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多元监控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2019-12-20王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多元监控课堂

王琳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为保证教学质量,维护教学秩序,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组织至关重要。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单向的控制型课堂监控,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监控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文章拟从教师监控、学生监控和电子教室监控三个方面,阐述课堂教学监控多元化,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课堂;监控;多元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3-0026-02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以书本为中心,主导教学过程和进度,学生被动接受。因此,从这一理念出发的课堂教学监控存在很多问题。

一、当前课堂教学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监控目标片面、偏颇

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和社会及家长,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因此学校就把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据。教师教学以应试为目标,课堂以知识为唯一目标导向,成为教学中的主流,教学监控自然变成教师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单一监控。

(二)单一的监控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监控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绝对的主导权,学生只有跟随与被控,自控完全无法体现,反向质疑更谈不上。课堂监控中缺乏平等和互动,课堂上存在的一些互动,也是教师预设好的。在教师授意下的互动,对于预设外的互动,有些被避重就轻,有些被漠视,有些甚至会遭到训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监控的权利就被无形剥夺了。

(三)监控模式固化

各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形式是灵活变化的,对其的监控方式也应多样化。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本身与文化知识类学科差异很大,授课环境的差异、排位的差异、认知的差异等等因素,都决定了对其监控的独特性。但在现实中,大多数教师以不变应万变,比如,上课学生只能坐得端端正正;只能由教师提问,学生经允许后才可以回答;只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有异议。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被模式化,课堂教学监控趋向一种形式,监控模式固化。

二、多元化课堂教学监控

课堂的传统教学监控以监视、控制为出发点,突显教师的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从这一理念出发来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监控,教师、学生都应该是监控的主体。只有教师、学生双方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监控过程,采取多元化课堂教学监控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一)教师监控

当今时代是信息过剩的时代,是移动互联的时代,是知识易获取的时代,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的角色也应该随时代变化,从“知识输出者”向“知识引导者”转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监控中不容忽视的一方。教师监控不单指教师监控学生,还包括教师自身行为的监控。

1.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监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鼓励者,因此,应该重点关注对自身行为的监控。首先要关注对教学对象设定的监控, “以学定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特点、内在知识、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都有一定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时,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策略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一起看世界。其次是关注教学过程设计的监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走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你的目标设定是什么,就决定了你这堂课最终会上成什么样。新课程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可为什么最终大多课堂上却仅仅实现了知识与技能一维目标?三维目标不应该仅罗列于教案上的一二三四点,而应该具体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设计中,我们会备教师活动,会备学生活动,却常常忽视或直接忽略了设计意图。我认为设计意图就是三维目标的具体实现,应该以三维目标为导向来设计具体的活动,因实现某一目标所以设计了某个环节,而不是我设计这个环节实现了什么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融入课堂的每一环节,全面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2.教学中对学生行为的监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鼓励者,积极的关注、有效的交互和监控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对学生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调节和控制,都只能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时间内完成,课堂不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场所,而且也是评价和反馈教学信息的唯一场所。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捕捉学生动态,获取及时的信息反馈,课堂巡视监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例如在《网站制作》教学中,对于保存网页时嵌入式文件的保存,课前我预设的方案是通过呈现不保存嵌入式文件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理论认识,理解网页的本质,熟悉保存文件的路径。讲课时学生听得很认真,我也认为讲解得很透彻,但在巡视监控中我却发现,大多数学生实际操作时依然犯错,显然并没有真正接受我讲的知识。发现这个情况后,我马上“拎”出两个学生的典型作品,鼓励全班一起来“找茬”,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使课堂气氛趋于活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比之前先呈现错误,教师一个人泛泛而谈“这里要注意,那里是错的”效果更佳。

教师在巡视监控中捕捉学生发展动态,掌握學生课堂上学习的速度与程度,关注一些有典型性错误的作品或者特别优秀的作品,发现疑点、难点或带普遍性的问题后,呈现给全体学生并共同参与讨论,踊跃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调控教学节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面对计算机而坐,没有了面对教师而坐的约束力,加上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遇到困难羞于请教,处于无所事事或注意力转移的状态。教师通过巡视,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让学生感受到约束力,在看似随意的走动中,利用“停一停”“敲一敲”等细微动作,提醒分散注意力、搞小动作的学生,将有可能出现的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并针对个别学生的困难,做一对一的提示和教学。

(二)学生监控

学生是监控的对象,也是监控的主体。对于身心还未健全的未成年学生来说,其学习活动确实需要教师的引导、检查、约束和督促,但教师的监控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

实现自我监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要监控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出重点、难点,提示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并达到什么标准,使之制定计划或目标,以目标驱动学生自我监督或自我观察。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特性,使之更注重过程性的监控。在实际教学中,我依托教学平台实现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课程导航”“课程”“作业”“测试”和“排行榜”版块。“课程导航”版块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依照目标指引,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个性化和翔实的学习计划,知道“该做什么”。“课程”版块是目标指向的具体教学活动,也是整个课堂的重心,展示并记录教学的过程。“作业”版块是学生课堂作业或作品展示,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细则化的评价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业进行监督、评价、反馈,调节和修正他们的行为。“测试”版块主要是對本节课涉及的一些知识要点进行检测,有机地结合了“课程”和“作业”版块,是对“作业”版块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作业”和“测试”两个版块是对达成学习目标的反馈,让学生知道“做了什么”。“排行榜”版块是行为和成果评价,由纪律评分、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组成,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让学生知道“做得怎样”。同时可以设立“课堂明星小组”评比,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加强监控的有效性。

在学生没有形成自我监控能力之前,教师借助教学平台对其课堂行为和成果进行量化评价反馈,对其进行指导或监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自己的内部反馈,唤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总结能力,增强自我监控的内驱力。通过长期实践,慢慢实现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的转变。

(三)电子教室监控

电子教室监控是信息技术学科独有的监控方式,作为一门实践学科,技能操作必不可少,课堂上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正在做什么,做得如何。然而现实中由于屏幕面向学生,教师无法同时监控学生的专注力和屏幕内容,巡视监控反馈的面极其有限,很难做到对每一名需要的学生面面俱到地关注,不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课堂教学情况,电子教室系统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

电子教室系统一般具有班级管理、广播教学、学生演示、远程监控、作业提交等功能。利用监控功能,教师可以在不打扰学生行为的前提下,监看每一台学生机的桌面画面,了解学生正在做什么,做得怎样。在监控中发现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远程指导;发现干闲事或不干事的学生,通过“黑屏”进行提醒;发现共性的问题,则通过广播或学生演示一起探讨解决。

电子教室系统是教师监控的有效补充,设备监控的独特性,极大地降低了教师频繁的、突然的走动对课堂教学连续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由于性格、自尊心或一些其他因素,教师的巡视监控或面对面的个别指导,极有可能激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当教师走到他们的身边时,他们会下意识地停下手上的动作,直接关闭或最小化当前打开的窗口,而当教师离开后,他们也不能一下子转换思路,回到之前的学习状态。

监控的目的不是为了监视、控制,是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更好地交互信息,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有教师、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交互监控过程,打破教师的绝对控制,使课堂监控多元化,创造民主、开放、自由的和谐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向葵,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汤冬梅.新课改下教师课堂巡视的积极作用[J].考试周刊,2007(48):118.

[3]  胡煦.教室监控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5(27):290-291.

[4]  徐玉钗.让多元监控抚平学生的“恐惧”[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184-185.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多元监控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