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管理模式下贵州布依小打音乐的传承发展研究

2020-01-04赵芳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艺术管理

【摘要】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浩如烟海, 从不同角度向世人展示着贵州各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心理、伦理道德、审美意识以及图腾崇拜等。受到人才稀缺、缺乏宣传等影响,极大限制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先简单介绍了贵州非遗文化的艺术特点,以“布依小打音乐”为例阐述其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推动布依小打音乐传承发展的艺术管理策略。试图通过艺术管理的模式加强对非遗文化宣传、管理与发展。

【关键词】艺术管理;贵州非遗;布衣小打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13-03

【本文著录格式】赵芳.艺术管理模式下贵州布依小打音乐的传承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20,11(21):13-15.

引言

非遗文化在多民族的贵州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具有文化符号的表演形式。如今国内外音乐文化的融合,大众更偏好欣赏流行音乐、说唱、音乐剧等音乐形式,对本民族传统曲艺的关注逐渐减弱。一方面由于传统曲艺艺术发展迟缓,宣传力度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地域性因素,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造成我国很多非遗艺术形式失传。本文将以布依小打音乐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例,从艺术管理视角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一、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点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是百濮、汉族、氐羌、百越和苗瑶等五大民族集团交汇之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五大族系的文化体系,分别是汉文化、苗瑶文化、百越文化、氐羌文化及百濮文化等,而这些文化系统又包括若干子文化,例如苗族、瑶族、仡佬族,由于支系繁多,因而在同一文化体系内又演绎出许多“子文化”,更加显得五彩缤纷,显示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明确了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原则、和措施。贵州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公布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47项(220处)中,普安县布依小打音乐名列其中,归类于传统音乐。作为贵州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小打音乐的弘扬与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布依小打音乐。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加强对贵州的宣传,彰显贵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布依小打音乐的文化内涵

布依小打音乐又称“斗弹达吟”(布依音译),“斗弹达吟”是布依族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布依小打音乐的诞生与发展,与贵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密切相关。布依族人民世代生活在山高路远的偏僻山区,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能够感受到大山的呼吸。布依族人民朴实、善良,他们的生活单纯、安静。布依小打音乐诞生于这样的环境当中,在音乐当中,有着显著的民族特征。在布依族的村寨中,人们在闲暇的时间里,便会将布依小打音乐作为一种娱乐、放松的方式,可以缓解其劳动中的疲劳。与此同时,演奏布依小打音乐还是一种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人们利用音乐表达情感。在跳花会、三月三、六月六和查白歌节等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中,举办民俗礼仪、节日庆典的过程中,人们演奏布依小打音乐来烘托节日气氛,表达其喜悦的心情。

布依小打音乐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弘扬与传承布依小打音乐也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布依小打音乐是一种草根艺术形式,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被布依族人民广泛喜爱,可以作为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场合、氛围,随机、多样的组成乐班。布依族社会没有文字传统,小打音乐不会受到乐谱的限制,可以自由进行表达。布依族人民经常演奏的小打音乐曲牌,都是根据日常生活体会进行创作,并经过一代代人的修饰,逐渐演变成当前的艺术形式。布依族人民居住的黔西色彩区,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同时也受到彝族、苗族文化影响,并与汉族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交流,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布依小打音乐更加丰富多元。布依小打音乐还具有流变性的特征,作为一种丝竹乐,早期由江浙地区流传至黔桂地区,经过当地民族艺人的加工再创作,并融入布依族的民族特色,逐渐形成了布依小打音乐。

三、布依小打音乐的发展现状

布依小打音乐是一种器乐合奏的音乐种类。在演奏布依小打音乐的过程中,需要用月琴、牛角胡、箫筒、木叶、响碗等演奏,共有300多调,最主要的有《接客调》《送客调》《过街调》《敬酒调》《一枝梅》《二更里》《喜迎春》《双飞燕》《三春柳》等。“斗弹达吟”演奏的曲目内容来自布依族同胞真实的生活。如婚嫁、建房、祝寿等,兼有中原丝竹礼仪音乐和布依音乐的特点,乐曲大多是微调式和商调式,也有羽调式和宫调式。通过“翻”“龙摆尾”“龙打滚”“金蝉脱壳”“遍地播种“移情”等重复变化手法发展扩大曲目与旋律。布依小打音乐的曲风悠扬、淳朴、缠绵、婉转,深受布依群众的喜爱。

布依小打音乐的历史大约为100~200年,与许多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相似,关于小打音乐的演奏技艺,早期具有“穿内不传外,穿男不传女”的俗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布依小打音乐的传承与弘扬。发展至今天,传统俗规改变为“男女同传”,进而推动了布依小打音乐的传承。

布依小打音乐作为普安县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流行于普安县的江西坡镇,江西坡镇的细寨村、联盟村、茶场社区居住人口98%都为布依族,这里的布依族身穿右衽蓝色长褂,绣花长裤,头裹白色绣花头巾,具有浓郁的布依族风情。2016年元月开始,江西坡镇打造布依生态小镇、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迎来了江西坡镇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小打音乐提供了一个展现风采、实现价值的平台。然而,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民俗文化的边缘化。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浅显易懂的快文化,导致布依小打音乐入无人问津,随着表演者收入的減少,导致人才匮乏,该音乐形式表现出断层与停滞的囧境。无法达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应的预期目的。

面对这一困境,艺术管理的思维模式能为其打开另一个路径,将布依小打音乐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产品致力于市场中的不同领域,通过艺术经纪、媒体运营、艺术行政、策划执行等具体手段将布依小打音乐融入到民俗节庆、美食、风情小镇、主题广场、舞台演艺等项目中,实现非遗文化为区域经济带来的经济价值。

四、推动布依小打音乐传承发展的艺术管理策略

(一)以大型赛事、节庆活动,音乐节为载体,拓展推广渠道加强社会宣传展现布依小打音乐的风采

通过举办大型庆典或拍摄关于民族节日的宣传片、纪录片。如“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采茶季”体现小打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在素有“万亩茶园”之称的江西坡镇,在三月三日进行布依族古茶树祭祀仪式,来祈求耕种风调雨顺,既能体会到布依文化的传统行为方式和习惯,又能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朴素的民风气息。2016年9月,普安县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在江西坡镇进行,比赛当日,在赛道起点、中途、服务区都设置了表演场地,进行布依小打音乐的演出,向国内外的赛手们和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展现了小打音乐的风采。通过大型赛事和民俗活动,让群众认识到布依小打音乐作为非遗的文化魅力。

除此之外,小打音乐艺人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外艺术活动,和其他曲艺艺术形式交流,不断完善表演技艺,有助于推动小打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如组织小打音乐进社区、校园活动,在进行宣传的同时,有助于促进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为小打音乐注入新鲜血液。如小打音乐艺人可积极参与音乐节、巡回演出等活动,和其他艺术形式一同演出,发挥出聚集效应,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参加音乐节的过程中,能够讨论和不同音乐形式的融合,和现代化乐器的融合,从而实现唱腔和表演技巧的创新。在演出过程中,和其他艺术形成碰撞出火花,共同创新,有利于小打音乐的发展,并可以换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以教育作为方向,媒体运营作为手段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在多民族地区的教育体系中,可将小打音乐作为实训课程、选修课程进行教学,有效实现良好的宣传作用。布依小打音乐作为民间传统文化,需要戏曲传统文化养分,着力推动表演院团对小打音乐人才进行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规范化。一方面,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训基地、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布依小打音乐的学习网站,满足感兴趣的群众查阅。目前贵州高校在选修课程中添加了少数民族仪式音乐的导赏课程,邀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给全体师生作讲座。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本民族的传统音乐进行宣传和传承,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推广至中小学教学体系中,为非物質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小打音乐的弘扬与传承提供良好的培育土壤。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如和微博、微信平台等建立合作,科普宣传民俗活动如可注册抖音、快手、微博账号,将布依小打音乐表演片段上传至网络平台上,扩大小打音乐的影响力。在线下表演中,不约束观众拍照和录像,借助于观众转发分享,吸引更多观众来观看表演,并提小打音乐的知名度。同时可自行录制小打音乐的表演视频,上传至哔哩哔哩网站、优酷网、微博等网络平台中,吸引更多受众观看,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途径,认识和了解布依小打音乐,增加其对于学习演奏布依小打音乐的兴趣。

(三)以特色风情小镇、文化广场为平台,搭建文化表演场所,凝聚群众文化力量

布依生态小镇依山傍水而建,统一为四层建筑,一二层为商铺、民宿,三四层为民宅,飞檐斗拱、图腾装饰,具有鲜明的布依建筑特色。小镇建有文化广场和亭台,不远处的茶源文化广场建有舞台,为布依小打音乐提供了充足的表演空间。为了激发年轻人的兴趣,现阶段,布依小打音乐的发展需要融合时代潮流,如结合西方戏剧、嘻哈音乐、R&B等,不再拘泥于传统和历史,更能给观众带来震撼感,给观众带来想象空间。2017年6月,在贵州望谟县新屯街道新屯布依古寨,举办了“向日葵”音乐节暨“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并以“相约金色田园、相聚新屯嗨歌”作为活动主题,让游客在欣赏美景、品味美食的同时,欣赏布依歌舞的演出。在演唱《接客调》《过街调》《敬酒调》等传统的布依小打音乐的过程中,歌手与游客、观众之间形成互动。游客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认知布依情感、感受布依风情。游乐可以走上舞台,学习演奏布依小打音乐。该过程中,游客可以进一步了解布依小打音乐,能够感受该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布依族“向日葵”音乐节的举办,对于布依族民俗文化以及包括布依小打音乐、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宣传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在贵州黔西南州举办的各类艺术表演活动中,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布依族小打音乐演奏是“雷打不动”的表演节目,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小打音乐,了解布依族文化。

(四)以小打乐队迎客接待为契机,带动美食、服饰产品宣传,提供群众创业商机

布依小打音乐特有的节奏形式,具有强烈的宣传符号性。例如在江西坡镇除了举办大型赛事活动之外,还经常接待全国各地的团体和组织,如全国微电影采风大学生、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以及各类媒体机构纷至沓来。每逢进村,布依小打乐队奏起敬酒调、唱起敬酒歌,布依族村民盛装在村口举起酒杯,迎接嘉宾到来。布依族的便当酒、擂茶汤圆、糯米粑粑,布依族的蜡染布料、手工刺绣的服饰和背包都深受客人的喜爱。刺激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打破了村民闭塞的自给自足观念,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进而改善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条件,过上更为富足的生活。布依小打音乐的弘扬与传承,不仅可以扩大布依族文化的影响力,还可以刺激地区经济增长。

(五)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为重心,提升群众自信心

普安县布依小打音乐于2009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未来还需要加大力度,积极申请国家级非遗艺术项目。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小打音乐积极推广至全世界,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艺术管理的思维模式能够有效传承这种民间技艺。布依小打音乐的艺术价值已经受到了大众的认可,满足首要条件。小打音乐的传承主要是口传心授,师父带徒弟,这一模式传承人稀少,并不能对小打音乐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且很多小打音乐传承人由于经济来源微薄,转行至其他行业,极大影响到小打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一些古老传统的小打音乐技艺逐渐消失,传承趋势并不乐观。而我国关于小打音乐的保护计划尚不完善,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到小打音乐的传承和保护。

五、结论

综上所述,小打音乐具有特色化艺术特点,就目前布依小打音乐的发展现状,提出推动小打音乐传承发展的艺术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艺术传播、艺术策划、艺术营销等手段针对音乐艺术市场化之后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展开,力求获得商业利益的同时又要让艺术价值最大化。 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藏着本民族或本地区传统文化最深层次的根源,它们保留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习俗、原生态的文化形式和特有的传统思维方式,是无数人不断继承和创新的结果,对于人们了解传统文化,以及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雷蓉,胡北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27):4.

[2]盘晓愚,刘桔.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 贵州民族研究,2009(1)(第29卷总第125期).

[3]赵悦,石美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探析[J].旅游学刊,2013(28:)9.

作者简介:赵芳(1984—),女,汉族,重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管理。

猜你喜欢

艺术管理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管理体会
艺术管理在艺术发展和传播中的作用
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与具体做法研究
IP热潮对舞台戏剧生产的启示
浅谈严肃音乐在当今社会的生存与推广
从日本的艺术管理看艺术管理的民众化
论艺术管理中的文化资源
周星 艺术管理学科三个层面问题思辨
高师音乐专业《艺术管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艺术学理论视角下艺术管理研究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