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2019-12-12华红梅

西部金融 2019年3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华红梅

摘   要:在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背景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从传统制造业大国转向科技强国是必由之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金融的支持。本文阐释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机理,分析了我国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措施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17-2019(3)-0016-04

一、引言

產业转型升级,即产业结构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向合理化与高级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升级,从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升级。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约束越来越明显,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南亚国家更低要素成本的挤压下困难重重,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从国际上来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纷纷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主要发达国家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传统产业改造,纷纷推进“再工业化”。德国政府2006年着手制定“德国高技术战略”,2013年正式推出“德国工业4.0”国家战略计划;2015年3月,出台“德国工业4.0”后续规划报告《智能服务世界》。2013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以“日本再兴战略”为名的经济增长战略和中长期经济财政运营指引;法国政府在2013年9月推出《新工业法国》战略,旨在使法国重回全球工业第一梯队;英国政府科技办公室在2013年10月推出《英国工业2050战略》,提出英国制造业发展与复苏的政策;自2009年以来,美国已连续多次发布更新《美国国家创新战略》,确保美国持续引领全球创新经济。我国于 2015 年 5 月 8日正式公布 《中国制造 2025》,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在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背景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充分释放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我国从传统制造业大国转向科技强国,是战略选择,也是必由之路。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分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转型升级除了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外还需要金融的支持,需要金融引导资金、资源、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调整配置。金融可从市场与政策两个方面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性金融支持

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性金融活动是金融市场的主体,对于产业转型升级而言,市场性金融支持应发挥最重要的支持功能。一方面,目前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间接金融在金融市场中占比较高,且门槛较直接融资要低,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间接金融的支持。商业银行把企业和个人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存款,搜集、筛查企业信息,在利益及避险需求驱使下,退出落后产能行业,将款项贷给收益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新产业,实现资金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的流动,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在资金筹集、价格发现、激励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资本市场可以帮助企业克服商业银行侧重固定资产抵押的依赖,助推资本形成、降低杠杆。资本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所有筹资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一级发行市场上,只有那些有前景且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通过这种机制,资本市场就能实现对高效企业的筛选,促使资金向优质的有潜力的产业流动,从而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升级。在二级市场上,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形式实行兼并和重组,实现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和重组,优化资金资源配置。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政策性金融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政策性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包括直接干预及间接引导两种方式。一方面,政府可以对国家政策扶持的产业提供政策性贷款、成立政府投资控股的产业投资基金等扶植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财政贴息、信贷倾斜、政策性担保等方式,间接引导商业银行对技术、市场风险高,投资期限长的产业提供信贷资金。资本市场上,政府可制定有利于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的上市、发债政策,积极扶持相关企业直接融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我国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近年来,我国推动供给侧改革,金融业加大去杠杆,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然而,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不匹配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间接融资尤其是银行信贷,直接融资则为补充。从表1数据可知,2015年以来,各类贷款占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基本都在78%以上,且呈逐步上升趋势(2018年6月有所下降)。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房地产企业由于具有政府隐性担保以及大宗原材料、存货、固定资产等受银行青睐的有形抵押品,可以低成本获取银行信贷支持。而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主要是专利、技术等较难定价的知识产权,较难通过银行渠道融资。

(二)资本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阻滞产业转型升级

从金融体系支持技术创新的视角看,相对于银行体系,资本市场更有利于承担风险和分散风险,更能满足新型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融资需要,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推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而在我国,与经济总量相比,股票市场总体规模还偏小。如图1所示,2012-2016年我国国内上市公司市值占GDP的比例均低于美国、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相比,除了2015年12月1日我国国内上市公司市值占GDP的比例略高外,其他均更低。

我国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初步形成包含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二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欧美等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一般呈递增趋势,而我国恰恰相反,呈“倒三角”结构。尤其是近年国家重点发展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除2014-2016年有较大发展外,2016年至今,无论是挂牌公司家数、总市值、募集金额还是股票成交量增长率均有所下降,中小企业在新三板融资越来越困难,市场成交低迷,部分企业选择离开新三板市场(见表2)。除此之外,我国资本市场各层次之间流动性较差,跨市场转板机制欠缺。这不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不利于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发展,阻滞产业结构升级。

债券市场是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成本低于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融资方式,发展债券市场能够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创新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债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债券融资占比仍然偏低,债券市场的品种结构很不平衡,国债和金融债占比多,企业债小,相比于成熟市场还是有较大差距,降低了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资的可得性。

(三)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规模偏小

创新型初创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风险性极高,投资周期长,较难通过成熟渠道融资。风险投资作为重要的融资形式,既可以为新兴企业提供资本融资,又可通过参与企业管理,提供商业经验和管理技巧等增值服务。美国硅谷谷歌、苹果和英特尔等大量高科技企业均得益于风险资本的大力支持。但在我国,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风险投资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风险资本严重不足、融资渠道单一,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机制不健全

在创新性技术研发、新兴技术产业孵化和培育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和缺乏有形资产、信息不对称和创新回报的外部性等引发的市场失灵,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萌芽期、初创期较难获得民间风险投资的支持。为纠正市场失灵,各国政府纷纷以财政资金出资为引导,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形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经济发展关键领域,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如美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以色列的“YOZMA”风险投资基金项目、德国的“WFG”计划、加拿大的“LSVCC”基金、韩国的“KNASDAQ”计划等。我国的政府引导基金始于2002年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2015年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战略后,国家级、地方级政府引导基金迅猛发展。但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机制还不健全,还存在着资金“沉睡”、可投项目匮乏、社会资本投入的比重较低及基金退出不畅等问题。

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要求。纵观大国经济崛起历史,可以发现,经济发展背后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与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扶持力度并不匹配。我们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

(一)扩大直接融资,鼓励银行向科技创新企业发放贷款

逐步渐进式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拓宽金融市场宽度,改善融资结构。商业银行应逐渐减少对“两高一剩”、“僵尸企业”等生产过剩及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贷款。配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企业等的资金支持力度。针对科技企业特点,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

(二)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进一步构建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健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在继续完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基础上,深化“新三板”市场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改革,建立健全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降低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门槛,推进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以买壳上市等形式上市及在境外融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发行主体,丰富期限品种和风险品种,增加交易场所,简化审核流程;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完善债券在不同市场的交叉挂牌及转托管机制。

(三)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扩大投资主体。探索为风险投资企业融资提供政府担保及税收优惠。培育区域性、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高效顺畅的退出机制。

(四)完善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

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机制,增加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创业创新领域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改善产业政策环境,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切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设立专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资金投向处于萌芽和初创期的大数据、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提升企业研发强度,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五)政策性金融支持进一步明确、细化

大力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为产业转型及新兴产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增加政策性银行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力度,明确细化支持政策,加强金融支持的可操作性。同时,对政策性银行对产业升级的放贷行为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仿效之前设立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做法,组建一家新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产业发展银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性贷款。

参考文献

[1]顾海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升級与金融支持.改革[J].2011,(2):29-34.

[2]胡朝举.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社会科学家[J].2016,(9):56-60.

[3]李文艳,吴书胜.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经济危机视角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16,(3):18-29.

[4]王立国,赵婉妤.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1):22-29.

[5]徐彬,周仕通.发达国家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商业经济研究[J].2016,(13):201-202.

[6]徐明,刘金山.何种金融结构有利于技术创新——理论解构论解构、实践导向与启示.经济学家[J].2017(10):54-64.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for

China'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UA Hongmei

(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Zhangzhou  Fujian 3631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shaping the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it is the only way to speed up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push China from a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power to a strong technological country.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support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the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financial support industry.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China.

Keyword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construction;new normal economy

責任编辑、校对:梁艳彬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