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特色视角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与实践教学结合研究
——以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为例

2020-01-17许夏鑫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乘务志愿机场

邢 蕾,许夏鑫,綦 琦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口 570203)

目前,志愿者队伍中的主力军是高校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深入地理解别人、帮助别人,培养个人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不论对于个体发展还是社会的和谐进步,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都蕴含丰富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1]。

1 开展专业特色志愿服务的现实问题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团委下属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多年来面向全校学生不定期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例如:为环岛自行车公路赛、三月三欢乐节、海口市妇幼保健院等输送志愿者,活动在学生中很受欢迎,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但是客观来看,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都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行政管理干预过多,志愿活动过于强调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甚至将志愿服务等同于无偿服务,忽略了学生主体成人成才的需要,活动形式大于实效,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另外,比较突出的是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学校在各专业各年级普遍开展大同小异的志愿服务活动,学生本来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工作比较单一简易,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体现个人价值,或者由于工作难度较大,专业要求太高,志愿者难以融入其中,导致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感、认同感较低[2],从而挫伤了自信心。由此可见,今后的志愿服务活动设计与实施中,需要注重将志愿服务活动与专业知识、课程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改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加专业化的元素,针对不同的年级专业开展专业技能型的、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2 开展专业特色志愿服务的现状调研

2020年1-4月,通过对旅游与艺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以及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等相关企业的走访调研,汇总了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有意愿参与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80%以上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并认为这是个人发展过程中必要的社会实践。70%的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的活动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经验,拓宽未来的个人职业发展道路。并且很多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不再局限于道德意义,往往延伸至个人的成才价值,志愿者希望能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获得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拓展,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2019级空中乘务专业新生半数以上是海南本地生源,没有出过岛,没有乘坐过飞机,对机场环境、乘机手续的办理都缺乏基本认知,如果学校引导学生参加民航专业相关志愿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真切感受民航一线员工的现状,拓展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兴趣。

第二,政府、企业有志愿服务的需求。海南是旅游大省,机场作为民航一线单位,春节旺季的时候旅客流量非常大,旅客在办理乘机手续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个机场在乘机指引、现场问讯、安全巡查、爱心帮扶等辅助性岗位上有显著的志愿者需求,高校学生志愿者的加入能够有效缓解在岗职工的工作压力,提升机场地面服务质量。除此以外,就是海南各地酒店经常召开高级别的会议、会展等,以博鳌亚洲论坛为例,参会代表大多来自省外,他们乘坐飞机到达海口、三亚的机场,其中还有很多外国元首、各国媒体,会议接待等级非常高。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志愿者分为政要组、国内部长组、礼宾组、新闻组、机场组、会议代表组等14个组别,在论坛举办的前几个月,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已启动在全省范围内招募志愿者。之后,会对志愿者就博鳌亚洲论坛的历史、历届年会概况以及礼宾礼仪知识进行综合知识培训。其中,在机场接机、会场安检等环节都需要具有民航专业知识的志愿者。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志愿者参与此类高级别专业志愿服务,是对个人语言能力、礼仪知识和服务水平的一次全面考验,是提升个人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第三,空中乘务专业课程体系包含必需的实践环节。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我校2019级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课时为1 164学时,占总教学学时的59%,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在客舱服务、机场地面服务、安检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开展候机楼志愿者、博鳌亚洲论坛接待等志愿服务活动就能够与学校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将专业知识在服务中应用、巩固、内化,成为专业课程的延伸,贯彻实践育人的精神。在开展活动之初,学校组织方需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志愿者的实际情况,根据个人特长和身体素质来安排适合的岗位,优化配置志愿者资源,有利于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归属感和成就感,实现志愿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3 实现志愿服务与实践教学结合的途径

第一,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基地。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与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建立固定阵地,能够明确志愿服务关系,起到示范和教育作用,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立足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校外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来推动高校志愿者行动的长期稳定开展,打造出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3]。空中乘务专业应当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特点,通过与本地机场、航空公司、旅行社等相关企业以签订协议、挂牌授旗等形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将课程实践教学延伸到志愿服务中去,将志愿服务活动变成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上海机场同当地4所高校团委建立了“最佳合作伙伴关系”,连续6年启动春运志愿服务,学生参与度很高,反馈评价良好。同时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手段进行宣传。

第二,建立健全规范的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和培训制度。目前,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在学校团委的领导下,自上而下地统一组织开展。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他们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评价和保障四个环节上都有非常完善的法规和机制,高校的志愿活动展现出高质量的服务和专业化的管理水平。因此,学校应当从管理、保障和培训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专门设置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心,团委部门和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开展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设计、接洽、组织实施等工作。活动资金方面,学校可以向政府争取专项活动经费,或者利用校友会、企业、公益团体等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稳定持久的社会支持系统,确保志愿服务的经费。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尤其需要注重对学生志愿者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将培训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依托本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资深专家开展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可分为通识培训、理念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三部分。通识培训主要是介绍志愿服务组织的机构建设、人员配置、项目内容、流程安排、术语规则、岗位分类、服务基本要求等。理念培训则是注重对志愿者精神的培养,介绍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引导志愿者树立服务意识,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志愿者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志愿者的服务境界。专业技能培训针对志愿者特定岗位服务的要求,通过专业教师和岗位资深教员的培训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服务技能,培训方法可采用岗位观摩、现场实操的方式进行。注重对志愿者开展经验教育,通过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成员便于对志愿服务进行全方位反思和提升[4]。深圳机场在2015年就建立起了志愿服务准入制度,推出面向青年志愿者的机场专业知识和实用英语培训,由机场专家和志愿者英语教师作为主讲老师,开设“义工周末课堂”,参加培训并获得考核通过且服务满20 h以上的志愿者方可在出港大厅开展志愿服务[5]。

第三,明确志愿服务活动考核机制,纳入学分管理。海口市2019年7月1日起实施《海口市志愿服务条例》,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应当将培养志愿服务意识纳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我校2019级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社会志愿活动”这一项占0.5学分,这一分值在今后要继续提高。学校通过校内培训和岗位培训的双轨道培训模式,使学生志愿服务时能充分应用到自身专业知识,更加得心应手,培训合格的每位学生志愿者都将深入到各个服务岗位中去。逐步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推动专业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制定以“志愿服务+专业实践”项目的开展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专业学习中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水平。

猜你喜欢

乘务志愿机场
地铁乘务排班计划优化的最短路快速算法
以志愿,致青春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用于机场驱鸟的扑翼无人机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航Sir带你逛机场——东京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