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2019-12-24丛日玉

商业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

[摘 要]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后,高技术产业发展又一次引起普遍关注。研究在高技术产业分类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贡献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回归分析和DEA分析等方法,分析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创新投入和产出效率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人力财力等投入不断增加,企业平均利润逐年增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整个产业的主力,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综合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尤其是经济转化效率急需提高,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呈线性增长等结论,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设“政产学研金”体系,保障高技术产业高效发展。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投入产出法;贡献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21.1;F276.4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12-0040-04

Abstract: After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once again attracted general attention.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es, this paper 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contribution analysis, input-output method, regression analysis, DEA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nnovation input and output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t is found that the investment in human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s increasing, the average profit of these enterpris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main force of the whole industry. The export scale of high-tech industry products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 is extremely unbalanced. The comprehensiv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the industry is not high, especially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hows linear growth. It is propos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cro-control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build a system integrating the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the industry,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funds to ensure an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Key words: high-tech industry, innovation driven, input and output method, contribution method

一、引言

從1988年北京中关村建立第一个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开始,全国开始普遍关注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及开发区建设,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为火炬计划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把发展高技术产业摆到优先位置,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自此拉开了高技术产业研究和发展的新篇章。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高技术产业发展又一次引起关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的战略,是“以人为本,以人的智力为第一生产要素”的重要战略,而高技术产业是依靠高技术研究开发生产产品和采用高技术手段提供服务的产业,具有原材料消耗少、耗能低、附加值高、以及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渗透性等特点。因此,高技术产业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国家竞争优势、改变国家经济与军事实力以及传统产业的再生提供了新契机。

研究首先理论介绍创新驱动的内涵和高技术产业的概念界定和特殊性。然后,对高技术产业现状多角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用贡献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分析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用回归分析和DEA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最后,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等提供决策参考。

二、高技术产业界定及分类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美国学者A.Nloisog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研究和开发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美国商务部则根据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R&D占销售额的比重两个指标研究来界定高新技术产业。LanrDege等学者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指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随着科技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也在逐渐更新变化。2002年,国家统计局界定高技术产业指知识技术密集度高,发展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并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和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等特征的制造业,核心特征是高技术密集。2013年,国家统计局认定高技术产业包括R&D投入强度相对较高的制造业和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服务业。最新修订是在2017年底,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2018年修订高技术服务业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高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发展瓶颈显现

中国作为后起国家,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高技术产业充分发挥追赶效应,产生飞跃但增长变缓。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995不足0.4万亿元,2017年则接近16万亿元,呈指数趋势迅速增长。而环比增长速度以2010年为界限,之前在25%上下波动,之后则持续增长变缓,2017年环比增长仅4%。追赶型国家与发展前沿型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实现技术进步难度越来愈大,迫切需要技术创新与突破。

随着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活跃,但近年来活跃度在下降。1995年高技术产业企业数为18834个,2017年增至32027个,1998年和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调整,2004年受“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影响企业数大幅增加,“十二五”以后,高技术产业的活跃度逐渐降低,排除新常态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活跃度也在下降,企业数占工业企业数的比重由2008年的1.31%降至0.86%。

(二)高技术产业对高素质人才吸纳作用突出,但开始出现负增长

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对就业的贡献比较大。1995-2016年,高技术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由461万人提高1342万人,增加了2倍,对就业的总体贡献达到10.18%,近年贡献率都在10%以上,但2016年出现了负贡献,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呈现负增长。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后,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由2.5%左右不断提高,在2010年超过5%,2016年达到6%。

(三)高技术产业总利润增长幅度较大,企业平均利润不断增加

1995-201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利润逐年上升,并以2000年和2010年为分界呈现三阶段变动特征,三个阶段总利润年均增长依次在30%、20%和10%左右。而平均利润的变动基本以2000年为分界呈现两阶段特征,前后平均利润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9%和10%,原因可能受19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收益性差的高技术产业企业破产进行了重新优化。

(四)行业内部发展重点突出,差异明显

从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行业分布看,1995-2017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一直是高技术产业的主力,其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从52.4%波动升至58.63%;其次是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从1995年的23.%降至2004年的10.9%后逐渐升至2017年的17.01%;然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走势与医药制造业相反,呈现出先上身后下降的趋势。另外,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在整个行业中比较薄弱,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仅占10%左右。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构成也大体相似。

(五)地区之间差距大,地理集中度高,东部遙遥领先

从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清楚看出,东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各项指标都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2016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70:15:12:3,其他指标的结构也大致相似,只有出口交货值指标由于东部地区靠近沿海,更具地理优势,占比接近80%。另外,2005年前后发生了趋势性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计划”的实施,中西部高技术产业又迅速发展起来,正在追赶东部地区的领先地位,2016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势必给东北地区高技术发展带来机遇。

(六)内资企业所占比重稳步上升,但港澳台和外资企业仍是主力

受招商引资政策的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港澳台和外资企业在21世纪之前迅速增加,但之后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内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没有超过港澳台和外资企业。2016年内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的占比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达到54.9%,比2004年提升29个百分点。从行业和地域结构来看,内资企业与港澳台和外资企业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内资企业在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占据优势,同时在东北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有一定优势。

(七)贸易差额越来越大,出口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根据高技术产业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2004年首次出现贸易顺差,差额为41亿美元,至2014年顺差差额不断扩大达到顶峰为1091亿美元,之后顺差规模开始缩小。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巨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额总量和增量多年来一直排名世界第一,远高于其他国家。2015年出口贸易额达到5542.7亿美元,相当于位居第二名(德国)的3倍;比2005年增加3383.7亿美元,而德国仅增加391.7亿美元。因此,对世界高技术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四、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一)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差距仍然很大

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强度持续提高,但差距仍然很大,追赶之路依旧漫长。大中型高技术产业企业R&D经费1995年支出为17.8亿元,2017年达到2644.65亿元,年均增长119.4亿元;同时,R&D经费投入强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也不断提高,可以看出企业越来越重视研究与发展。但是,相比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依然非常低。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中国2014年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同年日本3.6%,韩国4.3%,而美国2013年就达到2.7%,低于高收入国家(2013年)0.5个百分点,可见差距非常大。

(二)企业科技人员投入虽有增加,但科研参与度低

高技术产业R&D人员投入与经费走势基本相当,但增长速度波动比较大,人员投入并不稳定,量变仍需积累。大中型高技术产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2017年仅达到59.03万人年,占高技术从业人员估计在4%左右,但科技活动参与度仍然比较低,虽然相比1995年的1.3%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需长期量变的积累,企业需要调整人员结构,提高强科研和创新能力人员的比重,追求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万众创新”。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

(三)有效发明数保持较高水平,形成了充分有力的后续保障

有效发明专利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专利竞争能力最直观、最重要的指标,历年来有效发明数保持了较高水平。1995年以来大中型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数年均增速高达35.9%,近年来也有30%左右,2017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6万件,占高技术产业的80.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科技创新活动最为活跃,有效发明专利数占比逐年提高,2016年达到最高71%,而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占比在下降,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地位则基本保持没变。

同时,从历年全部发明专利授权数据来看,专利申请活动活跃,专利授权数不断提高,为有效发明数的持续增加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保障。1995-2017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专利占比从61%升至93%,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占比从13.4%升至61.4%,高等院校作为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发明专利占比基本为1/5左右。因此,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高等院校向企业技术转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发明专利的转化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企业重视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不断升级和创新,投入与产出高度线性相关

2005年及之前,大中型高技术产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不足500亿元,之后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3421.3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也迅速提高,由2005年6099亿元升至53547.1亿元,二者呈现出高度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9。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新产品开发经费平均每增加1亿元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将平均增加15.1亿元。

(五)综合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经济转化效率特别需要提高

利用两阶段DEA分析法,第一阶段通过人力、财力和原材料投入(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得到技术开发阶段科技成果产出(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数),第二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投入产出指标和技术改造经费得到经济转化阶段的成果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选取2012-2016年数据对比中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发现,各地区整体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技术开发效率远大于经济转化效率,且前者的区域差异不大,而后者的区域差异很大,说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急需提高经济转化程度,使专利等技术落实创造产值,推动经济发展;另外,整体和经济转化效率的地区差异由东向西逐渐在增大,究其原因在于科技人力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五、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线性趋势提高,仅2002-2008年期间有略高变动。1995年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91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4%,到2016年提高到20.7%,增长14.3个百分点。另外,从贡献率来看,1995-2008年经过一个上升又下降的周期,贡献率维持在20%左右,之后贡献率不断波动缓慢上升,2015年达到最高28%后下降,2017年下降为7%。2002-2006年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受益于2001年科技部提出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生产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致使短期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飙升,之后因我国技术创新软环境发展滞后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影响调整后逐渐上升。

(二)高技術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波及分析

1.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变缓

按照42部门投入产出表。研究发现(见表1)高技术制造业范围和增加值远高于高技术服务业。其中,化学工业是多年来高技术产业中的佼佼者,增加值占比远高于其他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个部门发展迅速,十年间年均增速高达17%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近20%的增速发展,占比大幅提高,对其他部门的支撑和影响作用逐渐发挥。但是,随着追赶型国家(地区)技术水平距离前沿国家(地区)越来越近,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而实现的技术进步速度会越来越慢,但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快速提高趋势不再延续[8],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受制于科技创新和进步,制造业本身的科技创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的发展仍然不足。

2.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感应分析

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在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在影响力系数排名前十的部门高技术产业部门占据一半,且这些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在1.3左右,说明其后向关联作用不仅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而且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力很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其他部门的产品,对其他部门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但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感应一般,仅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感应度系数排名2012年上升到22位,表明各部门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需求感应都在上升[9]。

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推动高技术产业高效发展

(一)加强产业规划布局,为高技术产业高效发展提供宏观引导

政府应从产业价值规律、成长规律等层面,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进行战略性部署,考虑中东西部地区在不同行业和创新效率等方面的差异,不断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发展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区域间可以协同合作,还可以进行产业转移,切实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高技术产业的集群协同发展提供服务

搭建高技术产业园、创业孵化园、独角兽岛等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开发中心”、“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业开发机构”、“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产业化开发机制、开放且网络化的合作交流体系,为高技术产业的集群协同发展提供支撑服务体系。

(三)坚持“政产学研金”体系建设,保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可全方位覆盖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培养与吸引、研究与开发实施、融资与管理、激励政策制定与实施、成果转化与推广五个方面。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政府机构是大多数科学研究的倡导者与资金提供者,将其融入“产学研金”体系,能够有力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等学校院所和研究机构可以实施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专项,打造产学研联盟,跟踪企业需求和对接院校企业,高校院所可以到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企业也可以走进高校院所参与人才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机构则可以提供全周期的金融服务支撑,尤其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四)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力度,多方保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优化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产业发展、创新成果产业化等。其次,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采购力度,间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最后,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落实研究与开发核算制度改革,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资金投入力度。

(五)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高技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首先,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典型创新人物、创新型企业的宣传和奖励力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其次,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潜能,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和兼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改革科技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提高科技人员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开展技术革新、技能大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等。另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严格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健全知识产权服务,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后,制定和完善相适应的税收、融资等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全国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力度,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以保障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杨惠馨.2006-2008年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效率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12):46-50.

[2]李习保.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8):13-24.

[3]龙勇,纪晓锋.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DEA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6):72-74.

[4]关欣,乔小勇,孟庆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轉变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43-50.

[5]张华平.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0):115-117.

[6]张文红.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4):89-92.

[7]赵玉林,汪芳.我国高技术产业关联效应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1):6-13.

[8]权衡,李凌,刘芳等.新常态与上海经济增长潜力研究[J].科学发展,2016(3):15-22.

[9]丛日玉.四川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动力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8(4):21-25.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基于DEA模型的东北三省国有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系统集成创新研究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及空间变化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