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学视域下纳西族数字研究
——以“三”“七”“九”为例

2019-12-27和雪康张智林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东巴纳西族数字

和雪康,张智林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数字是表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数量、体积和顺序的概念。它本身没有特殊的意义,但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对数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他们对个别的数字会有特殊的情感,并赋予它们一定的含义,如汉族大都喜欢数字“六”“八”“九”。一般手机号、门牌号、车牌号都以这三个数字最多为佳,其实,人们喜欢这几个数字就图个顺口、吉利,因为“六”是大顺的意思,“八”与“发”同音联义,“九”同“久”同音联义,人们不免联想到发家致富、事业发达和亲情友谊长久。相比较而言,纳西族则对数字“三”“七”“九”情有独钟,这三个数字多次出现在纳西族的文学作品、宗教祭祀和民间习俗中,其含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要表达的数量关系,这对研究纳西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纳西族文学作品中的数字“三”“七”“九”和现实生活中所运用的数字“三”“七”“九”进行罗列、分析和对比,进而对数字“三”“七”“九”的文学寓意及其原点进行探究,从中可以看出纳西族文学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一、数字“三”“七”“九”在纳西族文学中的表现

纳西族从明代起便通用汉文,其文学由民间文学、作家文学和东巴文学三部分构成。纳西族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史诗、谚语等,还有许多作品保存在《东巴经》中。

(一)东巴经中的“三”“七”“九”

东巴经是纳西族特有的原始宗教经典,是纳西族文学之源。数字“三”“七”“九”被广泛的用于东巴经中,使数字“三”“七”“九”更具有宗教意味和神秘色彩,其表现为:

1.数字“三”在东巴经中的运用

汉文化道家用“三”表示产生万事万物的至高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由“三”生出异彩缤呈的万物,从“三”变出复杂多样社会。而在纳西族的东巴经中数字“三”也有大量的运用。

其一,数字“三”在东巴古籍中表完整、多数的意义。东巴古籍用象形文字表达意思,整个象形文字构成一组图文,以提示性的方式表现故事的内容,很多名称用三个相同的构件组合而成。如:“三棵树表示一片森林,三片雪花表示冬天,三朵火苗表示火焰。东巴古籍《大祭风·创世纪》记:“在人类居住的大地上,三滴白露支撑三根冰棍,三根冰棍顶起三撮黑土,三撮黑土撑着三棵青草,三棵青草顶住三棵蒿枝,三棵蒿枝撑着三棵绿柳,三棵绿柳顶起三棵白杉,三棵白杉顶起三棵红栗,三棵红栗顶着三棵黑杉树,三棵黑杉树顶起三棵绿柏树,三棵绿柏树顶起三座石崖,三座石崖顶起三座大山,三座大山支撑着居那若罗神山,居那若罗的山顶撑着天,山顶撑天不摇晃;居那若罗的山脚镇住地,山脚镇地不动荡。”[2]用“三”表示一类完整的事物,无数的“三”又构成连环锁链,贯成上顶苍天、下镇大地的顶天柱。每个“三”又表示众多的意思,三根冰棍指无数冰棍,三撮黑土指一片黑土。

“三”表示社会的群体。《祭天·远祖回归记》记:崇忍利恩和衬恒裹白生下三个儿子,大儿子是藏族,住在上方;二儿子是白族,住在下方;三儿子是纳西族,住在中间。还有,丧葬仪式的古籍中记:三个姑娘在一起生活,她们养马放牧,骑着马溜达,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有一天,她们到河里饮马,水里映出三人的白发,才知道自己衰老了,于是三人骑着马去买寿岁。[3]1-64

“三”还表达出事物的极至、顶点。如《白蝙蝠取经记》:“人类生病了,请鹞子和麻雀上天求卦,它俩走到路上,天阴了三天,雪下了三天,鹞子在饥寒之中吃了麻雀,路上碰见三位神灵,神灵说鹞子吃麻雀有了秽气不能去求卦。人类另外请能说三句好话的蝙蝠骑着大鹏取经。飞到天上,第一天睡在白塔边,第二天睡在粮架上,第三天来到房前取经。它们飞到天上,叫大鹏回去。经过三次与盘朱沙美女神的较量,盘朱沙美叫三个女儿往外看。三个女儿转告盘朱沙美是白蝙蝠,盘朱沙美外套一件破衣出来。蝙蝠说道:‘你不会穿三件衣服,不会吃三顿饭……’盘朱沙美知道蝙蝠的来意,说:‘你要找卜书及打课方法,要在天上住三年,不住三年住三月,不住三月住三日。’盘朱沙美请蝙蝠到家里,她家有三道门,蝙蝠不愿从门里通过,在屋顶揭开三片板瓦进来。盘朱沙美铺上三床毯子让他就坐……”[4]

其二,“三”所表示的时间和空间观念。“三”在东巴文化中纵贯古往今来的时间,也从横向凝聚深邃无穷的空间,而源远流长和广袤浩瀚的时空又往往交织在一起,由上天、人间、地下三个位置来体现远古、中古、现今的历史事件。《祭天·远祖回归记》[3]1-64:世上暴发洪水,淹没了万物,人类只剩下崇忍利恩,崇忍利恩上天找天女衬恒裹白为妻,来到大地上。在天地间往返三次,生下三个能成为人类祖先的儿子,三年以后说出三种不同的话,藏族、纳西族和白族,变成三个民族,住在上、中、下三个地方。

2.数字“七”与“九”在东巴经中的运用

数字“七”和“九”频繁出现在纳西族重要的文学作品东巴经中,并表示不同的意义,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其一,数字“七”与“九”作为多、广的意义,以一种夸张的叙事手法在作品中运用。如在《创世纪》中崇忍利恩去见子劳阿普时,“身上不干净,九条河里洗……身上不光滑,九饼酥油……爬过九座利刃梯子”[5]。以及衬红褒白的父神和母神送给她九个银碗、七个金碗、九个松石碗、七个墨玉碗、九架耕牛、七架耙牛、九匹骑马、七匹驮马、九个东巴、七个卜师[6]。还有一些数字是基于“七”“九”而产生的,如七十、九十、七十七、九十九等,也是表多、广之意。在《创世纪》中子劳阿普给崇忍利恩出的难题分别是:让他一天砍倒九十九座森林、一天烧尽九十九片砍倒的森林、一天撒下九十九片地的种子、把种下九十九片地里的种子全捡回来。

其二,数字“七”与“九”表阴阳、成为性别的象征。纳西族的阴阳观念中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二元对立的,事物都具有阴阳两面。在《鲁班鲁饶》中,数字“七”常常是美好女性的表征,进而延伸为具有女性特点的事物的表征;而数字“九”是英勇男性的表征,继而也延伸为具有男性特点的事物的表征。《鲁班鲁饶》以七十个女子和九十个男子为全文的线索,而且在文章中数字“七”与“九”经常成对出现,如“草深花旺的雪山牧场里有九十个剽壮的小伙子,七十个能干的小姑娘”“牧主建起九道白石门、七道黑石门,挡住牧奴的去路;扎起九道栅栏,七道篱笆,挡住牛羊的去路”“青年男女翻过九座山、七条谷去找到丢失的羊群”“朱古羽勒排翻过九十九座山、七十七谷去找康美久命姬”[7]72。在《创世纪》中认为天是神的九兄弟开的、地是神的七姐妹辟的,天有九重、地有七层,且在许多纳西族文学作品中也总是将“九”同天、兄弟等表阳的事物相匹配出现;“七”同地、姐妹等表阴的事物相匹配出现。如“九兄弟”“七姐妹”“天神九十九位”“地神七十七位”“九座山”“七条谷”等。

其三,将数字“七”与“九”神秘化,变成圣数。数字“九”作为阳数之极,充当极数、至数的意蕴。如作品中关于“九子七女”的神话:“董珠在北方管理九个部落,和次爪吉姆生下九个英武的男子和七个秀美的姑娘:术珠在北方管理九个部落,术珠和格饶娜姆生下九个英俊的儿子和七个如花的姑娘。”[8]然而,因为纳西族对七星的崇拜,数字“七”蕴含了循环周期意识,具有了周而复始的意味。如“术兵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占领了董族的九个部落”等。

(二)民间故事中的“三”“七”“九”

数字“三”“七”“九”不仅在纳西族文学东巴经中有具体的运用,在纳西族民间故事中也有大量的使用。

其一,以“九阳”为主题的多日月神与七星相结合的故事,使得纳西族祖先对七星的崇拜有了有力的证据。例:五行不正,人间出现了疾病,射杀了大蛙三兄弟,五行扶正,世间的疾病全好了。为了避邪祛灾,仿大蛙的眼睛,绣出九只大蛙的眼睛,大的两只缀在背带和羊皮的缀连处,另外七只缀在羊皮光板皮面上。人类的疾病送到了九层雨里去,埋在七层土下面[9]。

其二,“七”与“九”成对出现,与具有阴阳、性别特征的名词一一对应,表阴阳之意。如俄英杜努为了靠近猛妖骗他说:“我父亲匹配了九对伴侣,我母亲协商了七对婚姻,却偏偏不给我许婚[7]72。其中,“父亲”与“九对”相对应,“母亲”与“七对”相对应。

(三)谚语中的“三”“七”“九”

数字“三”“七”“九”在谚语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谚语中的数字“三”和“九”多表示多、广之意。如:“一次被菌毒,三年怕面山,一朝被蛇咬,三年怕麻绳”“三年的积累,不够吃三月”“富不过三世,穷不过三代”“故人换新装,颜貌俊三分”“一坛酿出三层酒,一母生出三样儿”“得一头野兽,失九头家畜”“九座山头皆有兔,并非唯有我一只”“初一下雨初二晴,初三下雨九(天)晴”[10]。

第二,谚语中数字“七”大部分都跟七星有关。如:“走夜路,看七星(北斗)”“七星筑星城”等,从中可以发现,纳西族先民对“七”的最初神秘印象来源于北斗七星。

二、数字“三”“七”“九”在纳西族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数字“三”“七”“九”的运用,不仅在纳西族文学中有所体现,在纳西族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宗教祭祀中的运用。纳西族信仰祖先崇拜,他们用栗树枝象征祖先插在祭坛上,每年农历正月祭天时,祭坛上插象征祖先父母的两棵栗树和象征祖先之舅的一棵柏树,纳西族认为以“三”的形式组成的祖先之灵,威力无穷,能够全面长久地保佑人类。“三”的运用还体现在祭坛的布置上,上方陈设神坛、下方围成鬼寨、中间是祭司活动的地方。

第二,在丧葬习俗的运用。一是老人一落气,后代要给死者放口含①,口含的米粒是根据男女的性别区别的,一般男的放九粒米,女的放七粒米。二是洗尸的时候,对洗尸用水的数量有严格要求,要按照男九女七的惯例,男性死者用九碗水,女性死者用七碗水,不能随意乱用。擦洗尸体时,死者为男性,要由九位男性亲属在场作陪,死者为女性,则要由七位女性亲属作陪。三是洗尸毕,随即为死者换上新鞋,按纳西族的习惯,在新鞋底部要钻上孔子,男性死者要钻九个孔,女性死者要钻七个孔。家人还要在灵前供黄酒、白酒各九杯,米饭或荞面九堆,油灯九盏作为祭献品,供死者享用和照明。四是土葬中进行盖土时,先由孝子用后襟兜九或七锄土,先从左边从棺头撒到棺尾,再兜九或七锄土从右边从棺头撒到棺尾,然后众人开始盖土,男性死者为九锄,女性死者为七锄。五是火化时,按男九女七,女性火化用七筒柴,赎女人魂,喊魂喊七声,而男性火化用九筒柴,招男人魂,喊魂喊九声。

第三,在服饰上的体现。纳西族最崇拜的星是北斗七星。纳西族妇女的七星羊皮披肩由七个圆盘装饰,有的则是由七个小的圆盘和两个大的圆盘装饰,共为九个圆盘。

第四,在禁忌方面的体现。纳西族有“男怕九,女怕七”的观点,在纳西族地区存在的厄年②的说法,每逢到这些岁数,当事人应到北岳庙祭祀阿普三多,祈求免灾赐福,有的还要请东巴祭司行免灾仪式,其中,这些年岁男子与九有关,女子与七有关。还有说法是,纳西族九个男子不能一起共事,七个女子不能一起共事。

第五,在建筑方面的体现。纳西族的院子一般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正房是三间楼房。

三、数字“三”“七””“九”的寓意探寻

民间文学的产生主要是以事实或传闻为原点逐渐丰满而形成的,作品中的各种文学寓意载体同样都有原点可寻。纳西族文学中的数字“三”“七”“九”都蕴含着特有的文学寓意,对这些寓意的原点进行探究能够使我们对这些数字的认识更深刻,对纳西族的文学也更了解。通过对数字“三”“七”“九”在纳西文学作品和纳西族现实生活中所承载的寓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寓意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根源。

(一)古代哲学根源

数字“七”与“九”的性别象征多存在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些民族中,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的是彝语支的民族,由此可看出,出现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它分明有一定的含义。根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冉夷者,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后汉书·西羌传》谓西羌祖先爱剑的曾孙;“忍生九子,为九种,午生十七子,为十七种。”[11]从上述的文献资料来看,古氐羌族群同“七”“九”两个数字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在古代“九”和“七”两个数字对于氐人、羌人来说很有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神秘的宗教性质的意义,因此才在氐人、羌人及其后裔纳西、彝和哈尼等民族中广为流传,以至经历了一两千年的时光流逝也继续沿用[12]。

纳西族的阴阳观念虽然还不具备中原的“阴阳”这一范畴的深邃的哲学意义,但是哲学思想的萌芽应当说是产生了。在我国的古代,春秋时期的“阴阳”也是比较具体的,“阳”指的是太阳光、晴天、明亮等,“阴”指的是黑夜、阴天、黑暗等。在纳西族的阴阳观念中万事万物都是具有二元性,有“黑”就有“白”、有“男神”就有“女神”、有“雄”就有“雌”、有“甜”就有“苦”……纳西族的阴阳观中,在事物对立出现时,就用数字“七”与“九”或者是它们的夸张变体加以区别。

(二)宗教根源

其一,纳西族祭天时,祭坛里代表神的三棵树前面有三块神石,在祭天仪式中,由东巴念“创世纪”,念诵纳西族从始祖开始的发展历史。祭祀的对象是天、地和中央神三者,经过这种仪式,再确定以天、地及中央神为中心的纳西族世界观和宇宙的秩序。

其二,来源于纳西族先民对北斗七星的崇拜。人们直接把北斗星和数字“七”联系起来,并染上了神秘的色彩,纳西先民对北斗七星的崇拜表现在以下方面;纳西先民在从事狩猎、游牧、农耕等生产生活中,用北斗七星指引方向、计量时辰、推测天气变化,在纳西文化中还出现了七星羊皮披肩,还有在纳西文学中有很多用北斗推测气候变化的谚语。

其三,“七”作为一种神秘的限度而存在。或是数量上以七为限,或是时间上以七为期,“七”作为神秘的周期数而存在。在纳西族文学作品中表示无限时间与无限空间,如“七层天”“时间逝去七宿七昼”等,还有纳西族丧葬文化中,人去世以后每隔七天祭祀死者一次,一直到七期(每一期为七天)。

其四,在纳西族文学中出现的“九座山,九十九道防线”等,表现出了高不可及的神话空间,还有以“九”献神灵,无疑表示了对神灵的虔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这三个数字“三”“七”“九”,在纳西族文学作品、宗教祭祀、丧葬习俗、服饰、建筑等中却有了具体的深刻的象征意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表多、大、广之意,还有表阴阳、性别象征的意义。追究其根源可以发现,上述的一系列数字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都是受纳西族的社会历史、社会形态、古代哲学思想、宗教等的影响而产生的。我们研究纳西族文学作品中的特殊数字,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纳西族文学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还能从中探寻作为纳西族文学创作之源的纳西族人民生产、生活和意识形态等等,这些也为以后对纳西族文学更深层次的探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注释:

① 口含是一种丧葬风俗习惯,即用红纸把米和少许茶叶及银或金的粉末包好,并缠上丝绒放在死者口中的物品。

② 一般是指男子逢三十六、四十九,女子逢二十七等年岁。

猜你喜欢

东巴纳西族数字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祭风
答数字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①
数字看G20
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试论东巴画的特征及欣赏方法
成双成对
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