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智慧语文课堂

2019-11-26封其慧

教育界·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封其慧

【摘要】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软实力,如果教师能够运用良好的教学策略,不仅能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中更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智慧语文课堂,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智慧课堂

教学策略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术语,广义的教学策略,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的教学策略,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指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订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好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度,而且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觀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那么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并把它运用到语文课堂中,进而彰显语文课堂的智慧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设立问题情境,调动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出现开小差、交头接耳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学习时缺少动力。所以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立问题情境

通过设立问题情境这一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教师会使用课件演示部分名胜古迹的图片,这时学生会被图片吸引,教师相机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喜欢哪些名胜古迹呢?咱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大家畅所欲言后,教师会选择一位小代表来说一说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这时大家的学习兴趣高涨,接下来教师会导入《埃及的金字塔》这篇文章,提示同学们站在作者的角度来阅读文章。当学生认真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是作者,现在处于埃及,面前就是金字塔,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想怎么样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呢?”还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会感同身受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时候的课堂完全进入了活跃的状态,即使有学生起初不是很感兴趣,但这时候也被大家给带动起来了。所以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旦被激发起来,这节课也就能很好地进行下去了。

2.多媒体的运用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内容用图像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瞬间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会睡觉的植物》中,教师用多媒体的动画,把三叶草白天展开叶子,晚上睡觉的形态表现了出来,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带着寻找答案的心情,积极阅读课文内容,向课文探寻答案。 接着教师播放蒲公英与胡萝卜花睡觉的模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孩子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认识了更多的植物,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养成了积极学习、努力探索的好习惯。

3.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就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比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教师首先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对家乡是什么感情。接着教师用饱满的激情朗诵:“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让学生们带着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带着满腔的情感学习课文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教师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就能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

在语文教学中,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进而导致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如果让学生也参与教学过程,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而创立问题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让他们去探究学习就是很好的方法。

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平等——构建民主氛围

我们都知道师生之间要注重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另外,如果一个教师拥有教学智慧,再加上师生之间的平等相处,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下,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与文本作者达到共情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感知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接着教师跟着背景音乐有感情地引读,让学生感受眼前的几幅画面,接着询问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受。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诗歌,所以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回顾诗歌和叙述文文体的不同。第三步,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整体感知。“我们爱你啊,中国,究竟爱中国的什么?”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小部分,然后每个部分起个小标题来概括,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感受对祖国的爱。由于要体现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以教师会找几个平时表现好的同学来分段朗读,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聆听,一起感受。

从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是有感情的个体,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而民主平等的课堂,更能构建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的差异——尊重个性发展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要注重个性的差异,尊重个性的发展。

1.注重个体差异

每位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尽相同,有的文字功底深,有的知识面广,有的思维敏捷。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要做到面对全体,照顾个别。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同一主题确定不同的目标,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对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课文基本内容,說出其中心思想,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语句,诵读课文等;对普通学生,则加大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内容,更要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感想;而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教师要提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还要他们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视野,并模仿性地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写出一篇短文,提高写作水平。

2.尊重个性发展

同样的问题,每个人的见解不一样,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历史典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阅读文章,感受故事的整体脉络,这样有助于他们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能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小组讨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选出代表来说一说。这时候大家都对文章中的人物很熟悉了,接下来教师会提出问题:“同学们,针对这篇故事里的人物,你们都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他?”这时候,大家各抒己见,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后,从喜欢刘备的同学以及喜欢其他人物像诸葛亮、关羽、张飞的同学中挑选出几个来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把这些人物演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彰显出了人物的性格色彩,同时,也表现出了学生自己的表演特色。

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他们中的任何一员,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人,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每个人更好地进步。

此外,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善于用眼观察学生的积极表现,善于用耳聆听学生充满灵性的语言,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示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赞赏,善于用嘴启发学生发言,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掌握时机,给学生以正面评价。教师不能吝啬表扬,因为中肯的赞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它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有时候,赞赏就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有很多,在语文课堂中优化教学策略,更能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策略,都要融入教师的真实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融入真实的情感,实现智慧语文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胜.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30,132.

[2]李瑞兰.缤纷互动,丰富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简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44-145.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