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流浪动物现状及管理对策

2020-01-17陈明媛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流浪宠物动物

陈明媛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江苏 无锡 214000)

高校校园里经常出现流浪动物,流浪动物长期受到学生和教职工的同情和照顾,集中出现在学生公寓、图书馆、商业街,这些流浪动物虽然给学生和教职工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乐趣、带来了陪伴,也埋下了一些安全隐患。流浪狗成群结对地出现,与学生在校园内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不同于校园里人工养殖的动物和野生禽类,流浪动物与人们接触密切,但是,又缺乏相应的管理,学生和流浪动物互相伤害,高校因处理流浪动物而和学生发生冲突的事件屡见不鲜。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对流浪动物的管理工作。

1 流浪动物进入高校的成因

1.1 外部原因

高校附近的居民可能因无力支付长期负担养宠物所需的花销,有的人在备孕过程中担心寄生虫对母体带来危害,对动物毛发过敏、长期差旅或搬迁、宠物繁殖、宠物患病、厌倦了宠物等多种原因而放弃了饲养,且未能及时做好寄养或托付工作,从而将宠物丢弃到校园附近。一些宠物随主人出门,缺乏看管和牵引,与主人走失,不具备主动回家的能力而成为流浪动物。还有的宠物未能与主人和谐共处,主动离家,在外流浪。流浪动物不受人为约束,能够快速繁殖,且流浪猫的繁殖速度远高于流浪狗的繁殖速度。狗具有群居习性,故校外动物进校“定居”,会吸引更多的流浪动物“进驻”。

1.2 内部原因

部分高校未明令禁止学生和教职工饲养宠物,或未严格杜绝学生在学校偷养宠物,更有学生在校期间饲养宠物并在毕业季丢弃,导致校园内出现“原住民”。高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适宜动物生存,吸引了更多的流浪动物在校园内定居并繁衍。

2 流浪动物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影响

2.1 对人的影响

一方面,生存环境的恶劣,健康食物和清洁饮水的缺乏,使流浪动物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卫生健康状况堪忧,且带有多种病菌和寄生虫,流浪猫狗都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并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流浪猫较家猫在野外捕鼠过程中更容易感染鼠疫,从而成为鼠疫病菌的携带者,通过与人的接触再将病菌和疾病传播给人类。野生动物可以成为流行病毒的中间宿主,流浪动物也同理。处于发情期的流浪动物产生的噪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且发情的流浪动物比平时暴躁,会加强对人的攻击性,可能危及学生的健康。学生在与流浪动物相处时由于缺乏相应本保护知识,往往被抓伤、咬伤,流浪动物之间的争斗也会误伤学生。宿舍内养宠物容易引起同学的矛盾,动物毛发也容易引起学生过敏,引发鼻炎、皮疹等疾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2 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流浪动物在对校园环境造成的影响中,流浪猫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研究证明,猫捕杀猎物与饥饿无关,而是源于猫善于捕猎的天性,除了捕食老鼠外,还会捕杀鸟类、蛇类、蜥蜴类、蛙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家猫列为世界前100名最具侵略性物种之一,而野猫的数量和繁殖速度远超家猫。我国对流浪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限于对流浪猫生存状态的调查,很少分析流浪猫对周边自然环境以及野生动物生存的影响。如果流浪猫有更多机会进入大学校园,将给校园里更多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威胁。校园中流浪猫狗数量的增长会不断挤压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影响校园的生态平衡。另外,流浪猫狗缺乏人为的训练和定期清洁,不定排放的粪便排泄物中可能带有传染性病毒细菌寄生虫,给校园卫生保洁工作带来一定的负担。

流浪猫的存在对鼠类的生存带来一定威胁,灭鼠对人是有利的,尤其是对高校食堂来说,流浪猫的存在具有积极的影响。

3 加强对流浪动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3.1 加强思想教育

端正学生对流浪动物的态度,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流浪动物的产生。正确看待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一,开展选修课程、主题讲座以端正学生抚养动物的动机。动物不应该只是供人取乐的,动物本身具有一定价值。有些学生饲养动物只是为了供自己玩乐消遣,有些学生在动物身上投入巨额打扮动物只是为了攀比炫耀,这些利己思想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从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才会主动审视自己抚养动物的能力,才会自觉遵守宿舍禁养宠物的规定,才会学会与流浪动物和谐相处的方式,才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科学喂养流浪动物。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保护环境和关爱动物,呼吁学生用领养取代购买,将流浪动物带回家抚养。通过宣传教育消除人们对动物品种的歧视,许多人偏爱品种优良、血统纯正的动物,嫌弃厌恶普通流浪动物,甚至做出残害流浪动物的行为。我们应该对所有品种的动物一视同仁,消除对动物品种的歧视,消除攀比风气。第三,充分发动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等学生组织,广泛开展小动物保护活动。成立相关社团,如小动物保护协会。宣传科学喂养知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习性,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减少因无知挑逗动物造成的意外伤害。发动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志愿纠察队,协助宿管科、保卫处等部门加强对流浪动物的管理。依靠红十字会大力普及常见宠物疾病的传播规律、诊断方法及防护措施等基本科学知识,消除学生恐惧流浪动物的同时,呼吁学生保护自己,避免被流浪动物伤害。

3.2 与社会组织合作管理

社会组织通常对流浪动物施行Trap Neuter Release(简称TNR),是一种较安乐死更为人道的控制和削减流浪动物数量的科学方法。具体操作是先捕捉,再结扎,接着放生。流浪动物做过绝育后可避免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如:公猫、公犬为吸引异性随处排尿,污染校园环境;流浪动物因发情造成的子宫蓄脓、乳房肿瘤、卵巢肿瘤、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睾丸癌等生殖系统疾病;流浪动物因无法满足生理需求而表现出的暴躁、敏感、强攻击性以及扰民的叫声等;避免了流浪动物过度繁殖,使校园内的流浪动物数量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许多城市都有政府设立的流浪动物收容机构,不管是官方收容机构或是社会爱心人士自发成立的组织,都存在着资金匮乏、场地紧张、人手不足的问题,且机构之间缺乏联系和分工,无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组织的相关社团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场地和人员问题,搭建政府收容机构与社会爱心组织之间合作的桥梁。与收容机构进行管理流浪动物的合作,用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3.3 完善校纪校规

多数高校在宠物禁养规定上存在漏洞,如只规定了禁养猫、狗等哺乳动物,但未明确规定禁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禽类、鱼类等,未明确违反规定的相应处罚。高校应补充宿舍禁养一切动物、禁止在校园遗弃动物、禁止残害流浪动物等相关的校纪校规,规范学生喂养流浪动物的行为,约束学生私养宠物,查处违规私养的动物应以劝说带回家饲养的方式,替代没收并就地放生的处罚方式,避免流浪动物擅闯宿舍、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地,影响日常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流浪宠物动物
流浪
流浪的歌
流浪猫鲍勃
最萌动物榜
抬起脚来
动物可笑堂
给远方
养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