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探究

2020-01-17曹晓仪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科研人员

潘 红,曹晓仪,何 苗

(陕西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处,西安 710119)

随着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等重大项目的实施,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初步形成新时期高校科研创新体系,高校科研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要进行大胆地改革与创新,以激发高校科技创新活力,推动高校科研工作发展,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科研成果。

1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意义

高校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因此,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意义。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有效地转换教师与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同时,人性化的建立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使高校的人才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2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过于繁杂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了有效地加强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设计了十分严谨的管理程序。但是,这些管理程序所带来的缺陷就是程序过于复杂,许多教学及科研人员无法专心地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而将很多的工作精力放在执行这些程序的过程中。这种科研管理程序,不仅浪费了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也使得科研岗位的工作人员众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复杂的管理程序,也降低了管理工作效率,对人力及经费都造成一定的浪费。

2.2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缺乏服务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而科研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得到逐步提高。在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的理念依然延续了传统的管理方式,重管理而轻服务。只是单纯的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责,而忽视了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导致科研工作者与科研管理人员的关系紧张,间接地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进度。同时,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分工不明确,或与相关部门交接不得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了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2.3 科研考核工作不合理

许多高校在科研考核方面做得不尽合理,对于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考核没有起到提高科研水平、增加有效的教学与科研作用上。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教师以及科研工作者的职称晋升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导致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弱化了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许多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原创性、基础性的科研工作上,而是单纯的应付科研考核内容。这种不科学的考核机制,使教师及科研工作者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科学研究中,而不是有效的实用成果上。导致高校的科研水平逐渐退化,最终影响高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2.4 科研管理队伍人才储备不足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由一批懂科研的人员来负责,人员和岗位的安排对科研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前,部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安排和使用不尽合理,具体表现为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科研工作培训,对高校科研工作的掌握不够全面,频繁的岗位变动引起业务衔接不畅,无法高效地服务于高校的科研工作。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只是单纯的以行政管理的模式进行科研管理。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人才资源储备不足,没有新的专业人才做支撑,只依靠行政人员及转岗的教职人员,很难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校对科研发展工作的要求。

3 改革、创新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路

3.1 优化高校科研管理程序

新时期的高校管理工作,首先要避免复杂的程序化内容,使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变得简单有效,能够对科研成果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要精简管理岗位和人员的数量,通过部门的合并和重组,来实现科研管理的高效性,使科研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为高校科研人员服务。科研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本校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更好的助推科研成果的产出。

3.2 提高高校科研管理的服务理念

在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上,要改变传统的科研管理工作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和意识,通过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来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成效。为了有效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可以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并熟悉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流程,与科技工作者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形成初步完备的科研管理系统储备。树立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思想,转变管理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政治站位,从“打杂、垫脚石”等负面的工作定位中解脱出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制定管理工作目标,当好科研人员的参谋和助手,推进高校科研工作更好的开展。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工作反馈机制,使高校科研工作者能够及时有效地反馈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服务效果。

3.3 完善高校科研考核标准

科研工作的考核是引导和激发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主要手段。在高校的科研考核标准上,要不断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政策。基于当下高校普遍存在的科研工作考核标准,过分重视科研的数量,而缺乏对科研质量的管理。因此,在科研考核中,要加强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减少和降低一般科研成果和无效科研成果的比例,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向实用科研工作转化。为了避免以科研成果为晋升职称的唯一标准,在考核中还要与日常的教学工作成果相结合,保证优秀科研人才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

3.4 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对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仅有良好的行政管理能力,也能够熟悉和了解相关的科研工作,能够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并做好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能简单的依靠行政系统的能力来进行衡量和筛选。首先,要实现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在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以及科研工作者中选拔科研管理人才,建立一支专业的科研管理队伍。另外,要提高科研管理人才的素质,强化现代化的科研管理理念,提高人才队伍的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最大程度地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稳步有序的进行。

4 结语

高校作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机构,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上,不仅有重要的教育责任,也是提高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训基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高等院校之间的科技竞争也日趋激烈,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成为各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该坚持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学普及工作,鼓励科学家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积极调整和创新高校的科研管理方式,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运行。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科研人员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放大学背景下基层电大科研工作困境与策略——以浙江省示范性基层电大为例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