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9-12-11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范玲玲

小学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列式拖鞋小棒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 范玲玲

一、善用变化,唤起创新意识

为了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从最简单的、与众不同的做起,鼓励学生敢于说一些与众不同的话语。

例如:学习数数时,我让学生每人说一句日常生活中用到数字的话,但是不能一样,然后可以奖励学生一朵小红花。学生们在我的启发下热闹地说了起来:有的说:“我家有2只小猫。”有的说:“我家有5口人,房子后面有8棵树。”还有的说:“我家有1辆小汽车,车有4个轮子,车上有6个座位。”学生们说得真好,我奖励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虽然学生说的是几句简单的不同话语,但是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小小的与众不同就可以称为创新了。

再如看图列式,左图有3只白山羊,右图有2只山羊,1黑,1白,学生很快就能根据图意说出用左边的3只加上右边的2只,列式为:3+2=5(只)。这时,我启发学生:“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山羊的颜色,你有新的想法吗?”学生经过启发,很快就找到了用白山羊4只加上黑山羊1只的方法,列式为:4+1=5(只)。如此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在上数学课时经常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出现,他们的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生根发芽了。

二、鼓励探索,激发创新意识

新大纲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想法、意见,对他们的发现要及时肯定与鼓励,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中有这样一道题“45-9=”,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研究解题方法,然后集体交流。有的学生说:“先数出45根小棒,然后在45根小棒中拿走9根,就只剩下36根了,所以是45-9=36(根)。”(边说边演示)我肯定了他的想法,说:“不错。”又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我可以先拆开一捆小棒,这样没捆的是15根,15-9=6(根),再加上没拆的3捆就是36根,所以是45-9=36(根)。”我对这种想法也给予了肯定,说:“很好。”接着第三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在1捆小棒中拿走9跟,还剩1根。再加上原来剩的35根,一共也是36根,所以45-9=36(根)。”我再一次给予肯定,说:“你真棒!”班里一阵喧闹之后平静了,这时我发现了一只刚举上来又放下去的小手,他左顾右盼,一看就知道他没有足够的勇气站起来。我大声地叫他站了起来,他胆怯地说:“老师,我也不知道我的方法对不对。”我微笑着对他说:“没关系,只要你说出你自己的想法,你就是好样的!”“老师,我想先在45根小棒中拿出5根小棒,然后再从一捆中拿出4根,也还剩36根。”全体学生异样的眼光不约而同地落在这名平日里大家认为很差的同学身上,他深深地低下了头。我的掌声打破了班里的宁静,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他也终于抬起了头。我当众奖励了他一颗“聪明星”,然后对全体同学说:“同学们,老师真敬佩你们的聪明,你们共想出了4种解题方法,而且都说得非常好。如果你们能坚持下去,你们每个人都将会越来越聪明的。”通过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了,他们在探索中发展,在交流想法中共进,奇思妙想不断出现,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越发的强烈。

三、勇敢质疑,发展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也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由此可见,质疑过程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索新知的“发动机”。在敢于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勤于思考,这也是一条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爱对学生说这样的话:“你们对他的回答有疑问吗?如果有,你可以让他给你讲一讲,也可以说一说你的理由。”每次问后,总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意见,正确的给予表扬,错了的也鼓励他勤于思考的学习好品质。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中有这样一道题,“小明有40元钱,他到商店里买一些商品,他可以买几件商品?”学生的回答积极踊跃,但是他们的思路都是每种商品各买一件,如一辆玩具小汽车、一袋饼干、一支钢笔等,虽然回答得很好,但是其思维明显受到了约束。于是,我启发他们说:“你们还有其他购物方法吗?”这时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买10元一只的球拍4只。”话音未落,许多同学举手说:“老师,他说的不对!”而他却反驳道:“我说的为什么不对呀?”学生们为对与错争论着,这时我说:“同学们,我们不必争论谁对谁错,先听一听他的理由好吗?”安静下来后,他说:“大家想一想,10元一只的球拍4只不正好是40元吗?商店里卖球拍总不能就卖一只吧。还有,题中也没有说不可以买同一种商品呀,难道我说的不对吗?”我没有回答,而是把这个“绣球”转身抛给了学生:“你们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一只只反对的小手都悄悄地放下了,我带头鼓掌,班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对他最好的奖赏,他得意地笑了。正是因为他敢于向必须每种商品买一件的思维定式提出质疑,再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所以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另一条途径。于是,我号召所有学生向他学习,不拘泥别人的思维定式,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在不断质疑——认真思考——解疑过程中,悄然地发展了自己的创新意识。

四、激发猜想,增强创新意识

数学猜想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数学问题进行直觉试探,从而形成某种假设的一种思维活动。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都离不开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四色猜想等。大胆的猜想,常常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跳出常规思路条条框框的束缚,从更多、更广、更新的角度对问题做出试探,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统计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请你猜一猜,如果摸出一个,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经过思考很快找到了答案,摸出的这个球有可能是白色的,也有可能是红色的。简单的猜想很快就完成了,这时,我把题中的条件改了改,“如果老师再向盒子里放入一个白球和一个红球,然后请你任意摸出三个球,猜一猜,你可能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有多少种摸法?”学生有的歪头思考,有的在座位上不知所措,看来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看到这里,我提醒他们,“你们可以与同桌说一说你的猜想,也可以用颜色不同的小棒代替球试一试。”孩子们在我的启发下开始动手实践了,课堂上热闹起来了。很快,他们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可能是3个白球,也可能是3个红球,也有的说可能是2白1红或2红1白,就这样,他们通过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体验到了猜想成功带来的喜悦。

再如: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中有这样的练习,“一双运动鞋42元,一双拖鞋16元,一双布鞋28元。”我对学生说:“请你猜一猜,问题是什么?”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他们有的说老师要问3种鞋各买一双需要多少元,有的说买一双运动鞋比买一双拖鞋贵多少元,还有的说买一双拖鞋比买一双布鞋便宜多少元。这时,我再问学生:“你还猜到了什么问题?”沉默了一会,又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猜问题可能是买两双拖鞋多少元?”他的回答又引出了很多问题,如买一双运动鞋和两双拖鞋多少元,买两双拖鞋比买一双布鞋多多少元等。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猜想也就源源不断地说了出来。这时,我让学生再动脑想一想,把自己猜想到的问题解出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发展了思维,而且增强了自己的创新意识。

五、突破思维,敢于创新意识

开放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突破常规,寻求新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向创新发展。

例如:在学过含有2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后,我让学生解答如下应用题:燕子可以活9年,喜鹊活的年数是燕子的3倍,喜鹊的寿命比燕子长多少年?学生都能求出喜鹊活的年数,再比较燕子的寿命长多少年。列式为:9×3=27(年),27-9=18(年),这时,老师鼓励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看谁厉害?这时,有的学生画出线段图:

发现喜鹊活的年数是燕子的3倍,就是3个9年,则喜鹊的寿命就比燕子多2个9年,列式为:3-1=2,9×2=18(年),多么善于发现呀?这样的同学不拘泥于原来的解法,大胆创新,于是我抓住时机表扬了这些同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与众不同,勇于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质疑打破思维定式,在思考中求发展,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去提高,在发散思维中去突破,从而达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为今后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列式拖鞋小棒
拖鞋
拖鞋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只棉拖鞋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拖鞋
每筐多装多少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