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健康教育在高龄痴呆患者陪护者中的应用

2020-01-09淼,孙艳,吴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龄出院护士

冯 淼,孙 艳,吴 瑾

(中日友好医院 保健部四部,北京 100029)

老年痴呆主要症状为认知能力下降、行为障碍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本研究对我科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陪护者进行特色健康教育,积极探讨该方法对老年痴呆患者减少意外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29例,该组患者均符合《2018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一)[1]:痴呆及其分类诊断标准》。其中男17例、女12例;患者年龄71~94 岁,平均82.5 岁。29例中轻度15例、中度10例、重度4例。有老伴照顾者2例、有子女照顾者16例、有保姆照顾者11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做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和社会功能活动问卷测评。其中,跌倒坠床评分所有患者均≥45 分,均为高危患者,其中45~60 分6例、61~80分7例、>81 分16例。FAQ 问卷≤5 分为正常人群有3例、>5 分表示该患者在家庭和社区中不能独立。5~10 分10例、11~20 分8例、21~30 分8例。ADL 评分中,100 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不需要他人帮助)0 人、61~99 分(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但需要帮助)3例、41~60 分(需要极大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16例、≤40 分 (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完全需人照料)10例。

1.2 特色健康教育方法

内容包括:痴呆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用药安全、环境安全、预防跌倒坠床、合理饮食、心理健康的等。根据患者陪护者的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我们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包括:(1)指导陪护者掌握交流沟通的方法,让陪护者了解由于病情的特殊性,多陪伴患者,了解需求,多交流沟通,与护士共同努力,满足患者需求。(2)将陪护者需要掌握的照护方法做成简单的文字、图片、视频,每周给陪护者集中讲解2~3 次,时间每次30min,讲解1~2 种照护措施。(3)针对文化低、年龄大的陪护者,采用单独教学和循环教学方式;对一次不能掌握的进行单独教育,直到掌握为止。(4)所有教学讲解采用护士给陪护者讲解后,陪护者在照护期间遇到问题及时与护士沟通,及时解决问题达到照护目的。(5)教学结束后护士定期对陪护者进行评估,采用答卷方式或者口述方式,对不合格的陪护者再选择时间进行教学指导。(6)患者出院前做好详细的出院教育。(7)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针对患者在家中遇到的问题做具体指导。(8)给于陪护者提供心理支持,对保证老年痴呆患者的得到专业看护很有必要。

2 结果

对29例高龄痴呆患者陪护者教育后,再次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测评、FAQ 和ADL 测评,结果显示:跌倒坠床评分中,45~60 分7例,61~80 分8例,81 分14例。高分数下降2例,其他分数均有所增加。FAQ 问卷中,得分5~10 分12例,11~20 分10例,21~30 分4例。高分数患者有所下降,得低分患者有所增加。ADL 评分中,61~99分3例,人数不变;41~60 分18例,比之前增加2例;≤40分患者减少2例。该结果表示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有所提高;患者的误服、误吸、跌倒、坠床率下降,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增加。对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对陪护者掌握照护专业知识满意度由28%上升至89%;对陪护者专业技术评分方面由17%增加到89%,明显高于陪护者受教育前。

3 讨论

通过对高龄痴呆患者陪护者进行特色健康教育,使陪护者掌握照看痴呆病人的方法,减少了患者意外伤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目前,临床尚未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仍以保守的药物治疗以及照护为主。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陪护者进行健康教育,使陪护者掌握照护痴呆患者的方法,掌握护理知识,解决了患者出院后不能继续得到有效的护理支持,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的病情的发展,提高了高龄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了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

猜你喜欢

高龄出院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第五回 痊愈出院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