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医生能力提升研究

2019-12-18睿,刘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科资质执业

赵 睿,刘 峰

(蚌埠医学院全科医学系,安徽 蚌埠 233030)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卫生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加快农村卫生服务基础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服务能力[2]。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卫生服务的网底支柱,其能力的提升和转型过渡是卫生事业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蚌埠市乡村医生能力现状和需求的分析,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和乡村医生转型过渡等方面提供指导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抽取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怀远县、固镇县的乡村卫生室为研究现场,将研究现场的所有在岗乡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103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应答率95.15%。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地方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执业资质、工作年限);乡村医生的能力现状与需求。其中对于能力的需求程度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标度,回答由正向到负向分5个等级,依次赋予分值:完全符合(5分)、比较符合(4分)、不确定(3分)、比较不符合(2分)、完全不符合(1分)。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 SPSS 18.0 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录入、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和卡方值表示,两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98名乡村医生中,乡村医生的平均年龄48.5岁,以40~50岁最多(37.76%);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29人(29.59%),中专学历51人(52.04%),其他学历18人(18.37%);执业资质方面,执业(助理)医师26人(26.53%),注册乡村医生61人(62.24%);工作年限,<10年有22人(22.45%),10~20年31人(31.63),>20年45人(45.92%)。具体情况见表1。

2.2 乡村医生的能力现状调查结果显示,71.43%的调查对象认为自身能力尚能基本满足卫生服务需求;84.69%的调查对象认为乡村医生目前具备向全科医生转变的可行性;79.59%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通过全科医学培训提升自身能力。单因素分析研究,将性别、年龄、学历、执业资质以及工作年限作为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执业资质和工作年限是其影响因素(P<0.05)。具体见表2。

表1 乡村医生基本情况(n=98)

表2 乡村医生的能力现状单因素分析[n(%)]

2.3 乡村医生的能力需求情况乡村医生希望提升的能力前五位依次是:“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诊治”(4.37±0.54)、“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4.16±0.39)、“医疗风险预估与处理”(4.11±0.37)、“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4.10±0.60)、“急诊与急救”(4.07±0.55)。具体见表3。

表3 乡村医生的能力需求(n=98)

3 讨论

3.1 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结构不平衡随着国家医改的推进,疾病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深入和基本医疗制度的推进,乡村医生是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践行者,也是提供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角色[3]。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进程,外环境的骤变与内环境的滞缓,乡村医生已然不能适应卫生事业和城市化发展需要,内外矛盾日益凸显,乡村医生面临着转型过渡期的各种新挑战[4-7]。其中,乡村医生队伍结构的不平衡是制约乡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的主要难点。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蚌埠市乡村医生在性别、年龄、学历、执业资质等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结构,主要表现在乡村医生男多女少,其可能不利于妇幼工作的开展;年龄结构老龄化明显,存在人员断层的隐患,对于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学历和执业资质均偏低,以中专学历和注册乡村医生为主,这与卫生服务发展和城市化发展不相适应。

3.2 能力现状与需求不匹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乡村医生对自身角色和能力有一定的认知,但仍有部分乡村医生认为向全科医生转型较为困难。调查显示,学历、执业资质和工作年限对能力的认知有一定的影响。学历和执业资质较高的乡村医生对自身能力的认可程度更高,且对乡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具有更多的信心,这主要是因为此类乡村医生在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积累,对于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更好的认识,从而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信心。研究还显示,乡村医生对于能力的需求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诊治”、 “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医疗风险预估与处理”、“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和“急诊与急救”。乡村医生承担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8]。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项目的全面推进,乡村医生面临的能力挑战越来越重,对于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需求就更高一些。这也为乡村医生向全科医生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4 建议

4.1 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对于低学历、执业资质较低的乡村医生来说,要想达到较高水平的全科医生,高质量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国外学者围绕稳定农村地区医疗人才进行了针对性的培养和培训模式[9]。目前我国关于乡村医生的培训情况来看,大部分仍是低水平的任务式培训,培训形式单一、培训项目不多、范围不够广,许多偏远地区乡村医生的培训机会太少[10-11]。因此,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需要提供合理、适宜、系统的全科医学培训,建议通过短期培训、远程培训、半脱产以及函授培训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此外,要逐步完善乡医规范化培训的政策思路和总体目标,加强部门合作建设。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材内容,强化培训工作,促进乡村医生队伍更新换代,提升乡村医生的总体质量,进一步夯实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角色。

4.2 通过高校、政府、人才协同,循序引导乡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针对于乡村医生向全科医生的转型发展,国外许多学者提出了如定向招生、财政支持、强制性政策、医学教育干预等多项措施[12-13]。为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畅通进退渠道,政府部门应健全乡村医生保障制度。在确立全科医生执业目标方向的基础上可以采取转型缓冲期、给予培训支持、经费补助等方式,针对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转型措施。高校应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应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模式,从招生、实践教学、专业教育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强化其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此提升乡村医生的整体结构水平,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循序引导乡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进一步推进乡村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

猜你喜欢

全科资质执业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河南省有序开展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
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首次合作
中注协会员人数超过27万人
跨国执业的安全人沈建平
2017年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备案申请名单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