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主题式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01-03吕亚萍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主题式阅读问题意识自主学习

吕亚萍

摘 要: 本文以阅读教学为例,研究在主题式阅读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方法,让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学生是否善于提问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弱的标志之一,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教师应当抓住每一个契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主题式阅读;问题意识;自主学习

一、学生主动进行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行为。在目前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对答方式。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与教师提问的次数相比完全不对等。即便教师特意留出提问时间,请学生就即将学习的或刚刚学过的内容提出疑问,教室里也多是一片寂静。据“我国中小学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研究数据显示: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只占2.9%。表明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堂提问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笔者通过访谈方式,询问大一学生(42人)、初二学生(49人)主动提问的原因,学生给出的解释整理如下:

随着课堂观察的继续,我们还发现:即使有学生主动提问了,提出的问题也大多涉及记忆类、描述类内容,只是处于低层次认知水平的问题。初中生如此,笔者觉得情有可原。大学生思维水平如此,则让人担忧高等教育目标实现是否与预期相距甚远。以上现状反映出,造成学生“不提问、提不出好问题”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学生的“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对于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可以称其为“问题意识”①(40)。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学习者只有具备“问题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自主性,成为“愿学习”并“会学习”的人。

三、借助主题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

“主题式阅读”中“主题”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二是泛指谈话、文件、会议等主要内容,包含“思想主题”和“内容主题”。“主题式阅读”指的是以主题作为选择阅读材料的依据,选择主题相同、内容相关的数篇文章组成一个阅读单元进行阅读。例如:如果说以“跟鲁迅学写场景”为主题选择阅读材料的话,我们就会把《药》《长明灯》《孔乙己》这三篇集结成一个单元集中阅读学习。

主题式阅读的好处在于,通过系列阅读,将一些关联度很高的材料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样的阅读材料容易将读者的关注点引导到对事物间异同点的对比上,易于激发读者的研究兴趣。有了关注点、求知欲,读者通过对比找出事物间的区别,看清事物的本质;通过类比,找出事物间的相似之处,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样的思维过程是正确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在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角度提出问题,展开思考。

四、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方法

高校文学类、语言类课程大多涉及阅读教学。笔者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通过对比找不同,认清事物的本质。

同一主题下的阅读材料,内容上有一些相似性,之间存在可比性。虽然这些文章主题一致,内容相似,但是毕竟出自不同国别、不同作家之手,肯定存在不同的地方,這个“不同”就是事物的本质。例如:在“金钱”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将西方文学人物形象里的“四大吝啬鬼”和中国《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组成一个阅读单元,让学生体会人对金钱的“贪婪”可以到何种程度。学生可以思考:葛朗台、尤克里奥、阿巴贡、泼留希金、严监生这五个吝啬鬼都嗜钱如命,他们的表现各有千秋,有哪些不同呢?巴尔扎克在塑造“葛朗台”这个形象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比如,他写索漠城里的人看老葛朗台那种感觉:“大伙儿觉得这老头眼睛金光闪闪,好像是染上了黄金的色彩。”人的眼睛怎么会是黄金色的呢?这儿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大家都知道葛朗台的眼里只看得到黄金,眼睛都成了“黄金眼”。读到这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其他吝啬鬼的形象描写中,其他作者也用过这种“夸张”的手法吗?在塑造吝啬鬼人物形象时描写手法有哪些不同?

再如,在“西方短篇小说”这一主题下,我们可以将“十九世纪西方短篇小说三大家”的代表作品组编成一个阅读单元,分别选取法国莫泊桑的《羊脂球》、俄国契诃夫的《套中人》、美国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三大家的创作风格不同,各自有哪些特色?尤其是契诃夫和莫泊桑的创作风格,对比异常鲜明。《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名篇,充分体现出了莫泊桑的创作风格:小说描写具有画面感,好像电影镜头一样,能让你对他描写的人或物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比如,羊脂球是这样出场的,“她个头很矮,浑身圆滚滚的,肥得流油”,光写“肥得流油”还不够具体,下一句特写来了,“十根手指也都肉鼓鼓的,只有每个骨节细了一圈,皮肤绷紧而发亮,好像几串短香肠。”电影特写镜头似的高清晰度细节描写,让读者对这个胖女生的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好像在看一部电影,整个声光色及道具和动作栩栩如生,营造重火力的感官刺激。契诃夫的创作理念恰好相反,是一种“强调弦外之音的小说美学”,就如他本人概括的:“留有余地永远好于过火。”读完契诃夫笔下的短篇经典《套中人》,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主人公别利科夫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怜人还是可恨的人?其实这个问题给不出明确的判断,从不同的角度看,总能看出不同的东西。接下来学生可以思考这个问题:别利科夫患得患失,谨小慎微,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想让身边所有人都像他一样生活。这一点与他“骨子里是个老实人”的性格不相符,是什么造出了他这个矛盾体呢?往下的追问就是作者要表达的各种发人深思的弦外之音。读者要细细品味,才能慢慢品出不尽的余味。

阅读有可比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对比,找出不同,掌握了这些不同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二)通过类比找相似,掌握事物的规律。

在主题式阅读中,因为选文都是以主题相同为依据组织起来的,所以选文间在内容上有相似的地方,从这些相似点入手进行研究,找出共同点,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围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有趣的小说”,不仅得力于内容精彩,更归功于该小说语言独特的魅力——幽默、讽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修辞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书中光比喻就有七百多处,句句入目三分,如下列三例:

①一觉醒来,天气若无其事的晴朗,只黄泥地面粘心硬,像夏天热得半溶的太妃糖,走路容易滑倒,表示有过大雨。

②肉上一条蛆虫从腻睡里警醒,载蠕载袅,李梅亭眼快见了恶心,远远地向这条蛆尖嘴做了个指示记号道:“这要不得!”伙计忙伸手指按着这嫩肥胖白的东西,轻轻一捺,在肉面的尘垢上划了一条乌黑油润的痕迹,像新浇的柏油路,一壁说:“没有什么呀!”

③掌柜写账的桌子边边坐个胖女人坦白地摊开白而不坦的胸膛,喂孩子吃奶;奶是孩子的饭,所以也该在饭堂里吃,证明这旅馆是科学管理的。她的奶肥大得可以进波德莱亚咏比利时土风的诗,小孩子吸的想是溶化加糖的猪油。

这三个比喻为什么能给读者留下如此形象、生动的印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思考:作者的比喻功力到底独特在哪里?通过仔细琢磨,可以发现,比喻常常是直接写出“什么像什么”,只停留在外形相似这个层面。上面三个比喻妙在将两事物间带给人相似的“感受”联通了起来,不仅仅停留在“外形”相似这个层面。例①中用“溶化了的太妃糖”比喻大雨过后,地面上被冲出来的泥浆,不仅准确地交代了烂泥的颜色,更妙的是将踩到烂泥的感受——又黏又滑,真真切切地描绘了出来。例②中将蛆被捺死在乌黑腊肉上留下的痕迹比喻成“新浇的柏油路”,准确地将那种“油亮亮的,尤其是附着在表面的”视觉效果写了出来。例③中在旅馆里看到一个很胖的女人在喂孩子吃奶,怎样才能描述出她胖的程度呢?将婴儿吸进去的乳汁想象成“溶化加糖的猪油”,就将那个女人肥到流油的程度惟妙惟肖地呈现了出来。从以上三个例子中,学生发现了作者比喻的独特之处:将两事物间带给人相似的“感受”联通起来加以描述。

以网络小说的主题阅读为例。网络小说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独创的文化,不仅圈粉无数,而且让读者欲罢不能,一部小说更新历时数年,读者照样穷追不舍。让人如此着迷的魔力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数篇人气较高的网络小说组成一个阅读单元进行阅读。随便看几篇下来,学生普遍有这样感受:网络小说里都是套路。诸如:主人公如何出场,如何遭遇人生中的第一次冲突,如何取得人生中的第一个成就,无论换了多少本书,套路都类似。题材不是穿越就是重生,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是,先被恶人欺侮,再依仗着“金手指”提升自己,最终回击那些当初轻视他的人。都是学生归纳出的网络小说的套路。为什么这些情节大同小异,读者们仍旧乐此不疲地看呢?这是抛给学生的第二个问题。经过讨论,我们觉得可能是这样的:故事的吸引力有多强,是指故事能在多大程度上让读者移情其中,又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抒发内心情感。现实中,人们对现状大多不满,还伴随着无力感,只能寄托于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开始新的人生,或者希望重新再来一遍人生,避免曾经的错误和遗憾。在这种心态下即便知道自己被套路了,但只要读者心中那份“对现实的不满、对命运的不甘”还存在,就会在读完了第100个穿越故事后,依然兴致勃勃地去追第101个穿越故事。所谓的文字共鸣,就是一篇文章能道出多少人的心声。网络小说的风靡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这是抛给学生的第三个问题。网络小说的受追捧程度可以通过流量体现出来。小说越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流量就越高。通过网络小说,我们可以便捷地观察到大众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会为了什么而兴奋,又会为了什么而发怒。这样,畅销小说的套路就研制出来了。弄清楚受众的需求,不仅对网络写手有益,还几乎对所有的服务行业都有帮助。只要涉及服务大众,就一定需要了解受众心中的欲求。只有清楚大众需要什么,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才会受欢迎。讨论到了这一层面,我想这次主题式阅读带给学生的启发一定会延伸到今后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

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们开展研究活动的重要目标,抓本质就是找不同,找不同需要做对比;找规律则是求相似,求相似需要做类比。借助主题式阅读教学,教师容易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对事物间异同点的比较上,为学生思考提供新视角。所以,主题式阅读教学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好方法。

注釋:

①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

参考文献:

[1]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1(1).

猜你喜欢

主题式阅读问题意识自主学习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