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战略

2019-12-26李成惠柳丽霞郭小华

自然保护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李成惠 柳丽霞 郭小华

<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战略

李成惠1柳丽霞2郭小华2

(1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浙江遂昌 323300;2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 323300)

采用“共有因子评价”方法,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风景资源单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特品级旅游资源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23个,普通级旅游资源11个,保护区的森林旅游资源等级较高,资源特色明显;并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综合分析,从人才培育、区域联动发展和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发展战略。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保护区;浙江九龙山

1 基本情况

1.1 地理区位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的浙、闽、赣三省毗邻地带,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8°19′10″~28°24′43″、东经118°49′38″~118°55′03″之间。保护区地域集中连片,东西宽8.8千米,南北长10.5千米,总面积5525公顷,其中实验区2656公顷。保护区距遂昌县城妙高镇110千米,距浙江省会杭州市412千米。

1.2 森林资源概况

1.2.1森林资源

保护区不但植物种类丰富,森林资源也很丰富,据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土地总面积5525 公顷,其中林业用地5458.0公顷,占98.8%;非林业用地67.0公顷,占1.2%;森林覆盖率98.8%。保护区乔木树种活立木总蓄积31.84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31.72万立方米;林分单位面积蓄积61.5立方米/公顷。区内有毛竹株数5.05万株。

1.2.2森林植被

该区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华东地区植被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尤其是600公顷原生状态自然植被在我国东部高密度人口及经济发达地区十分罕见。由于海拔高差大,垂直气候变异明显,保护区植被显示常绿阔叶林典型特征的同时,还存在着较为完整的垂直带谱系列。保护区植被可划分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竹林和灌丛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32个群系组、39个群系和44个群丛组。

2 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2.1 评价标准

通过实地勘察调研,并结合相关资料,依据《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18972-2003)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

2.2 资源类型

经统计,保护区共有旅游资源6大类、18个基本类型、38个资源单体,详细情况见旅游资源现状一览表。

表1 旅游资源现状一览表

2.2 旅游资源等级评定

2.2.1 等级评定

根根国家标准提供的评价系统对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赋分,由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所得分值确定对应景点的等级,从高到低分为五级,为五级旅游资源、四级旅游资源、三级旅游资源、二级旅游资源、一级旅游资源;此外还有未获等级旅游资源。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等级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及构成表

保护区有特品级旅游资源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23个,普通级旅游资源11个。

2.2.2旅游资源评价

(1)资源组合良好。保护区的森林旅游资源类型包括6大类18个基本类型38个资源单体,山、水、林、石等资源丰富,组合情况良好。既有钟鼓石、神龙背这样的地文景观资源,又有罗汉源、西坑里这样水质极佳的溪涧,还有黄基坪这样特色明显的度假场地,共同营造着九龙山的“古老、神秘”,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资源分布集中。保护区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大部分集中在罗汉源和黄基坪周边,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最佳组合和开发,形成规模效益。

(3)资源等级较高。保护区的森林旅游资源等级较高,有特品级旅游资源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23个,资源特色相对明显。

2.3 SWOT分析

2.3.1优势

遂昌县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区的建设,多次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并召开会议研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加快项目的筹备、建设步伐,抓紧落实,这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保护区内林木葱茏、物种丰富、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条件。保护区成立三十余年,与周围群众关系融洽,对保护区景点开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3.2劣势

保护区地处山区,外部交通条件较差,县城至保护区的行程时间较长,距离高速公路、省道也较远,对旅游开发的影响较大,交通不便是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最主要因素。保护区旅游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旅游品牌效应,旅游市场知名度低,影响力小,游客对保护区的旅游产品知之甚少,缺乏产生前来旅游的动机。生态旅游开发区域分散,对交通组织和游览线路安排造成负面影响。

2.3.3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稳定的旅游业发展大环境为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3.4挑战

自然保护区中的生态旅游不同于一般的生态旅游区,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成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一大挑战。旅游开发既可以改善、美化环境,旅游收益也为自然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但旅游也会同时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和活动、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保护区造成干扰。保护区中的生态旅游开发就是一种挑战,要统筹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使二者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3 发展战略

3.1 人才培育战略

人力资源的建设是保障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将来的运营,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的人才队伍。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涉及的人才队伍包括森林经理、企业管理、项目策划、促销宣传、生态旅游导游等一系列的专业人才。在组建之初,需引进人才,通过不断摸索、培训、学习,形成一支团结协作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开发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要有较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在保护的前提下,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推向市场,确保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使保护区显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3.2 区域联动发展战略

保护区要通过加强区域联系,统筹区域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互惠互利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通过区域合作和融合发展,建立资源互补、互为依托的良好合作关系。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统筹,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改善当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第三产业,有力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同时,保护区生态旅游要与交通、商业、房地产、服务、金融、信息等行业联动发展,通过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各行业层次的提高,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3 质量管理战略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今后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进行研究协调。为促进其顺利发展,应加强行政管理,建议由遂昌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建设协调小组,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同时,要加强规划实施的质量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强化质量意识,开展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与监督,通过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管理手段,保障各项建设能按照经批准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要求顺利实施。

4 结论

根据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从客观实际出发,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步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旅游景点、旅游产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建设,进一步统筹协调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增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建成特色明显、景色优美、环境优良、旅游产品丰富、服务功能完善、在长三角地区具一定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地。

[1]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R]. 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 1999.

[3] 郭彦丹,张玉钧.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以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河北林果研究,2015,(2).

[4]刘惠.广东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19).

[5]贾桂康,欧钟慧.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

[6]于洪贤,戴放.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2).

2019-08-05

李成惠(1967-),男,浙江遂昌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S759.9

B

1004-7743(2019)04-0051-04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