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探析

2019-12-27许常艳王宗峰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写作能力高中语文

许常艳,王宗峰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一、关于高中语文写作

(一)写作的定义

写作,简单地说就是写文章[1]。写作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进行交流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写作也曾代表过多种含义。

一是指作诗文、绘画等。宋代诗人张孝祥在他的《蝶恋花·行湘阴》中说到:“落日闲云归意促。小倚蓬窗,写作思家曲。”这里的“写作”就是指作诗文。二是指书法和文章。在明代话本小说《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中提到“(秀娥)女工针指,百伶百俐,不教自能。兼之幼时,贺司户曾延师教过读书识字,写作俱高”。三是指写文章创作。作家老舍曾在他的《附录》中写到:“在学校开课的时节,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

经过漫长的发展,写作的含义发生了多种变化,一步步演变到今天专指创作作品。

(二)高中语文写作的要求

最新制定的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制订了关于对学生写作方面的要求。有: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四十五分钟能写六百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两万字[2]。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写作是高中生语文课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而进行的写作教学更是担负着重大的责任。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与“写”本为一家,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往往处于阅读教学的附属地位,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见识,为写作提供了基础;反过来写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2.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日常生活离不开写作,文字作为另一种表达与交流的方式,与语言表达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文字作为一种无声的方式,它所起到的作用有时比语言更具有震撼力。写作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更好的运用文字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要学好语文,听、说、读、写极其重要。而其中的“写”就是指写作。写作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少走弯路,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代表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3]。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高一学生写作情况中,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作文的内容脱离生活,学生对于作文没有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对高中语文作文这门课程不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语文作文的学习是每个学生的内在学习过程。其他科目的学习有一个相对标准化的标准去衡量学习的成果,高中语文作文则没有这样的标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程度[4]。学生写作水平的降低,与老师的写作教学不恰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必定能从其中找到问题的源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知识教授,轻能力提高

很多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作文写作中的要点,却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考虑学生是否掌握了作文写作、构思的能力,是否在训练中使这种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5]。以议论文的讲解为例,在很多语文教师的写作课中,教师会告诉学生议论文由哪几部分组成,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按照这个“套路”构思即可。可也恰恰是因为提供了这种知识层面的“万能结构”才使得学生被结构所限制,不能勇于创新、勇于思考、敢于分析等,限制了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等的提高,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扭曲了学生本该具有的正确写作观。任何学生的写作都是具有其本身独有的特色,如果一味按照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框架进行填充,那可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学生学到的只有一些关于写作的“皮毛知识”罢了,而真正的写作能力却没有实际的提升。

(二)重外部刺激,轻内在因素

部分教师只单纯注重对学生进行外部刺激的强化,却没有真正从学生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进行观察与总结。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有不少教师想的大都是通过一次次的作文训练去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模式,觉得有了模式即使没有想法也能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模式写出一篇文章。这压抑了学生的“天性”。例如,每个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他们最直接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时刻注意提醒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与写作相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由内而外地去尝试构思、去斟酌、去立意。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使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只有真正在写作过程中调动起学生主动思考、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参与写作才算是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目的。

(三)重写,轻说

只重视“文”而不重视“语”,重视“让学生大量地写”而轻视“培养学生勇敢地说”,注重让学生多写多练,达到一个“量”的积累,却很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表达。这种做法不仅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也限制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6]。例如,一直以来我国的写作教学都不太重视“语”,造成很多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甚至一张口就会因为紧张而脸红或“瑟瑟发抖”。教师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说话和写文章虽然不同,但二者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表达方式来看,“说”和“写”均属于信息输出,都是将个体的思想、观点或情感表达出来,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现在恰恰是等同于把“语”和“文”拆开了。

(四)重理论知识,轻情感交流

指的是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都偏重有关写作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作文课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会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对作文写作的兴趣,自然也就会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下降[7]。例如,在进行记人的写作教学中,倘若是去描写身边的一位教师或同学,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切记不能对学生毫无提示、毫无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学生在此时需要的不是理论上的指点,而是和教师情感方面的“交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近乎成年人了,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教师以成人的方式来指导他们,而不是理论似的说教。他们渴望教师能分享自己亲身的经验和经历,这样既能让他们觉得和教师感情更深厚了,又能从情感抒发的角度去进行表达和创作。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职能,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永远不能停滞不前,适时地做出积极而有效的改变会使我们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8]。高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当下的写作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及研究,积极寻找各类限制写作教学质量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及时地解决问题。接下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多角度地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解决措施。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教师方面

教师的“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前,虽然在小学和初中有了对写作基本的认识和训练,但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时刻警惕高中生写作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首先,对他们写作的要求不仅仅是会写,更应该知道“写”到底是什么,怎样写出更好的文章。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写文章的层面,还不了解文章是分类的,比如记叙文、议论文、诗歌等。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课时,应做好细致的讲解工作。其次,很多学生对于立意这一方面十分欠缺,通常情况下是很多学生思考了很多时间却仍然无从下手。教师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作文材料,从材料中提炼要点,打好大致的“草稿”。还有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留意以及联系生活的能力,这样才能有的说、有的写[9]。由此可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担任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启发学生刷新写作观,进行个性化写作

在进行写作教学课时,教师应注重使学生明白写作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作,写作的意义又是什么。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通过写作,学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即文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例如在具体的某篇作文的写作中,学生应理解作文写作的真正目的,他真正想要写的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他到底想要阐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以及他真正想要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感情。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无需急于仓促地完成一篇文章,要学会训练自己构思文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使自身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告诉学生好的文章是反复揣摩、修改出来的,教会学生善于修改自己的文章,善于借鉴他人的意见。这样通过不断反复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文章,在写作中加强修改、交流与合作,树立正确的写作观,真正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进行有个人特色的个性化创作。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地鼓励写作主体张扬个性,并且有意识地在写作过程、内容、形式诸方面全方位地渗透开放意识[10],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敞开“心扉”,积极地去写下心中的所感所想。而在这个层面,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先放下对“写作”本身的恐惧,只有尝试着去主动写作,才能真正从写作中获得乐趣。例如,在一定量的作文写作当中,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并自主选择文体。在以往的写作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限定写作的主题或题目,对于学生来说,这似乎是一条牵着他们的绳子。他们只知道跟着老师既定的方向和步伐去走,然而换个角度就会发现,也许教师放开手,放开对学生的“束缚”,会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我的写作能力,学生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写出更为优秀的文章。文学和音乐有着相同之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己来确定写作内容和写作策略,自由表达想法和情感。

2.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课时,会发现有不少同学在写作时无从下手或者不善于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应启发学生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使学生明白写作与生活加强联系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内容这一难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只有启发学生多多留心生活,才能让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讲[11]。例如,让学生去写一篇关于“植树”的作文时,学生要想有东西可写且写得真实,就必须去亲身观察、实践。教师在这个时候可指引学生去了解相关“植树”的话题,或者去参加一些有关“植树”的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素材,又可以使学生心中触发一些对于“植树”活动的感慨。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的作用。

3.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将“说”和“写”相联系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作文写作应该重视写作内容的开放。重视命题形式的开放,向学生情感开放,向社会生活开放,写作修改要开放等。说和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二者之间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将“说”和“写”有机结合,释放出更大的力量[12]。例如,教师在作文批改环节可创新批改的方式和方法。除了教师评改之外,可动员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同学的文章进行评改。评改结束后,可从中选出较为优秀的文章: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的文章。从展示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个是可以明显地发现更为细微之处的不足,另一个是让其他学生能够学习、借鉴写得好的同学文章中的妙处。

4.教师应创新写作教学的方法

只有勇于改变当前的现状,才能寻找更多激发学生自主写作的方法,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较大,在写作教学的活动中,往往会采取较为“死板”的教学手段。比如让学生去背诵一些优美词句,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教师的目的是好的,可教师却恰恰忽视了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与水平。这往往会导致一种“理想”和“现实”不太相符的情况。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通过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拿出积极性,更好地进行写作活动。

第一,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时刻谨记各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进行写作的前提。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准确估量学生基本语文知识储备量的情况下,进行各类写作项目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可以说学生也只有在充分地储备语文知识的状况下进行写作训练,才能更好地将身心投入于写作之中,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教师应重视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这一现实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写作学习感受的探讨,真正地做到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并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三,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作文课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指引学生进行创作。但对于高中生来说,虽经历过多次训练,仍然无法进行自主创作,甚至说在创作文章时毫无自主意识。说到底还是因为学生在写作课上未曾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不明白写作到底是如何进行写作。而在交流的过程中,虽为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沟通,但却是学生与教师情感上的沟通。教师可以以自身为例,讲述自己如何进行文章的写作,通过讲述自己写作的经历和方式方法,既可以为学生做示范,又可以密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加深情感上的交流,给学生一种教师不再离自己很“遥远”的感觉。

总之,从教师方面寻找解决写作教学问题的方法,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渠道。但有些关键的问题也确实必须从教师的角度入手,才能真正的解决掉问题。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唯有不断探索、创新各种写作教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写作,才能感受写作带来的成功的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以学生为根本来实施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汲取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应学会自主创作,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很多学生在写作中缺乏自主创作的意识。当遇到难以立意的文章时,就算是有了基本“成人”意识的高中学生还是会选择大篇幅的抄写素材。说得直白一些,即学生在写作方面遇到问题时只是一味地“偷懒”、“抄袭”,而不是选择去积极创作和思考。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要有创作的意识,可以在进行写作之前,把自己即将要写出来的文章进行构思,预先打好一个框架式的结构,这样可以防止写作无法进行的难题,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打磨,更好地完成属于自己的文章。学生应有最基本的意识,无论别人的文章写得再好,那都是别人的成果,自己能做到的只有借鉴,但绝不能抄袭。

2.学生要学会取材于生活,敢于说自己内心深处的所感所想

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在选取素材方面通常会有很大的困扰。可他们也忘记了最为关键的一点,即最好的素材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在进行观点的表达时,他们通常不敢勇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所感所想,只是一味地套用别人的观点,殊不知自己将最熟悉的生活素材运用到文章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才是一篇真正的“好文章”。除此之外,还有批改方面的因素。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或多或少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除了教师能看出的问题外,其他同学也能帮忙对文章进行细致的修改。所以学生应敢于消除自己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请别人指正自己的不足,并乐于帮助他人指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不同的际遇与想法,自然对文章的构思和考虑有千差万别,而这恰好也为学生自身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想法和建议。学生对建议应有选择地进行汲取和筛选,将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建议与自我的反复修改相结合,最终写出一篇令自己满意的文章。

3.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写与说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比较“羞涩”的,他们能写出一篇文章,但未必敢于在公开场合之下,将自己的文章口头叙述出来。这无疑将文章的“写”与“说”相分离。学生应将写与说相联系,积极勇敢地将自己的文章展示给其他的同学。通过口头的展示,学生既可以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出自己文章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4.学生应注意各学段写作体裁的要点并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

例如高一学生的写作文体主要为记叙文,而到高二大多为议论文的写作。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有意识地做好积累工作。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每种文体都各有各的特点。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应积极地与教师进行沟通,除了解决写作中的难题,也能从教师的指导中学到其它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学生可以在写作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好的段落进行积累,对于自己写过的文章也应该有意识地去总结,及时倾听教师的想法,与教师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这些成为自己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总的来说,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两大主体,都应积极去寻找并创新各种能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唯有这样,才能既使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又能切实提升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教师应写作能力高中语文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重视作文教学 提高写作能力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