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鼎

2019-12-03朱骏益邱文颖

苏州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书道泰伯问鼎

朱骏益 邱文颖

2019年8月31日,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入围作者现场面试在陕西宝鸡盛大举行,中国书法名城苏州共抽到18名入围作者(全国共804人)前往面试,经过一整天紧张而兴奋地角逐,吴门才俊悉数闯关夺隘,收获多多。由18名国展精英及1名随行记者组成的2019吴门书道赴关中寻根访学考察团,在肩负国展面试重任之暇,专赴宝鸡市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中华石鼓园及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处开展书法研学活动,对关中地区悠久丰厚的书法文化遗存如钟鼎彝器、碑刻墓志等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一场在常人眼里颇为纠结的面试活动被演绎成为一次充满学术追求的文化考察与精神体验之旅。

一、古来钟鼎盛

2018岁末,苏州博物馆的年度大展“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甫一启幕,便引得众多海内外学者和爱好者急急来赴这场“一期一会”。

吴人风雅。自元代顾阿瑛承南渡遗风,蓄鼎存彝,结社玉山,吴地始盛收藏,故袁宏道说:“士大夫宝玩欣赏,与诗画并重”(袁宏道《瓶花斋杂录》)。递至清季,郡中望族如“烟云四合”的顾氏、“梅景传家”的吴氏、“攀古奕世”的“贵潘”、“须静观止”的“富潘”对法书丹青、秦碑汉碣、鼎彝尊罍,以至文房清供的蒐集与鉴赏,蔚然成风。吴地“古来钟鼎盛”,其中最著者当推潘祖荫所藏大盂鼎、大克鼎,愙斋吴大澂所蓄愙鼎,这些重器既代表了传统文人的趣味,也熔铸了苏州城市文化的精神。如同因缘际会,三件鸿宝皆出自关中旧邑宝鸡、岐山、扶风一带,这也为2019吴门书道考察团关中访学平添了寻根问道的深义。

二、功在鼎彝中

《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三千余年前,泰伯、仲雍贤昆仲“至德三让”,从陕西岐山山水迢递、克难南奔,从此断发文身,以启勾吴。孔子曾评:“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仲雍奔吴的“让国至德”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进精神为吴地文化注入了“功在鼎彝中”的健硕精神因子。若对当下“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苏州城市精神回溯,都能在“至德无名”“三让高踪”的勾吴文明中找到承传千年的基因。吴门书道考察团关中访学亦可看作精神向度的“寻根溯源”。

三、扛鼎笔如椽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经·大雅·绵》作为周王畿内乐调作品和周人的开国史诗,在中国文化史和三代思想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如果把这首诗以先秦大篆书写成巨幅长卷,会有怎样的震撼?

2019年7月13日,苏州籍当代著名书法家、文化学者、清华大学教授言恭达的扛鼎巨制大篆《诗经·大雅·绵》(作品纵190厘米,横710厘米,全文224字)无偿捐赠、永久珍藏于宝鸡市中国青铜器博物院。“扛鼎笔如椽”,言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涵养和高超的书法造诣精心创作出的鸿篇巨制,因其书艺之高妙,发愿之弘远,令观者震撼、学者动容。“我终于成宝鸡人了!”活动现场,言恭达深情地说:“宝鸡是一方经典之地、神圣之地,这里散发出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光芒,让中国人自豪和奋发,也让书法文化工作者追梦到今宵。此次能为宝鸡捐赠作品,感到格外荣幸。在书写《诗经·大雅·绵》时内心有非常强烈的感慨,这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感谢经典、感谢宝鸡。”

四、期君调鼎鼐

近来风靡舞台的苏剧《国鼎魂》根据吴门潘氏捐鼎的真实故事改编,以潘府一族保鼎、护鼎、捐鼎为主要素材,将中华民族护卫国家千年文脉之群体精神,集于剧中女主角潘达于一身,描绘展示华夏子孙对文化筑国的坚定信仰,谱写一曲为国护宝、九死不悔的“时代正气歌”。

吴门书道考察团一行在肩负国展现场面试的重任之余,专程赴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问鼎寻道”,自觉地肩负起以“国鼎魂”和“书道梦”为表征的宏大文化使命和深沉责任担当。何谓书道?技法之外,更重养性、灵悟之道。历代吴门书家十分注重艺术造诣、人格魅力的综合锤炼,将书法艺术理解为一种陶冶性情的手段,以此幽寻、体味人生意义。”“期君调鼎鼐”,“书道”二字作为吴门书法自古而今的追求与特征,还将不断丰厚其内涵。

五、问鼎竞雄图

苏州文运昌盛,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以五十一位状元之数名副其实地独占中国城市古代科举状元榜魁首。以至于“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苏州才子汪琬曾在词馆对同僚戏言:“苏产绝少,一为梨园子弟,另一便是状元。”(钮琇《觚賸续编》卷四)现藏苏州博物馆的《清代七十二状元书箑册》(吴湖帆旧藏)集藏清代状元所书扇面七十二把,始于清代头科状元傅以渐,终于末科状元刘春霖,生动勾摹出吴下俊彦辈出、佳士荟萃之状。选址于潘世恩“状元府”的苏州状元博物馆通过展陈古代状元的生活方式、文化趣向等,来表现状元文化的精神价值。状元是苏州古城特殊的文化遗产,也是这座历史名城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向标。

独特的状元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涵育了苏州书法人“崇文创优”的品格。“问鼎竞雄图”,在备受关注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中,苏州总计有27人(件)入展,其中寇忠理、周易、王庆三位均有两种不同书体作品入展上榜。入展作者实现了书法、篆刻、刻字三大门类全覆盖,实现了苏州各县市(区)区域全覆盖。其中18位被抽选的入围作者(全国共804人)全部顺利通过了在宝鸡的现场面试。

六、列鼎共清温

始建于东汉年间的阊门泰伯庙奉祀吴地文化先祖泰伯,泰伯“谦让包容”“开拓进取”的懿德也成了吴文化和吴地人民延赓至今的精神特质。2014年5月,修缮一新的泰伯庙与吴门书道馆同时开馆,为苏州文化与吴门书道的弘扬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亦将苏州中国书法名城建设推向历史的纵深和时代的高度。

环顾吴门书道馆所在的“阊门·桃花坞”历史片区,既有“桃花仙人”唐伯虎行吟的“双莲花池”“梦墨亭”,也有“药圃老人”文震孟栖居的“醉颖堂”“青瑶屿”;既能于下塘街上的苏州末代状元陆润庠故居“怀鸥舫”寻幽,也可在荷花场畔晚清苏州书法教育家姚孟起的“松下清斋”问道……皋伯通、梁鸿、文天祥、张世杰、郑思肖、韩世能、杨廷枢、杨无咎、曹沧洲……历代文人高士俊采星驰。加之近年来新辟的苏州市名人馆,集中展示了447位姑苏先贤,是我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精彩实证。往哲今贤“列鼎共清温”,为吴门书道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挥就了瑰丽的大块文章。

七、看鼎书古字

2019年6月30日,《华人德金石拓片题跋作品集》一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本书共收入华人德先生金石拓片题跋作品精品82件,为其六十一至七十岁十年间所作。其中与佛教相关者有25件,是其倾注心血最多的题跋作品,另有甲骨、铜器、玉器、镜范、钱范、碑志、画像石、瓦当、砖等,所及朝代从商代到现代。华人德金石拓片题跋收学术性与艺术性辉映之效。于观者而言,这些题跋作品可读,可赏,可叹。

诚如王伟林在《华人德的书法追求——读〈华人德金石拓片题跋作品集〉》(《中国书法》2019年第9期)一文中所论:“和一般书家不同,人德先生作书有着十分清醒的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这种清醒的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筑在他对中国书法发展全面而深刻的把握之上。先生是个道地的书法家,但他首先是学问家、书论家。”华先生的“看鼎书古字”,不仅是孤寂自守的“人文式”探索,更是诚心正意的“士夫式”观道。

八、常怀问鼎气

说起华人德先生,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一人包揽了兰亭奖学术、教育、编辑出版、艺术四个奖项,成为当代书坛中国书法兰亭奖唯一的大满贯得主。在苏州书法界,大家感受更深的是他运筹书坛时广阔的视野、豁达的胸怀、敏捷的思维和睿智的谋略。华人德担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十年几乎与苏州书法名城十年的建设历程同步。他所倡导的“学术引领、教育为先、独立思考、独特创意”工作理念,直接影响了苏州书协近年来一系列品牌活动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有“九鼎”之说,这些国之重器,不仅是政权象征,更是文化赓续、文脉传承。“常怀问鼎气”,当下的吴门书坛,因践行“创新是最好的传承”而精谨钻研;因坚持“品质是至上的追求”而卓然不群;因信仰“文化自信铸造书道辉煌”而生机盎然!

费新我曾说:“一切艺术、山川花鸟、一时一事,皆可成书中之趣,造化神明,贵在书家多方面艺术素养之妙悟。”沙曼翁有言:“书法是作者气质、学问、思想、感情、志向和人品等一切内在因素的总的反映。”吴门耆宿的立论不仅是体道于身的真言,也是苏州市书协自1980年9月创立40年以来,吴门书道同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锻造品格、勇攀高峰的精神旨归。

值此己亥中秋佳节,聊缀数言,以记2019吴中18俊彦远赴宝鸡国展面试、关中访学问鼎之盛: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文化铸自信,品格着先鞭。

宝鸡试面闲,关中问鼎忙。

书坛仰峥嵘,颠张醉千秋。

猜你喜欢

书道泰伯问鼎
问鼎海疆5:航母群侠录
问鼎海疆4:超级航母
法外求法象里生象——李怀杰的书道情怀
念李正中先生
问鼎海疆2:强势出列
问鼎海疆1:初露锋芒
书道与书法教师成长的转授价值
李泰伯: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三让遗风百代扬
———无锡泰伯墓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