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草稻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0-01-17许琴芳宁国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田块除草剂稻田

许琴芳,宁国云

(1.长兴县煤山镇农业服务中心,浙江 长兴 313117; 2.长兴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 长兴 313100)

杂草稻是全球性草害,是一类在稻田中具有水稻和杂草双重特性的稻株,在稻田中与栽培水稻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影响栽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杂草稻最早于1846年在美国以其种皮红色的“红稻”被人们所发现。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杂草稻已经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在南美,一些地区杂草稻已成为继稗草和千金子之后的第3种危害严重的杂草;在我国的广东、湖南、江苏、东北等水稻主产区,杂草稻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其中尤以辽宁、江苏的发生量大,危害最严重[1]。近年来,浙江北部杂草稻也呈逐年加重的发生趋势,发生严重的田块颗粒无收[2]。人们对其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通过查阅文献,研究综述大部分集中在杂草稻的性状特征、分类、起源、分布、危害及优异基因挖掘等方面,而对杂草稻防控技术方面的介绍相对简单。为了更好地抓好杂草稻的防控,减轻杂草稻的危害,本文就我国杂草稻的防控技术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1 农业防控技术

1.1 切断传播途径

栽培稻种子中混杂杂草稻种子和收割机等机械作业时携带杂草稻种子是杂草稻扩散蔓延的主要传播途径随着种子调运、串换的日趋频繁,以及收割等机械跨区作业的推进,杂草稻随种子混杂和机械携带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传播速度加快。冯成玉[3]研究认为,杂草稻主要是随稻种传播扩散,且可能是远距离传播和近距离扩散的主要途径,联合收割机械的跨区、跨田作业,可能在杂草稻传播扩散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平磊等[4]研究表明,联合收割机在有杂草稻发生的水稻田作业后,可携带大量的杂草稻种子,在接下来的收割作业中被大面积扩散及长距离传播。宁国云等[2]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浙北地区杂草稻是由跨区作业的收割机携带从江苏省传入,并通过田间机械作业再次扩散。陈晓锋等[5]研究认为,机械耕作促进了各地区间杂草稻的传播,稻种交流广泛,品种繁杂,有利于杂草稻混杂在稻种中通过售卖进行传播,机械和栽培稻用种不被杂草稻污染是防止杂草稻快速蔓延扩散的重要措施之一。潘学彪等[6]认为,从种子源头加以控制,保证栽培稻用种不被杂草稻污染,是防止杂草稻进一步蔓延扩散的根本措施。保障种子纯度和清洁田间作业机械,是防止杂草稻传播扩散的有效手段。包括两点:一是加强制种基地的选择,剔除杂草稻发生田块,并强化制种田水稻全生育期的去除杂株和变异株工作,收割、运输、烘干等机械要专机专用,并防止包装物、晒场混杂;二要减少作业机械携带杂草稻种子,收割机等作业机械最好实行定区作业,若开展跨片跨区作业时,在杂草稻发生田块作业后要及时清理机械,降低机械携带杂草稻种子的概率。

1.2 初期人工拔除

杂草稻发生初期一般数量不大,或采用一些防治措施后杂草稻残存数量也会大幅度下降。在杂草稻发生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可采用人工拔除的防治方法;而在杂草稻发生量较大时,采用人工拔除则用工太大,难度增加。宁国云等[7]研究表明,杂草稻生长密度与水稻栽培后期的植株高度、植株鲜重、有效穗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杂草稻的拔除宜在其营养生长期进行,杂草稻穗后拔(割)除,可作为灾后补救措施,以降低翌年发生基数。潘学彪[6]等认为,可利用杂草稻株型较松散、抽穗期比常规粳稻早的特性开展人工拔除,能有效减少杂草稻的基数,杂草稻拔除工作要尽早开展,以减少栽培稻的产量损失。李亚[8]认为,杂草稻生长至3~5叶期时,易区别出与常规稻的不同,容易去除,因此,在杂草稻发生严重的时候进行人工防治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但费时、费力。钱卫红等[9-10]认为,可利用杂草稻分蘖期株型偏高、株型松散、叶片长而披、叶色偏淡、抽穗期早于常规粳稻、穗大而下弯等形态特征,及早进行人工拔除,尽量做到拔早、拔小、拔了,降低杂草稻的为害。关志坚等[11]认为,人工拔除是防控杂草稻最为有效的方法,连续几年人工拔除,田间发生基数会明显降低。人工拔除也是杂草稻防控的有效手段。人工拔除应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在杂草稻发生初期重视人工拔除,或在采取一些防控措施后仍残留少量杂草稻时,辅助于人工拔除,简易方便,省工省本;二是利用杂草稻与栽培稻的形态差异,在苗期尽早开展人工拔除,如错过最佳适期,可在杂草稻抽穗后至成熟前进行人工割除补救,减少翌年发生的基数。

1.3 调整栽培方式

利用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特点,制造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的抗性差异,以及前期灌水不利于杂草稻萌发、生长的条件,有效控制杂草稻的发生,移栽稻田杂草稻的发生明显轻于其他栽培方式。贾东升等[12-13]调查表明,杂草稻发生率高低顺序为麦田套播稻(麦套稻)>直播稻>抛栽稻(塑盘育秧抛栽)>移栽稻。曹海珺等[14]认为,直播田杂草稻的发生要重于移栽田,移栽田在翻耕后的大田中建立了水层,从而抑制了杂草稻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潘学彪等[6]认为,杂草稻发生严重的田块如需继续种植水稻,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能有效抑制杂草稻种子的萌发成苗,且对株行间自生的杂草稻秧苗也容易较早拔除。钱卫红等[9]研究认为,对已有杂草稻发生的麦套稻、直播稻田,应及时改用抛栽稻、移栽稻或机插稻等栽培方式,利用栽后建立的浅水层,控制杂草稻种子的萌发。调整水稻栽培方式,改直播方式为移栽方式,是目前杂草稻防控的有效措施,也是杂草稻严重发生田块宜采用的防控措施,其机理是移栽稻田前期的水层控草和化学除草技术控制了杂草稻发生。采用无杂草稻泥土或育秧基质育苗移栽,由直播稻向大苗移栽和小苗机插转变,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应用前期保持水层控草技术,结合应用移栽稻田化学除草技术,控制杂草稻萌芽、生长。

1.4 实施水旱轮作

水稻与其他旱地作物轮作,可在种植旱作作物时,使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可杀灭旱作作物生长期间萌发的杂草稻。孙敬东等[13]的研究表明,连续3年实行麦套稻和直播稻栽培的田块,杂草稻发生率显著高于采用相同种植方式连作2年的田块和种植1年的田块。钱卫红等[9]研究认为,杂草稻发生特别严重的田块,改种1~2年的旱作作物,在旱作条件下对杂草稻进行化学防治或人工拔除,对杂草稻有较好的防效。张夕林等[15]通过对30多个农户的调查发现,采用多年水旱轮作(即第一年种旱直播水稻,第二年种植大豆),杂草稻的发生大大低于旱直播连作的田块,有效制止了杂草稻的危害。水旱轮作应以阔叶旱地作物与水稻轮作,以便杀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应用,推广应用菜-稻、豆-稻、油菜-稻等水旱轮作模式,在旱作作物生长期间,应用杀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对萌发的杂草稻进行杀灭,从而降低田间杂草稻发生基数,控制杂草稻的发生。

1.5 进行土壤翻耕

杂草稻种子在土壤浅表层容易萌发,而在土壤深层和水层下的出苗率明显下降。冯成玉[3]研究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杂草稻出苗率显著下降,出苗时间也明显推迟。播种深度5 cm的见苗时间比土层表面的迟1 d,播种深度10 cm的见苗时间比土层表面的迟7~9 d。郭勋斌等[16]研究发现,越冬杂草稻覆土深度0.5 cm比覆土2 cm的出苗率高,而水稻直播少耕或免耕等耕作措施覆土一般较少,轻简栽培措施为杂草稻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关志坚等[11]研究认为,冬前深翻25~30 cm,深埋杂草稻种子,能降低杂草稻的出苗率。钱卫红等[9]认为,对杂草稻发生程度严重的田块,可采取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土壤翻耕,深度在10 cm以上,将土壤表层的杂草稻种子埋到土壤深层,控制其种子萌发。刘秀等[17]认为,引起东北稻区杂草稻发生量出现消涨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越冬期稻田土壤干燥程度和耕翻措施;秋翻埋种或秋季灌水等提高种子含水量的农艺措施,越冬期能够有效致死落粒于稻田的杂草稻种子。在水稻收割后采用175 kW以上大中型拖拉机进行15 cm以上的深度翻耕,把杂草稻种子翻耕入深层土壤,或在冬闲田灌深水,均可抑制杂草稻的萌发和出苗,降低杂草稻的出苗率。

2 化学防控技术

2.1 提前诱杀技术

诱导杂草稻种子提早萌芽,制造杂草稻萌发时间上的差异,在栽培稻播种或移栽前,应用灭生性除草剂灭杀杂草稻幼苗,可减轻杂草稻发生。顾克礼[18]研究认为,在麦收前20~30 d,湿润诱发杂草稻出苗,使杂草稻在麦收时出苗80%以上,秋播时机械旋整,可较为有效地控制杂草稻危害。冯成玉[3]研究表明,前茬小麦收获后、水稻移栽前,先耕地翻土,等杂草稻基本出齐后,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防治后再移栽秧苗,对杂草稻的控制效果较好。刘延刚等[19]研究认为,播(栽)前10 d左右对大田进行耕翻上水,达到墒满沟水,保持湿润5~7 d,待杂草稻苗出齐后,排掉畦面水层,用草甘膦均匀喷雾,诱杀杂草稻,药后1~2 d即可进行播种或移栽。关志坚[11]等认为,春天稻田灌水可促进杂草稻种子提早萌发,再用非选择性化学除草剂灭杀,可降低杂草稻田间基数。杂草稻的提前诱杀,关键是在水稻播种或移栽前诱导杂草稻萌发。一是稻麦(油菜)轮作田,可在大小麦(油菜)收割前15 d灌水过畦面,2 d后排水,保持田间湿润,在大小麦(油菜)收割后使用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连同老草一起灭杀;二是在水稻播种前10~15 d,冬闲田提前灌水24 h,诱导杂草稻种子提早萌芽,在杂草稻2~3叶期,使用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连同老草一起灭杀。

2.2 移栽田化学防控技术

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制造栽培稻与杂草稻在植株不同生育期的抗除草剂差异,结合前期灌水控草技术,应用移栽稻田封杀除草技术进行杂草稻封杀,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稻的发生。魏松红等[20]通过应用丁草胺和丙草胺防控杂草稻的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杂草稻播种当天和播后10 d两次施药,对杂草稻均有较好的防效,对移栽水稻安全。宁国云等[21]试验表明,移栽后7 d(秧苗活棵后),应用丁草胺+苄嘧磺隆拌尿素撒施封杀1次,对栽培稻安全,对杂草稻有较好的防效。关志坚等[11]认为,在插秧前整地、灌水后,用秋至宝(30%丙炔恶草酮·丁草胺水乳剂)或丙草胺乳油+吡嘧璜隆+苄嘧璜隆喷施,可有效防治移栽田杂草稻。顾克礼[18]研究表明,机插稻返青肥中应用二氯·苄,杂草稻发生株率有所下降;水稻分蘖期应用麦田除草剂“骠马”对杂草稻无杀死力,表现为叶片明显黄化,可作为人工去除杂草稻时的指示性状参考。刘延刚等[19]研究认为,水稻移栽后3~4 d,结合施返青肥,使用稻盛隆(苄嘧·异噁·丙)或直播净(苄嘧·丙草胺)拌尿素撒施,可抑制杂草稻萌发和出苗。刘晓娜等[22]试验表明,噁草酮、苄·丙和苄·丁对机插稻大田杂草稻有较理想的防效。冯成玉[3]研究表明,在水稻移栽后1~3 d内,采用丙草胺、丁草胺、丁·噁和苄嘧·苯噻酰等进行防除,可有效控制杂草稻危害程度,对栽培稻安全。李秋英等[23]研究表明,机插稻田在水稻移栽前3~4 d(旋耕平整后)用噁草酮喷施,在水稻移栽后20 d用苄·丁拌尿素均匀撒施,采用2次土壤封闭处理,对杂草稻防效较好。移栽田杂草稻化学防控技术可采用移栽前封杀或移栽活棵后封杀,移栽前封杀可用噁草酮、丙草胺、丁草胺等,移栽活棵后封杀可用二氯·苄、苄嘧·异噁·丙、苄嘧·丙草胺、噁草酮、苄·丁、丙草胺、丁草胺、苄嘧·苯噻酰等,杂草稻发生特别严重的田块需采用移栽前和移栽活棵后两次封杀。

2.3 直播田化学防控技术

直播稻田杂草稻防控是个难点,杂草稻与栽培稻具有同源性,能杀死杂草稻的除草剂也会杀死栽培稻,这限制了选择性除草剂对杂草稻的有效防控,目前还未见应用选择性除草剂防控杂草稻的报道。沈红玮等[24-25]试验表明,丁草胺、丙草胺可有效防除稻田中的杂草稻,在水稻直播稻田播前2 d施用丙草胺对出苗略有影响。张彬等[26]研究表明,解草啶对栽培稻的保护作用与解草啶的使用浓度和浸种时间存在密切关系。30 mg·L-1的解草啶浸种48 h,可不同程度缓解丙草胺对栽培稻的药害,浓度超过30 mg·L-1时,反而有加深药害的负面作用,提高丙草胺的施药量,解草啶对栽培稻的保护作用减弱。宁国云等[21]试验表明,安全剂解草啶与丙草胺合用,用300 g·L-1丙草胺(含安全剂)1 500 mL·hm-2封杀,控制效果仅在15.06%以下。解草啶与丙草胺分用,采用10%解草啶乳油浸种后,用50%丙草胺750 mL·hm-2封杀,各处理防效在42.56%~53.06%;采用10%解草啶乳油拌种后,用50%丙草胺750 mL·hm-2封杀,各处理防效在37.13%~40.81%。解草啶浸种处理对杂草稻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拌种处理,极显著优于解草啶与丙草胺合用。但也有试验表明,采用解草啶与丙草胺合用方式,应用含解草啶的直播稻田除草剂扫茀特和直播净(丙·苄),对杂草稻有较好的防效[27-28]。高玉珠等[29]应用草铵膦水乳剂(保试达)单用及与农思它合用,于播前5 d在全田茎叶和土壤做封闭试验表明,对直播稻田杂草稻有较好防效。沈常超[30]研究表明,精噁唑禾草灵对杂草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极易对栽培稻产生药害,对水稻喷施一定剂量的双苯噁唑酸可有效缓解精噁唑禾草灵对水稻的药害,但也会降低精噁唑禾草灵对杂草稻的防效,而双苯噁唑酸浸种并不能缓解精噁唑禾草灵对水稻的药害。余柳青等[31]采用在水稻播种前3 d灌水并施用丁草胺或农思它,使自然落干或排干后播种;或播种后3 d施用草杀特,结果表明,播前播后单独处理或组合处理,对杂草稻防效显著,对栽培稻秀水63安全。杨林等[32]认为,稻种浸种催芽播种2 d后施用噁草酮,栽培稻顺利出苗后,及时建立低于苗心高度的水层,防治杂草稻出苗后峰,对杂草稻的防效较好。朱建义等[28]研究表明,五氟磺草胺、禾草丹、噁草酮、双草醚、二氯喹啉酸和氰氟草酯等茎叶处理除草剂对杂草稻的防效均不理想。直播稻田杂草稻的防控技术还不成熟,对栽培稻安全的除草剂对杂草稻的防效差,对杂草稻防效较好的药剂则对栽培稻不安全,但利用直播稻田化学封杀除草中安全剂的应用技术,采用安全剂浸种与除草剂分用的方法,让栽培稻提前吸收安全剂,创造栽培稻与杂草稻对除草剂的解毒能力上的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稻的危害。

2.4 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应用技术

结合化学防控技术的应用,抗除草剂水稻品种的种植能在有效防除杂草稻的同时,提高栽培稻的安全性。但目前抗除草剂水稻品种的选育落后,仅个别品种见诸报道。刘延刚等[19]研究表明,种植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旱直播水稻品种(如津稻372),在稻苗3叶1心期使用该品种专用除草剂“道无优”防治杂草稻,防效可达95%~98%;药后7 d如稻苗出现药害,可使用辅助药剂“助长剂”缓解除草剂对稻苗的药害。李瑞民等[33]试验表明,在洁田稻3~5叶期排干田间水,在土壤湿润状态下用洁田稻专用除草剂喷雾防治,药后24 h灌3~5 cm的浅水层,可有效控制直播稻田中杂草稻的数量。

3 展望

杂草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粮食生产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综观杂草稻防控技术,都集中于农业措施结合化学防除的综合防控策略。笔者对我国杂草稻防控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疏理、归纳,提出了“切断传播途径、调整栽培方式、发生初期人工拔除、土壤深耕抑制萌发、水旱轮作减轻发生、提前湿润萌发诱杀、化学防除”的综合防控技术,旨在更有利于指导生产实际。当前对于直播稻田杂草稻的防控还没有理想的技术模式,而水稻直播栽培方式以其省工、省本的轻简特点,已被广大农户所接受,水稻直播栽培面积较大,这也是杂草稻蔓延势头难以抑制的根源。因此,直播水稻田杂草稻的防控技术研究对于生产实际尤为重要。随着对杂草稻生物学特性等研究的不断深入,除草剂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技术的更新,进一步完善直播稻田的杂草稻防控技术,是彻底控制杂草稻发生危害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田块除草剂稻田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稻田摸鱼记
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不同虾苗放养模式对比试验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纳米除草剂和靶标生物的相互作用
稻田里的写真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