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9-12-18吴成柱王皓天吴述银赵元勤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验组化学考核

吴成柱,王皓天,霍 强,刘 浩,吴述银,赵元勤

(蚌埠医学院1.药物化学教研室;2.招考处,安徽 蚌埠 233030)

高等教育中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医药院校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评价模式,导致轻过程、重结果的弊端,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作为药学领域的带头学科,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的理化性质,研究药物与生命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1]。药物化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内容繁多、更新较快,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而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容易与实际相脱离,缺乏思考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程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的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斯克瑞文于1967年首次提出,后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将其引入教学领域,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评价类型[2-3]。过程性评价是教师和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动态过程,更注重教学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并根据收集和反馈信息适当地修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外语、医学等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笔者尝试将过程性评价应用到药物化学课程考核评价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蚌埠医学院2016级药学A班和药学B班1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班90名作为实验组,采用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课程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B班8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实验组男36名,女50名,年龄18~22岁;对照组男35名,女49名,年龄18~21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习基础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药物化学教学团队认真调研过程性评价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探讨分析,确定了药物化学课程全过程考核评价的实施方案,由教研室主任和药学院督导组审核后,报送招考处备案。开学第一周在上课年级积极宣传和动员,并公布课程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在授课过程中如实纪录过程性考核结果。构成药物化学课程全过程考核评价成绩构成为:过程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50%)=综合成绩,合计100分(见图1)。对照组的成绩构成为:实验课成绩(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80%)= 综合成绩,合计100分。

图1 药物化学课程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

1.3 效果评价

1.3.1 考核成绩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和学期末综合平均成绩。

抽取实验班过程性考核成绩前30名的学生,分析其与学期末综合总成绩排名的相关性。

1.3.2 座谈会及学生问卷调查 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暴露的问题和不足,指导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束后,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170份,无记名填写,当场回收170份。调查内容有: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发现学习的不足,提高课程学习效率,考核方式科学、合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比较本研究中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综合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1)。见表1。

2.2 过程性考核成绩对课程综合成绩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图2)显示,实验组前30名学生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排名与课程期末综合总成绩的排名呈现正相关关系(r=0.774,P<0.00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药物化学课程考核成绩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图2 过程性评价所取得的成绩排名与课程期末综合总成绩的排名的相关性

2.3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实验组学生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发现学习的不足,提高课程学习效率,考核方式科学、合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情况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3.1 激发学生对药物化学课程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药物化学传统的教学是通过“老师教,学生听”的填鸭式单向模式,结合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模式,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试成绩与学习的整体情况不符合[4-5]。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较,过程性评价更重注学习的动态过程,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增强自信心[6]。笔者通过师生座谈会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药物的发展史感兴趣,因而在课程导入中引用具有时代感和前沿性的经典案例:如,介绍屠呦呦与青蒿素的相遇,引用“神药”阿司匹林功效等作为开场白,激发学生对药物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和热情。

3.2 全过程考核评价模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从期末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两方面对两个班级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1)。另外,过程性考核成绩排名与综合成绩排名有明显相关性,说明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对提升成绩和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综合成绩,格外重视平时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积极地完成过程性考核的各项任务,提高了学习效果。过程性评价是在对“教与学”动态过程进行评价,其主要目的不是获取考核结果,而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改进后续的教学工作[7]。比如,通过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测试,笔者及时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效关系。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Autodock软件,将药物分子与靶点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简单化、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的内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全过程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了较好的知识基础,但具有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欠缺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8]。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教学阶段性考核中过于紧张,玻璃仪器和实验物品摆放混乱,反应装置的搭载不标准,实验操作不规范,同组的两名学生缺乏默契等。因此,通过阶段性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反馈及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克服暴露的问题和不足点,使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形成了“以学生为主、教师起指导、监督的学习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更重视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药物化学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有利于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显著地提高了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实验组化学考核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内部考核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奇妙的化学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