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2020-01-1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凉血紫癜过敏性

赵 红 冀 彤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河北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免疫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胃肠道出血、甚至尿血、便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春季、秋季发病较多,肾损害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1]。本病病程较长,容易复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病情重者多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副作用较多且疗效尚不确定。中医虽无过敏性紫癜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则归属于“发斑”“肌衄”“尿血”“肠风”“水肿”等范畴。正如清代郑寿全《医法圆通》[2]云:“按发斑一证,有由外入而致者,有由内出而致者。外入而致者,由外感一切不正之气,伏于阳明。阳明主肌肉,邪气遏郁,热毒愈旺,忽然发泄,轻则疹痒,重则斑点,或如桃花瓣,或如紫云色,大小块片不等。”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以过敏性紫癜为关键词,通过检索2005~2019年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将本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近年来众多医家在继承和发掘古代文献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但不离“风、湿、热、毒、瘀、虚”几大方面。丁樱[3]认为本病以素体先天禀赋不足或血分伏热为内因,外感六淫之邪、湿热药毒内侵,或进食鱼、虾等腥发动风之品为外因。病机则为血热血瘀属实、脾肾两虚属虚。“瘀血”贯穿本病始终,是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若久病迁延不愈则耗气伤血,伤阴损阳,以致脾肾亏虚,封藏失职,精微下泄,而见尿浊、水肿之症。周仲瑛[4]认为本病是感受外邪,引动风热,并与瘀热、湿热相争,邪实正虚,瘀热相搏,贯穿疾病始终。唐宽裕等[5]从伏毒理论阐释本病的发生。患者正气亏虚,不耐邪扰,经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的刺激,导致气血运行失调,脏腑功能紊乱,酿生邪毒,潜伏于体内。或因外感风热、或因饮食辛辣刺激、或为七情所伤,引动伏毒,伏毒常与热或瘀结合。蒋文杰等[6]认为伏热是本病发作的内在因素,在发病中居重要地位。伏热作祟于里,虚邪贼风袭之于外,内外相合,诸脉受其逼迫而发。聂莉芳[7]提出本病与热邪密切相关。早期为风热侵肺、胃热壅盛、膀胱热扰表现为重,病久热邪损耗正气,可表现为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之象,但肺胃之热犹存未烬。

2 中医治疗近况

2.1 中医内治

2.1.1 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 辨病是通过对疾病种类的分析和辨认,把握疾病的总体规律,用一方一药统治一病;辨证则是辨别疾病的病理本质,确定证型,从而确立治法,据法处方。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病论治是对辨证论治的补充。陈安民[8]辨治本病,新病辨轻辨重,久病辨虚辨瘀; 其治疗则按病之新久、在肌肤及在脏腑,权衡热、毒、虚、瘀,分而治之,新病清热凉血,轻症轻剂,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方用银翘散加味;重症则予重剂解毒,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病久从虚从瘀论治,分气不摄血、肝肾阴虚、瘀血阻络3型;气不摄血,治宜健脾益气、补气摄血,补中益气汤加减;肝肾阴虚,治宜滋阴降火、养阴化斑,方用知柏地黄汤合茜根散化裁;瘀血阻络在于肌肤以紫癜为主,治宜活血化瘀、祛风利湿,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瘀血阻络在肾,表现为长期血尿、蛋白尿,缠绵不愈,治宜补肾固元、活血化瘀,方用济生肾气汤加味。高祥福[9]认为本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气亏虚,加之外感风邪、药毒,内舍营血,血热燔灼,血溢肌表,发为紫癜。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瘀、兼益脾肾,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任艳君[10]认为本病为风热血热相搏,壅盛聚毒,迫血妄行所致,治当清热凉血、活血散风,用四根汤(板蓝根、白茅根、生槐米、紫草根、茜草根、生地黄炭、金银花炭、牡丹皮、天花粉、赤芍、荆芥、防风) 治疗。王丹等[11]认为本病病位在血分,病机为湿热稽留,血络受损,以清化湿热法治疗,常用药物:黄芩、黄柏、牛膝、苍术、茯苓、白术、炒苡仁、滑石、白豆蔻、忍冬藤、威灵仙、紫草。

2.1.2 辨证分型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证的异同,辨证分型治疗是中医学治疗方法的主流。雍彦礼等[12]将120例本病辨证分为血热风盛、阴虚火旺、气不摄血和湿热蕴结4种证型,分别给予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知柏地黄汤、归脾汤和加味四妙散加减治疗,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应用调节免疫机能和抗过敏的中药,以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疗效满意。周霭祥[13]认为本病初起为热毒实证,治疗应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久病不愈则气血阴阳亏虚,治当益气养血、滋阴壮阳。并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脾失统血、脾肾两虚、气滞血瘀4型进行论治。杜锐玲等[14]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本病湿浊内蕴型。张学文[15]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本病气不摄血型紫癜。许进林[16]对阴虚火旺型紫癜患者选用凉血止血、滋阴降火的大补阴丸,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2.1.3 从脏腑论治 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均会导致脏腑的生理功能紊乱和阴阳气血失调,多位医家从不同脏腑论治本病,丰富了本病的治疗方法。

2.1.3.1 从肺论治 陈燕等[17]从肺主气、朝百脉、主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出发,从肺论治本病,认为初期多为风热之邪犯于肺,从气分入血,治以祛风清热,凉血安络;肺热炽盛,热入血分,治宜清肺解毒,凉血消斑;肺脾两虚者,宜益气养阴,敛血潜阳;肺肝不调者,治宜疏肝泻肺,凉血安络;肺肾阴虚者,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2.1.3.2 从肝论治 俞肖君[18]将本病分为6型:肝胆湿热型,治以清肝泻火、利湿消斑;肝火旺盛型,治以解毒利肝、凉血止血;肝气郁滞型,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肝肾阴虚型,治以滋水涵木、降火止血;寒凝肝脉型,治以温肝散寒、益气摄血;肝火犯肺型,治以清金制木、养阴凉血。

2.1.3.3 从三焦论治 原晓风[19]认为属上焦者以疏风开肺为治则,银翘散加减;属中焦者以清利中焦湿热为治则,清胃散加减;属下焦者以补益肝肾为治则,六味地黄丸加减。

2.2 中医外治

2.2.1 灌肠治疗 陈正堂等[20]应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银翘解毒汤灌肠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50例,组成:银花、连翘、淡豆豉、蚕砂、丹皮、浮萍、白蒺藜、制首乌、淡竹叶、大力子、紫草、薄荷、当归、防风。水煎取100mL,每次2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2%,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强的松及静滴山莨菪碱的对照组。朱浩宇等[2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仙元方凝胶剂(仙鹤草、荷叶、地榆炭、白芍、延胡索、甘草)灌肠治疗,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2.2.2 中药外敷、外洗 雷亚星等[22]应用中药热奄包(乳香、没药、大黄、姜黄、泽兰)治疗临床仅表现为腹痛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并与激素治疗组对照,两组在轻中度腹型紫癜患儿治疗中均有良好疗效。朱浩宇等[2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处方为苦参、蛇床子、苏木、独活、羌活、百部、白矾、白鲜皮、地肤子等。每日1次,每次30~40min,3日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在缩短皮疹消退时间、缓解关节肿痛方面有显著疗效。史学等[24]应用中药紫癜外洗方(鲜芦根、鲜茅根、鸡血藤、金银花藤、牛膝、茯苓皮、丹皮、白鲜皮、赤芍、丹参、赤小豆)配合内服中药青紫合剂(青黛、紫草、白芷、丹参)治疗过敏性紫癜50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服中药青紫合剂。尹蔚萍等[2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紫草方熏洗双下肢治疗过敏性紫癜,对于皮疹多、伴有关节肿痛的患儿有显著疗效。

2.2.3 针灸、穴位贴敷 杨洪娟等[26]应用刺络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40例,实证用三棱针点刺合谷、曲池、血海、委中、尺泽、少商,虚证用毫针浅刺脾俞、肾俞、足三里、阴陵泉、太溪、三阴交。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口服泼尼松组。赵丽丽等[27]采用耳针治疗本病,具有促进紫癜消退、减少紫癜反复等作用,探讨了耳针活血化瘀、抗过敏、调节免疫的作用机制。韩俊莉等[28]自拟中药方(苍术、黄柏、花椒、乌梅、五味子、生蒲黄、五灵脂、炒白芍、炙甘草、延胡索、木香)贴敷神阙穴,可有效促进阳性体征转阴。张杰等[29]将六味地黄丸作为敷贴保健用药贴于紫癜性肾炎患者双侧五脏背腧穴上,可发挥补阴壮阳,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的作用,使总体疗效大大提高。

3 小结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内因责之于血分蕴热、伏热、伏毒或正气不足,外因责之于风热、湿热或饮食、药毒等侵袭;病机主要为“风”“湿”“热”“毒”“虚”“瘀”六大方面;治疗方法有中药煎服、中药灌肠、熏洗、针灸、穴位贴敷等多种手段。中医药治疗本病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具有整体调理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优势。但在系统性、深层次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尚显不足,临床疗效标准也有待统一。如何降低本病复发率,预防肾损害发生的研究以及筛选疗效肯定的药物仍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凉血紫癜过敏性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槐树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