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2019-12-09刘霞

赢未来 2019年27期
关键词:分针线段信息技术

刘霞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式,同时也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知识结构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使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从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是适应当今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生存环境要求,也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既能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借助这座桥梁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一堂小学数学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从而引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来创设情境,这就使知识的导入有时显得生硬而苍白。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创设出与题意相符的、生动而又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

如在“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了一个“生日切蛋糕”的情境:气氛真热烈啊,在唱完生日歌、吹灭蜡烛之后,大家提议让小明切蛋糕,妈妈说:“我们每人吃这个蛋糕的三分之一……”妈妈还没说完小明马上抢着说:“我要吃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爸爸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你知道爸爸为什么笑吗?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学生在积极探究和交流合作中发现:原来三分之一比四分之一大,难怪爸爸要笑了。在学生活动之后我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这个蛋糕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更直观地理解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

二 动画模拟,加强对图形的认识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象,又能随着图象的展示作简要的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线、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分部,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两个端点向左、右分别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学生就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三 动态模拟,讲清变、透、动

动态模拟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将数学中的变化、透明化、移动等动作描述清楚详细,从而表达教学内容。例如“时、分的认识”是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此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时针、分针和秒针,并且会看钟表。对小学二年级的同学而言,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加上实物钟存在着钟面较小的缺点,而教具钟又存在着拨动分针时针不作相应移动的缺点。

这时可充分利用计算机中的一个JAVA的插件进行教学。该插件具有“模拟显示”“动态呈现”等特点,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大钟面,使学生能在计算机上清楚地观察到钟面上有些什么,也可以亲自动手用鼠标点一点、拨一拨钟面上的这三根针,此时钟面上会显示当前时间,这样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往教学“1小时=60分钟”这个知识时,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眼观心数的方法,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纯粹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时可先请同学们用鼠标拨动分针使分针走一圈。思考分针走一圈是( )分。接着观察分针走一圈时时针的变化。实验出现困难,老师提示学生可以多实验几遍,再找一找规律。经过几遍反复后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再思考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小时?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规律?由于学生对第二阶段的反复实验印象深刻,很快得出了“1小时=60分钟”的结论。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时间单位抽象、进率难理解”的困难。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变化,移动和透明化的演示,同学们能彻底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四 声情并茂,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教师只能通过在黑板上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 但还是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导致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仍只能够“感受”。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并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构建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从而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在教学 “相遇问题”时: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等于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我利用课件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计算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钟,有5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五 增疑设悬,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从教学生被动学會数学转向让学生自主做数学。这里的“教”是指简单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上课伊始,老师提出"2=20=200"吗?有什么办法使它们相等?此时,学生感到惊诧,其中有一位学生提出应添上计量单位:即"2元=20角=200分"。受到启发,许多同学相继提出2米=20分米=200厘米,2分米=20厘米=200毫米,针对2分米=20厘米=200毫米,教师建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于是学生提出0.2米=0.20米=0.200米,然后,教师再建议去掉计量单位,即"0.2=0.20=0.200",在这样的探索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发现,达到学习新知,掌握新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娟.例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J].考试周刊,2013(22).

[2] 贝荣健.数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3).

猜你喜欢

分针线段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画分针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