方共同陈述合作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和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3 结语

企业与学校探讨协商,联合制订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要求、企业需要的人才,解决现代教育与社会、企业脱节的问题。学校和企业要利用各自的优势、精诚合作、利益共享,明确双方各自的义务、责任与职责,促进双方的合作朝良性发展。由于学校、企业、地域经济等差别,校企合作不能一个模式,要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地域经济的发展特色,学校和企业的发展特点,适合校企双方的最优合作模式。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人才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人才云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