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产业学院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9-11-27殷勤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运行机制现代学徒制

摘要:基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实际成功经验研究,通过理论探讨和典型案例实证分析,总结和提炼可为各级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的路径,破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的突出现实问题,依托产业学院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产教融合;电梯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10-0018-07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立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1]。

产业学院是政、校、行、企协作多方参与、共同育人、协同建设的一种大学创新组织形式,是面向产业集群探索建设由校内外多方参与的产业化学院[2-5]。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产业学院形成政校行企协同实施的具有电梯行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依托产业学院建立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管理新机制,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在产业学院内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制定和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机制;研制各类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队伍建设;探索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机制;在产业学院内建立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机构参与的校中厂和厂中校,健全多方参与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机制。依托产业学院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使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逐项落实,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切实提升学徒岗位技能,人才培养成效突显,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载体。

一、依托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概述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2017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管理新机制,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建立起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各类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师资队伍,建立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机构参与的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学徒岗位技能,提高学徒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逐渐健全,学徒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报酬得以保障,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产业学院内校中厂和厂中校形成政校行企协同实施具有行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案例,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是教育部认定的骨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一类品牌专业。电梯专业师资力量强,获评为广东省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教学资源丰富,立项为教育部“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第一主持单位。实训条件完善,建设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通过教育部认定。行业特色鲜明,作为广东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电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是经教育部和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南区电梯学院位于国家火炬计划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内,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成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历年作为广东省职业院校电梯类赛项职业技能竞赛场地,校企合作共用生产实训设备价值2 500余万元。2016年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率先与综合实力较强、行业地位较高、校企合作基础较好的中山市电梯行业协会会长单位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签订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书,签订劳动合同,共同制定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和企业交替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校与产业、专业与企业、教学与生产、教室与车间、课堂与岗位、教师与师傅的零距离对接,圆满完成现代学徒制试点各项工作任务。

二、招生招工一体化

(一)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学生双重身份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广东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和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徒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践场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合作双方一致同意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产业学院内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作为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養模式及评价改革,共同开发现代学徒制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以满足企业对优质毕业生的需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提高现代学徒制生源质量,由学校和合作企业一起,共同筛选出一批符合广东省自主招生条件、责任心强、工作认真态度端正、积极好学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招生录取政策,严把生源质量。为明确学徒的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与合作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书,明确学徒在企业的工作岗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确保学徒学习工作期间相应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或学习任务,加强学徒在企业学习管理,保障学徒的合法权益。

(二)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

1.做好招生培养改革申报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职院校招生培养改革申报工作的通知》,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向广东省教育厅申请了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开展自主招生培养改革申报工作,做好计划编制,确定招生专业与计划,明确专业招生类型、考核方式、生源情况等,针对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同等学历企业职工探索招生与招工相结合自主招生方式。

2.制定自主招生章程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校企共同制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章程》,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完善校企联合招生机制,为保证自主招生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

1.按照自主招生章程制定考试大纲

按照《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章程》,制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面向普高)综合文化考试大纲》、制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面向中职)综合文化知识考试大纲》,各专业制定面试大纲和专业技能考核大纲。以电梯专业为例,制定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面向普高)电梯工程技术专业面试大纲》《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面向中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考核大纲》,改革考试内容和招生招工录取方式、办法。

2.做好招生工作

利用各类媒体,加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地宣传力度,为考生传递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按照广东省教育厅考试院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完善招生信息公开,构建公开透明的招生信息公开体系,将招生政策、招生章程、报考资格、考生名单等信息予以公开公示。按照招生网上报名工作流程,做好考生报名宣传和志愿填报指导。

3.规范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

按照校企共同制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章程》,采取自主招生方式,组织自主招生考试,学校和企业共同面试选拔学徒,推进招生招工同步,完成招生录取工作。以电梯专业为例,按照《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考试考务工作安排》,制定《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自主招生考试工作方案》, 按照自主招生管理规定和办法认真组织实行普高考生的文化素质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认真组织实行中职考生的综合文化知识考试、专业综合理论考试、职业技能考核。按照现代学徒制招生计划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电梯工程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9年录取了18名学徒,2018年录取了25名学徒,2017年录取了24名学徒,2016年录取了5名学徒。

4.加强和规范产业学院的管理

为了便于学徒管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各产业学院建有学徒宿舍、食堂、多媒体一体化教室、图书室、活动室等各类生活和文体教育活动设施,同时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实施学徒教学信息校企联通共享管理,建立课程台账,详细记录学徒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學历、职业、学校班次、课程考核成绩、技能证书获取情况和联系方式等,校企双方实时监控,加强培养过程校企双方共同监管。

三、标准体系建设和培养模式改革

以电梯专业为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2015年起承担广东省教育厅“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电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项目,通过理论探讨和典型案例实证分析,历经专业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等环节,研制出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并在电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一)校企共同研制专业教学标准

校企共同设计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对中山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1.开展专业供需调研

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专门面向电梯行业协会,电梯生产制造、电梯安装维修保养企业,电梯专业毕业生,电梯专业在校生,开设有电梯类专业的兄弟高职院校等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调研,形成了一份详尽的专业供需调研报告。

2.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为了解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等问题,面向电梯职业岗位、职业岗位所涉及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所包含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开展了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学徒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二)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根据教育部和广东省政府关于在广东省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并结合电梯专业实际制定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为提升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优质毕业生的需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山市南区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内的南区电梯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工作规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印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订)与实施工作规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定)与实施工作规程,采用分段育人方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2.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确立对应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合作企业电梯安装维修、电梯装配调试两个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岗位标准及其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了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体现电梯设备特征的机电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

3.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在专业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根据电梯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职业岗位及其工作任务、内容,按照现代学徒制理念,校企合作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标准等。明确企业的培养方式、内容、期限、费用、双方责任等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业考核办法,将学徒工作业绩和企业评价纳入学徒学业评价标准,确保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范实施。通过与区域电梯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建设核心课程,在核心课建设过程中,体现岗位职业标准和“1+X证书”制度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中,推进“1”和“X”有机衔接。实现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上课与上岗的对接,完成人才培养。

4.实行先学后训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活动,实行学徒在校先学习基本知识、理论,再到企业训练技能的先学后训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其显著特点如下:校方、企业双方共为培养主体;校方专职教师与企业教师(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并实施管理;学生入学后具备校方在册学生和企业在职员工双重身份;学习地点安排在校方、企业方交替进行;学徒接受学习过程中同时承担企业生产任务。第一学年的教学安排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以学校方为主的方式进行。此阶段为学徒开展基本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同时根据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安排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高水平企业教师(师傅)或高级管理人员等对学徒开展电梯产品与技术认知、职业与岗位能力认知、企业文化教育、电梯新技术发展概况等方面的宣讲。第二、三学年,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情况灵活安排授课时间。教学地点可设置在具备教学条件的企业内,学徒分组到各企业轮岗学习,当企业无法提供基本教学条件时(如电脑机房、软件配置等),可设置在校方进行。授课教师以企业教师(师傅)为主、校方专职教师为辅。由企业教师(师傅)带着学徒参加企业的生产性教学活动,其内容与所开设的课程匹配衔接。

人才的培养过程将发生如下变化:教学地点转至企业生产一线,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根据企业生产状况及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校企合作编写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实训安排,共同制定培养规格和考核标准等。学徒接受学院专职教师和企业教师(师傅)组织的教学活动,遵守校方的各项管理规定,遵守企业的安全规范、技术规程、操作规章和劳动纪律等。学校派出专职教师,企业指派技术全面且责任心强的教师(师傅)担任学徒教学工作,学生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校企双方共为教学主体,管理和实施学徒在企业的理论学习和生产技能训练工作。学徒考核评价由学院专职教师与企业教师(师傅)共同完成。学徒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享受一定的待遇,同时必须尽到企业员工的义务。第五学期由校企双方合作开展毕业综合实训课程,在学习培训期间,企业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学徒工资,且工资不低于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内容应紧密结合所学课程内容或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任务。第六学期,在企业开展在岗综合学徒课程,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对企业的忠诚等工匠精神的培养。

5.落实“1+X证书”制度

学业考核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专业知识考试为基础,以工作过程考核为重点,以工作结果考核为依据。部分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用岗位工作任务考核代替课程考核,业绩考核结果也可折算为课程考核成绩,证书的通过情况是毕业资格考核必须具备的条件,鼓励学徒考取各类技能证书。

(三)校企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建設产业学院的校中厂实训车间

在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进行开放共享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深化实训基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实训基地开放共享建设和运营,带动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建设资源开放共享,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6]。为了能够达到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校企合作在南区电梯产业学院内以校方为投入主体共建校中厂实训车间,同时将校方投入的实训设施交由企业用于日常生产并管理维护,教学时段优先用于实训教学,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创造了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保证现代学徒制学生实训正常、有效开展。

2.建设产业学院内产教融合的厂中校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在南区电梯产业学院内以企业方为投入主体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厂中校实训基地,以保证现代学徒制学徒在合作企业轮训岗位学习技能,在产业学院内将企业的生产场所与设施用于教学,引入厂中校的运行模式,学徒分组到企业轮岗学习,实现学徒考核评价由专职教师与企业教师(师傅)共同完成。

(四)校企共同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

依托产业学院校企合作优势,产学研结合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收集、整理、制作并上传学习资源,开发新形态全媒体一体化特色教材,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于专业教学,有力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根据电梯产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合工匠文化和职业精神,对课程内容和结构重新设计,开发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特点的校企共用的工作手册式教材。教材基于岗位工作过程、项目任务等,并结合高职学徒的认知特点,配套信息化资源,形成融入电梯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元素,以“互联网+”思维加入二维码,成套系列的新形态全媒体一体化特色教材。

(五)校企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知识结构特点,依托产业学院内校中厂和厂中校,政校行企协同实施电梯行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年学徒主要是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训练基础技术技能。从第二学年开始学徒搬迁到南区电梯学院到企业进行在岗培养。通过举办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内与合作企业采取“1+N”模式(合作企业通过委托形式与其相关联的几家企业联合承担)对学徒进行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1.第一学年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学徒在第一学年以学校为主要育人主体,企业为辅助方,学校安排理论与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担当他们的班导师,在课堂上培养学徒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在一体化教室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训练基础技术技能,掌握电梯企业生产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同时,电梯企业委派企业高管到校介绍电梯产业、行业发展现状,委派企业师傅进行专题讲座或宣讲企业文化,校企共同指导学徒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2.第二三学年在企业的人才培养过程

待学徒学完第一学年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后,第二三学年可以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的学徒培养模式。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学徒在第二三学年从校本部搬迁到中山市南区国家级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内的南区电梯产业学院学习,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在产业学院厂中校和校中厂内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情况灵活安排授课时间。教学地点主要设置在具备教学条件的企业厂中校内,学徒分组到企业轮岗学习,当遇到企业无法提供的教学条件(如电脑机房、软件配置等),可在产业学院的校中厂实训车间进行,学徒业余时间还可通过网络学习资源完成专业课的预习复习和公共选修课等的学习。授课教师以企业师傅为主,校方专职教师为辅。由企业师傅带着学徒參加企业的生产性教学活动,其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课程匹配衔接。教师、师傅联合培养学徒技能,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 个师傅可带6个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徒熟练掌握每个轮训岗位所需的技能。依托产业学院内合作企业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多元主体紧密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六)校企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以国家资源库建设为契机,开发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专业教育与网络数字技术相融合,引导学徒建立终身学习理念。依托国家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成套系列的新形态全媒体一体化特色教材等资源,并结合企业岗位实践场所,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引导学徒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翻转课堂等,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上课下泛在学习。

1.建设“电梯工程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

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电梯产业优势,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2.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发挥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带动作用,并托“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发以电梯构造、电梯安装、电梯维保为核心内容的电梯三维数字化模拟教学平台[7],推进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以满足学徒随时随地都能获得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校内实训室建设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帮助学徒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的顺利衔接,推动工学交替顺利实现。

3.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印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为全面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质量和课程建设水平,采用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以电梯专业为例,不断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电梯企业职业内容、岗位任务、工作性质等,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网络课程开发,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衔接。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电梯构造与原理》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验收,同时《电梯零部件设计》《电梯维修与维护》《电梯安装工程》《电梯控制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也建成为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

四、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

(一)校企分别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和学徒指导岗位

通过建章立制,学校出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运营经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继续教育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规范有序、有效运转的管理机制,为在产业学院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合作企业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并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员工考核中,同时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

(二)制定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管理办法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印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与企业共同制定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聘任条件、程序、职责、待遇、奖惩等,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充分利用校外人才资源,优化学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为现代学徒制师傅的聘任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

为完善双导师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以电梯专业为例。通过学校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电梯工程项目开发新技术、合作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项目开发能力,掌握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增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企业师傅着重指导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责任心,具备基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组织能力。通过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使现代学徒制培养合作企业聘请的学徒师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使导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数量与学徒规模相适应。

(四)完善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办法

学院出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企业实践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承担带徒任务的企业师傅享受带徒津贴。津贴标准由企业确定并承担。

(五)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

出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试行)》,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支持学校导师到合作企业实践锻炼和开展技术应用开发。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双方积极参与电梯工程相关科研项目,组织省、市级教研教改、科技计划、科学研究项目或课题的立项申报与结题,学校导师主动承担相关的技术研发、攻关等服务项目,主持或承担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大大提高了科研能力与水平,科研成果丰硕。

五、具有电梯行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成效

进行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依托产业学院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政校行企协同实施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有效破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的突出现实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通过产业学院这个平台将“政、校、行、企”系统整合到一起,基于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開发专业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使产业学院内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教学资源等得以开放共享,对产业学院的校中厂、厂中校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规划,建成满足现代学徒制学徒轮岗学习需要的实训车间,开发电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电梯三维数字仿真实训教学平台,研发生产实训教学设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国家教学资源库、国家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进行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推动校企共建,引导双导师团队进行创新性的科研实践研究,校企共同将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项目,进而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于学生高质量就业,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文,赵鹏飞.广东特色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12-14.

[2]欧阳育良,吴晓志.政府有效介入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0):64-69.

[3]易雪玲.高职教育“镇校合作”办学的理论基础与体制机制创新[J].职教论坛,2013(10):29-33.

[4]肖伟平,姚晓波.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7):45-48.

[5]万伟平.基于产教融合的“镇校企行”合作办学模式实证研究——以中山职院专业镇产业学院建设为例[J].职教论坛,2015(9):80-84.

[6]殷勤.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放共享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9(6):19-24.

[7]殷勤,肖伟平.电梯三维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5):162-165.

(责任编辑:张维佳)

Abstract:The research is done on the successful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pilot program in Zhongshan Polytechnic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governments.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it is hop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s training model and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re to be solved. The refor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s training model can be fully promoted relying on industrial colleges

Key words:industrial colleges; modern apprenticeship; operating mechanism;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Elevator College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运行机制现代学徒制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