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丘掌故二题

2019-12-03黄恽

苏州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虎丘白莲山庄

黄恽

失踪的试剑石和憨憨泉

人会失踪,名胜古迹中的景点有时也会莫名失踪,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凡世上有的,都会消失,即使人们习见熟知的景点,当它消失的时候,会遍寻不着,甚至没有人知道。“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诗人谢灵运就这么说过。

譬如虎丘的试剑石和憨憨泉,是虎丘景区著名的景点,曾有一个时期,它们消失不见了。

试剑石在虎丘上山道的右侧,有石剖然中分,仔细看,石缝确实没有斧凿痕,而是斩截分开,上窄下略宽,像是一把剑平着砍下去造成的。所谓吴王试干将剑,当然是后人看到这样的石头而进行的附会,但此石之奇自也有可以附会的条件。

试剑石就在大路的右边,稍注意就会看到。

浙江仙居举人李天隐,同治年间到北京会试过二次,写有《北游日记》,记载两次赴京会试的经过。其第一次会试,来回都路过苏州,赴京时走七里山塘,到五人之墓,没来得及到虎丘,返时则到虎丘游了一回。他居然没找到试剑石。他走的是山塘,笔下写的是同治时期的山塘与虎丘:

憨憨泉

返游虎丘,出阊门,右转至河边觅船,船钱四百文,登船过聚龙桥,即古龙王庙边也。余桥不能知名,惟中道星桥,星桥之西左手有吴泾浜桥可识耳。过普济堂、五人墓等处,旋见塔在人右,顷之至矣。

门临河干,榜曰“虎阜禅寺”,入门,荒草蔓延。又过一门,榜曰“路接天阊”,视右有池水,问行道者曰三浜,举首见虎丘,积土为阜,高可数丈。陟坡陀,过千人石,有亭面人,亭内二碑,刻纯阳、图南二像,亭右小池曰白莲池,亭左立石大书“虎丘剑池”,喜趋之,剑池崖裂成潭,右浅左深,外广内狭,广处二丈许,池右崖上,篆书“风壑云泉”四大字,乃用方石四块刻成而砌之,徘徊池畔,神骨为爽。从崖际上,有桥,下临池水。至巅,浮屠七级在焉。制巨大,有僧居其中,欲拾级登,则云为乱兵所毁,不可上,立塔外望苏城,一目可了(城内多荒墟)。塔下十余武,有新筑室未完。此地龙象尽遭蹴蹋,惟石观音殿犹存。殿门东向,门外二石阜,右虽侧而颇平,可栖一二十人,右则否。阜下平坛颇似大石砌成者,石缝皆生草,土人指阜为千人石,僧谓阜及坛皆是,予以僧言为然,然曰千人,亦“则百斯男”之例耳。问可中亭,云已毁。问试剑石,僧云在山下,山下人云在山上,吴越音异,竟不知其所指。夫苏州佳丽,余不及见矣,然虎丘未到,心常耿耿,兹游得了之,亦吾生一大幸也。

这是太平天国覆亡之后的苏州虎丘。然而,李天隐特意要寻找的试剑石,却是遍寻不着:问试剑石,僧云在山下,山下人云在山上,吴越音异,竟不知其所指。

僧在山顶住,故石在山下,人是山下人,故石在山上。李天隐其实听得没错。只是,李天隐山上山下走,愣是没找到试剑石,他们自然走的大路,但经过战争,虎丘“荒草蔓延”,很多景点就不易发现了。

这其实不算景点的失踪,只是外地人不熟悉,没有找到罢了。

然而不久之后,憨憨泉也找不到,失踪了。

憨憨泉是梁代天监中出现的景点。传说一个憨憨和尚,在此挖了一口涌泉的井,人们为了纪念他,名为憨憨泉。

虎丘满山泉水,要挖口出泉水的井,地点选对,其实很容易。上面有第三泉,剑池,白莲池,养鹤涧,在在都有汩汩泉水涌出,这还不算,在虎丘西面西溪附近的竹林,泉水更是汩汩不绝。憨憨泉所在的拥翠山庄东自然很容易挖出泉眼来,不必过于神化这位据说是瞎子的和尚。说起来,也就是一口有泉眼的井,如此而已。不过,年代久远,也算虎丘山上的一个名胜点。

然而这个憨憨泉,在光绪年间,竟然失踪了。

记载这件事的,是杨见山的《拥翠山庄记》一文,石碑就嵌在拥翠山庄抱甕轩的壁间。文中说:志有泉曰:憨泉。梁憨憨尊者凿,岁久恝弃。光绪甲申春,朱君修廷陟丘访为丘之人,无知者。属怡贤亲王祠僧云闲大索,获于试剑石右。

光绪甲申是1884年,这年春天,苏州人朱修廷,特地到虎丘寻憨憨泉,结果竟然是没有,叫山上的僧人云闲扩大范围搜索寻找,终于在试剑石右找到了憨憨泉。

这就奇怪了,大家熟知的憨憨泉,何以就遍寻没有了呢?问遍附近村民,庙里和尚,居然都说不知道在哪里。其实,大家都知道的景点,明明在那里的,但那里竟然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井还在那儿,只是被一块巨石压在上面了,所以大家找不到它。

云闲和尚找到憨憨泉后,朱修廷就纠集了几位同志一起出钱在憨憨泉边造起了拥翠山庄,易言之,憨憨泉的重新发现催生了拥翠山庄的诞生。

顺便一说,旺山里也有憨憨泉。经俞樾考证,虎丘的憨憨泉其实是馠馠泉,苏州横山智显禅院一位和尚馠师卓锡而涌泉出,于是命名,后人误传为憨憨泉。俞樾是经学大师,喜欢考证,却没有说这个馠师是什么时候的人。他说得对不对呢?其实,宋代吕升卿已经题名憨憨泉,可见宋代已经认为这泉与憨憨有关了。这种传说故事,各处都有,不能凿实而谈。谈不上误与不误。

看憨憨泉的井栏,有康熙四年的题刻,则康熙时,憨憨泉还好好地可找可见,光绪间找不见,当与天平天国之乱有关。一口井,如果没有了井栏,上面再盖上石头,确实很容易从地表失踪,我们苏州杂志社的厨房处,原来也有一口井,是当年叶圣陶叫人凿的,现在上面盖了房子,井就藏在地基下面,也失踪了。

点头石

虎丘另有点头石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是大家熟知的掌故,虎丘白莲池中点头石也是著名的佛迹,常为游客拍照留念。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今白莲池中的点头石,并非原物,而是后补。

事情要追溯到1937年。

这年的1月2日,苏州人汪漱玉和朋友游虎丘,在剑池旁边走的时候,忽在池边发现一怪形残石。上面有漫漶的字迹数处,细细辨认,大致可以看到“野章伯镇,同至庚午…二日”等字迹,题字古朴类魏碑,石头的另一面赫然出现“点头石”三字,字迹与另一面的魏碑不同,劲秀如褚遂良体。汪漱玉相当兴奋,就把自己的发现去告诉虎丘云岩禅寺的住持宣楞和尚,这天和尚恰好不在,于是汪漱玉就自己破费召集了三个工人,把这块残石从泥土中挖了出来,洗净之后,这才发现,埋在泥土下的一面还有“生公台”三字,也是褚体。

我们且把汪漱玉发现的点头石称为古点头石,仔细比对,如今的点头石与汪漱玉发现的古点头石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古点头石有一排落款题字,现在的没有,现在的题字在点头石下面衬垫的那块上。古点头石的“点头石”是褚遂良的楷体,现在则是隶书,没有石字。古点头石的另一面还有褚体“生公台”三字,如今的点头石却并没有。种种不同,可见现在的点头石是古点头石失踪后,找来的另一块替代品。

事实也确实如此,汪漱玉发现古点头石时,白莲池中就有如今也可见的那块“点头”石。

这块石头看上去曾经被火烧过,还有半截已经不见,据猜测大概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后来重整虎丘云岩禅寺,或许是找不到旧石,或许因为旧石已经残破,所以生公台和点头石,就换了如今的石头作为替代。

汪漱玉发现古点头石一事,见《佛教居士林特刊》第四十一期(民国廿六年三月十五日出版)。

汪漱玉,苏州人,张一麐弟子,爱好画画,是娑罗画社成员,曾任《娑罗画社画刊》编辑,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还做过《斗报》周刊主编。

我们游览名胜古迹,其实是从现代生活中暂时脱离出来,换一个生存环境。这个环境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拉得越开越好,这样,人们置身其中,才更有穿越的感觉和历史和美的体验。这样的环境,是由整体和局部组成的,景点的各个部分,譬如生公说法、点头石等,都历经变故和重整,并不一定是历史原物,但并不妨碍整体氛围的谐和,游客也并不介意这种细节。但作为掌故,却是值得一说,并应该成为虎丘历史的一个有趣组成部分,流传而不忘。

猜你喜欢

虎丘白莲山庄
桃花山庄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池上
白莲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长篇节选)
栖凤沐花海 渔影近山庄
参观白莲抽水蓄能电站赠吟友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