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中国文化特色词汇英译研究

2019-12-12刘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策略

刘红

摘 要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为中心”的观点出发,指出译者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汇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角度,借助于常用的翻译技巧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转换”,并对其中的文化缺损进行补偿,保持翻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创造出生态化的译文,以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逐步过渡到生态文明,这一转型对翻译研究人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开始将生态和翻译联系在了一起,因此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应运而生。中国古代丰富的生态智慧,比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是中国翻译界学者发展生态翻译学的宝贵资源和有力支撑。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牢记生态翻译学中原语的语言转换,文化内涵的转换以及交际意图的适应和选择转换。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主要维度进行恰当的适应选择转换。

1生态翻译学概述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是一项翻译学和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该理论系统讨論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适应/选择”和“三维转换”是该理论的核心概念。该理论认为,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各种翻译生态环境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做出适应/选择,从而达到跨文化信息转换的目的。根据生态翻译学的观点,译者如何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一种选择。多维整合原则是评判译文质量的标准,好的译文能够在多个生态维度中,尤其是在新的语言、文化、交际这三个维度中适应,很大程度上完成整合转换。

2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中国文化特色词汇英译

一些中国特色词汇随着相关领域的历史性发展,经历了历时性的改革,并赋予了这些词汇新的内涵。这些不断变化的因素使得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很难保证译文的准确性,更别提有所创新了。在生态翻译学指导下,译者的翻译实际上是不断地进行选择并做出决定。首先,译者需要根据翻译的生态环境来选择翻译时要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译者往往从三个维度上进行适应性选择,即: 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

2.1语言维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英语与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音、语调、语法、构词方法、句法层面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东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出现障碍。在转换中,译者要对二者的语义内涵进行补偿,尽可能地在语义和表达方面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动态对等。汉语是一门意合语言,追求形式上的简介。因此在政府报告中经常出现缩略的表达方法,如“三农工作”,“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这其中“三农”和“五保”均为缩略的表达,在翻译时,为确保译入语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就需要译员适应译入语国家读者的理解能力,将这两个表达分别解释清楚。

2.2文化维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翻译过程中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由于中外文化存在差异,这就要求译者结合源语文化,在忠实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寻求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的平衡点,适应译入语的文化生态环境,既不歪曲原文的文化内涵,又做到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最大化地把源语信息传译出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的背后代表的是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也要根据译入语的文化进行适应性选择。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就要考虑译入语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他们可以理解接受的表达,以此传达正确的信息。

2.3交际维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翻译过程中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无论是在语言维还是文化维方面的努力,其目的只有一个——完成交际活动。其实,在很多翻译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态翻译学所倡导的“三维”绝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的。汉语往往用隐喻来使表达更加生动、简洁,同时也能达到加重的效果。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采用了很多的隐喻表达。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它的英译直接关系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国家自身的发展。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翻译范式为依托,检验和描述翻译生态的理论。这个新型的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在该理论的支撑下,更多富含中国特色表达的词汇,短语,甚至文章的英译找到了理论支撑,使译文更具说服力。

3结束语

生态翻译学具备宏观的生态理性特征,能体现生态美学,能注重整体与关联,能讲求动态与平衡,能关照“翻译群落”,并能昭示翻译伦理,从而有效地构建了生态翻译学的话语体系(胡庚申,2011:107)。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翻译研究范式,在中国翻译界形成了一个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不但推动了翻译学学科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从某种程度而言引领了翻译学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趋势。由于所处生态翻译环境不同,依归于原语生态或译语生态都是译者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求存而择优而做出的适应性选择,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无论使用哪种翻译策略都是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意图达到好的交际效果和文化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曹万忠.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翻译——以英语翻译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107-110.

[2]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论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11):96-99.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翻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