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助推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20-01-03戴联华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戴联华

摘 要: 为了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积极应用产教融合模式,加快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治理能力无法适应产教融合模式,导致产教融合模式实施受到影响。高职院校需重视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满足产教融合模式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产教融合模式指有机融合教育教学和产业行业,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学习和掌握的各种知识,结合企业需求进行再学习,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目前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中产教融合模式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大力推广产教融合模式,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快速普及,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对当前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作用

产教融合是在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整合企业教育资源,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结合人才教育和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学校和企业而言,产教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促进各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产教融合模式的推进需要学校、企业及社会三方力量充分参与,有效优化和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向企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其次,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进一步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操作水平。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平台和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充分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更多地了解岗位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不足,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

再次,优化学校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在推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接触到企业相关情况,了解更多企业及行业发展信息和动态,进一步掌握适应企业发展和满足行业需求的各种最新工艺和技术,有效提高实践操作水平,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和学习。

最后,有效提高院校竞争力。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不仅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对院校研究成果的转化起到推动作用,将其应用到企业,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有效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提高院校在当地的影响力,使院校具备更加突出的竞争优势。

2.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一方面,高职院校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产教融合质量的重要保证。衡量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是协调、效率和民主。其中,协调指高职院校内外各种秩序和制度之间的协同性;效率指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及组织教育行为时的效率;民主指包括高职院校师生在内的各主体在院校治理中的参与。高职院校要想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另一方面,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促进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职教育解决当前各种问题和挑战的重要对策。为了满足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要求,院校必须大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自身发展定位为依据,不断完善和优化发展机制,全面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打造优质、高效的治理体系,真正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的贯彻与执行。

3.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策

3.1转变传统的治理理念

为了更好地满足产教融合对治理能力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治理理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树立新的高效的治理理念。

首先,在高校治理中必须坚持法制。强调治理的依据和过程,严格按照依法办事的方针开展各项治理工作,特别是要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地贯彻和执行;在具体的学校组织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章程应有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章程统筹和统领院校的各项工作,坚决维护院校章程的效应和权威,不断强调和贯彻院校章程。

其次,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在高校治理工作中是基础和前提,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科学协调和处理政治、行政和学术之间的关系,找到三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将民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制定院校政策的时候,必须坚持民主,使政策的受惠面达到最大。

再次,重视包容性。高职院校在治理工作中必须坚持包容性,对不同客体的个性和差异予以尊重,要贯彻有奖有罚和激励兼容的原则,坚持以奖励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院校工作人员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重视整体性。高职院校在治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整体性、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整体性,要做到实现整体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实现院校、企业、师生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3.2调整治理结构

首先,要优化和调整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要坚持党的领导,还要正确体会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和推进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的建设;要成立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相关制度,将民主监督机制的应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与当前的高职教育需求和特征相适应,建立并完善教材选用委员会,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在学校的正常组织和运行中,要确保民主权力、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正常运行,相互约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其次,要大力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特别是在质量创优和内涵发展阶段,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的實现。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不能集中于一级,要积极构建院校两级管理机制,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两级管理机制改革,使权力真正朝着基层延伸。

再次,要不断健全二级管理体系。在大力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院级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变成办学实体,取代了传统的教学实体。院级单位要具备相应的管理人、物和财务的权力,还要形成完善的管理力量。必须建立并完善党政工团组织机制,坚持党政共同负责制,进一步规范院校两级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配足党政班子,特别是要将院级的主要领导配好配强,以此为基础配备各种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院校两级管理体制顺畅运行,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要大力推进跨专业教学组织建设。目前在关于跨专业教学组织的建设方面,相关专家和学者存在较大争议:一些人认为,正式组建之前专业群是能够跨专业的,正式组建后必须及时对其调整;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只有始终坚持练跨学科及跨专业的专业教学组织,才能进一步提高院校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及管理能力。为了保证科研工作和教学质量,必须在跨专业教学组织中坚持柔性管理,实现权力下放。总之,院校可以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组建并且完善跨专业教学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

3.3促进全员素质提高

产教融合背景下,要想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不仅要打造完善的治理结构,而且要充分重视学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观念、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满足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

首先,要进一步做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因为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日常经营管理中学校的领导班子始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的指示,不断贯彻和落实中央的要求,培养一批清廉勤勉、服务意识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高的学习研究水平、对党忠诚、有责任、有担当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地提高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其次,要不断提升中层干部的能力水平。在高职院校的经营和管理中中层干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必须着力打造一支具有突出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素质水平高及结构合理的中层干部队伍,特别是要着力培养中层干部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最后,要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服务队伍。高职院校要想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除了要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外,还要立足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打造一支办事水平高、有责任意识的行政管理队伍,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的各项治理工作顺利完成,达到应有的效果。

4.结语

为了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已经势在必行。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当前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教融合的实施。高职院校要积极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转变传统治理理念、调整治理结构及提高全员素质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治理能力,适应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尹新珍.以内部治理能力推进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20(03):23-27.

[2]刘宝磊.“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方法探析[J].南方农机,2020(05):91-92.

[3]孙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2):47-52.

[4]刘宝磊.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分析[J].南方农机,2020(03):83-84.

[5]刘宝磊.共享发展理念在高职产教融合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2):261-262.

[6]刘宝磊.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6):146-147.

本文是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产教融合視域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课题编号:XJK20BZY037)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