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20-01-03周芸帆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高校思政课互联网

周芸帆

摘 要: 在信息化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均对思政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教育要结合“互联网+”的特征与优势,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深入融合信息化全新教学方式和既往优长,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对课改的促进作用和教学效果的强化作用,让高校思政课为学生群体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关键词: 信息化;互联网+;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

关于思政教学,习近平同志曾强调:“要通过对课堂教学之一主渠道的有效利用,在不断改进中实现思政课的强化,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目的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需要对思政教学主渠道地位建立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探索融合信息化技术和思政教学策略,实现两者协调联动。

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必要性

(一)从根本上保证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微信群、QQ群、钉钉等网络平台和渠道开展思政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平台,学生们自由分享对事件的看法、观点和理念,同时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思政教育内容和相关知识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不尽相同,错误地接受或认同一些意识形态的过程,在信息互动时代很容易成为引导舆论导向的群体,削弱了教育者的权威性和主体性[1](259)。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对各种网络App和平台的利用,开启网络化的引导学生意识形态,促进学生正向价值观的形成,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实现学生良好道德观念和学习思维形成的目标。只要让学生认同或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助于巩固思政课教学的权威性。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同时过于繁多的信息环境,导致一些教育者陷入主体权利被削弱的境地,学生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者需加速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将思政教学与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网络深度结合,占据引导网络舆论主要阵地,开展正向思政教育。通过对海量资料信息的筛选和选用,给高校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产生共鸣制造机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受网络思潮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学的权威性,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有益于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形态意识。

信息化时代下的消息传播具有快速性、碎片化的特征,关联性内容和知识的融合与传播彻底打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内容,经过知识的融合与传播,这些内容的呈现各具特点。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实现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是占据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的必要措施[2]。另外,网络环境下的思政课程需要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此更充分地发挥信息化技术对优化教育功能的作用和价值。只有当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更具思想性和反思性,才能培养出当代大学生善于反思、正确识别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良好发展,保证思政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瓶颈

(一)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海量信息冲击。

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思潮让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各种类型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信息,在信息化时代可能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展示和传播。高校学生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养成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还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成为当下互联网信息流通主力军,加之社会阅历不足,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可能受到信息的冲击。

(二)思政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化。

教学工作的重要环境之一是考核评价,不仅能检验了教师授课质量,还可以完成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摸底工作。当前一些高校思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开闭卷和撰写论文是最常见的方式。信息化时代的考核方式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撰写论文会出现学生直接从网络上抄袭的行为,试卷考评里会有部分学生过于依赖网络复习资料,忽略教学内容。导致思政考核功能失效,无法真实公正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高校便难以通过思政课教育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一些思政教育教师缺乏改革意识。

尽管近几年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填鸭式”、大班授课的教学方式。相比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具有时事性,通常情况下两三年就会更新一次教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因为缺乏改革意识,未能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依然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讲解新教材,没有合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尽管当前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90分钟的课堂,但丰富的网络素材或慕课资源等,还是无法取代教师在思政教学中的作用。

三、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思政教学理念。

开展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创新教学理念,高校教师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深刻认识并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对学生对事件看法和观点予以充分的尊重,关注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形成,保护学生对有关问题深入思考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理念下实现个性化发展[3]。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通过调研、合作交流等方式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完善备课内容,避免出现教学内容束缚学生思想的情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促进学生快速成长。此外,基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还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际行动和技术支撑将理念变为现实。

(二)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方式和内核凝练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的引领具有凝聚社会人心、明确民族发展方向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曾强调:“要抓住各种时机,利用好各种场合,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的培养情境与氛围,让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无处不在。”高校学生面对互联网上错综复杂的信息,要分辨真伪,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客观的思维和清醒的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角度凝聚了共同的价值诉求,它的培育和践行关乎新一代大学生思想建设的第一颗纽扣扣好的问题。所以,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教学环节。

(三)应用混合式教学手段,强化学生课堂学习体验感。

用户思维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要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即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简单来说就是思政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传统思政教学模式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师全程讲解,学生默默听课,缺乏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因此,高校思政要充分运用MOOC、SPOC、微课等线上教育工具,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以MOOC衍生出的混合教学模式为例,线上线下双场景的融合,包括网络课堂的自学理论部分和面授课堂教师深入引导讨论部分,这里的面授课堂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借助主题研讨、社会调查、小组讨论、自创剧本、拍摄微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创造自我表达的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个性化教学App,实现讨论话题的及时发送,并运用弹幕功能给学生创造自由发言、参与讨论的机会。混合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吸引力,能大大提高课堂参与度,带给学生更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对思政教育改革非常有利。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多元化检测。

立德树人是思政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曾表示:“检验学校工作成果的一个统一标准就是立德树人的成效,以培養文化性人才为目的,致力于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平。”大学阶段的教育和学习不同于高中时期,或是继续深造或面临迈入社会走进职场,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保证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综合素质的养成。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门必修课,思政教育的任务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当然评价方式有不一样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背景下,虽然期末成绩是衡量学生学情的重要标尺,但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覆盖每个学习环节。钉钉、腾讯课堂、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在信息化互联网实现了大范围的应用,能够自动帮助教师准确记录、统计和整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后实践的表现情况及道德修养行为方面的表现等,助力全方位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实现。教师可以多多使用现代化软件完善当前教学评价体系。

(五)基于信息化平台思维,强化师生互动。

网络平台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实现多方互动。尽管当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已经建立了微信订阅号、微信群、微博等网络学习平台,但始终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其一,新媒体平台内容阅读量低;其二,即便有阅读量,缺乏互动参与性,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学情。高校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第一,平台内容设置要立足于学生兴趣点,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比如组织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发布课程资料、生活小百科宣传等,最大限度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生活;第二,重视平台反馈信息,及时优化平台内容,让思政教育内容具有新意和特色;第三,围绕热点话题互动、在线答疑等方式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信息化网络时代里“键对键”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敞开心扉。

(六)立足教师情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课堂主导地位面临一定的考验,需要学校积极调整师资培养策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依据都是科研,这是造成教师产生重科研轻教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思政教师而言重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高校思政师资队伍的培养体制需要根据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调整,从政策保障角度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支撑条件,通过引进更多具备网络技术的人才拓宽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配合思政教师建立一个校园网络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桥梁,另一方面思政教师队伍要进入网络思政教育领域,在豆瓣网、新浪微博等学生们经常使用且容易产生舆论话题交锋的网络社区进行引导,主动占据舆论“制高点”。

四、结语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迎来了全新的时代课题,要想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高校思政教育只有砥砺前行、勇于创新,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教学评价方式的调整等方面开展教育模式改革。一定要对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教学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助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于大海.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9(3).

[2]周婧.“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32).

[3]欧甜.浅析信息化教学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高校思政课互联网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