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雀东南飞》疑句考析:关于“兰家女”的解读

2019-11-26

文学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兰芝焦仲卿孔雀东南飞

雷 亮

一.千古疑句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是乐府名篇,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或《为焦仲卿妻作》,其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在中国诗歌史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诗中女主人公刘兰芝聪慧、美丽,她为了追求爱情和自由,敢于反抗封建礼教,为爱情而牺牲,让人可敬可叹。后人所撰写的序言交代了故事梗概: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但文中的一段话“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的理解非常困难,其解读历来比较有争议。很多人认为,这是作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本诗的“白璧微瑕”式的缺憾[1]。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二)也收录了本诗,课文注释中也称此段文字暂无法解释。很多大中专语文教材和古诗文集中也收录了此诗,在这几句诗的解释上,要么认为此处有内容的错漏;要么有一定解释,但多为猜测,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这个疑句成为了千古奇案。

二.前人解疑

针对这个疑句,不少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展了考证和研究,众说纷纭,观点各异。讨论的重点在

于这里的“兰家女”所指何人。

1.文字错漏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此处仅仅是因为原始文本在流传刊印过程中逐渐发生错误或遗漏,后人沿袭了这种错漏。他们认为“兰家女”原本的文本表达应是“刘家女”或者“兰芝女”。只是因为在传抄(或刊印)的过程中错把“刘”字写(或刊印)成了“兰”字;或者把“芝”字错写(或刊印)成了“家”字。但这种解释只是一种主观推测,无说服力,而且古体的“兰”和“刘”分别写作“蘭”和“劉”,差异太大;“家”和“芝”字古今字形基本一致,也有较大差异,不太可能抄错混淆。

2.兰芝姓兰,不姓刘

俞平伯等人认为刘兰芝“姓兰名芝,非姓刘而名兰芝”[2]。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也持同样的观点[3]。其理由是,刘姓一说只在序言里提及,正文部分从未出现过,而序言是后人添加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发生的时间是东汉建安年间(公元200 年左右),而公元六世纪左右编成的《玉台新咏》是现今人们所知的最早编录这首诗的文献,诗前的序言应该是此书的编者所添加。据此,他们认为序言中出现的“刘兰芝”,是在“兰芝”前加上了“刘”姓,原因可能是序言作者认为“兰芝”为名而缺姓,便主观上添加了刘姓这一常见姓氏。

他们的依据有二:一是,古代辑书者在不知故事人物的姓名或自认为人物姓名不全时,会随意安排一个常见的姓或名,以提升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可读性;二是,俞平伯等人着重提出的一个观点,即正文中刘兰芝的自述性文本中都是以“兰芝”自称,而古人在长辈面前出于尊敬,称呼自己时不可用“吾”“余”等称谓,而是自道姓名,因此断定“兰芝姓兰”。但这种说法历来遭到很多人的反驳:一是此推论过于主观大胆;二是古人在长辈面前会自称其名,但不会连名带姓。

3.指另一兰姓人家的女子

持此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刘兰芝被遣后,自誓不改嫁,但县令和太守纷纷遣媒人来提亲,其中太守竟然派郡丞和主薄为媒。刘母按女儿“誓死不嫁”的心愿来回绝媒人,作权宜之计介绍另一“承籍有宦官”的兰姓人家之女给太守媒人。但这种解释使得上下文更加矛盾,与下文的媒人并未离开并继续应答:“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的事实相冲突。因而此说法也得不到广泛认可。

三.“兰家女”的诊断

笔者通过文本分析,并考据《楚辞》、《文选》、《玉台新咏》等文献和古代诗词,剖析“兰家女”的真实所指。

(一)文本分析

1.多才的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一诗的开篇说话的第一人便是刘兰芝,她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古时候,特别在汉代生产力还比较低下的情况下,一般农家女子不可能有条件学习诗书礼乐。尤其是作为本是演奏宫廷雅乐的箜篌,民间演奏者必定是有良好的家风和经济条件的人。由此可以推知,刘兰芝家即便当时已经不是官宦之家,但一定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

2.高傲的刘兰芝

刘兰芝在经受尽婆婆的“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百般刁难之后,决定忍痛割舍她和焦仲卿的甜蜜的爱情与婚姻,毅然反抗封建礼教的迫害。一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显示了她性格的倔强和思想的独立。这种自请遣归的诉求在封建社会实在是一种石破天惊的行为,非普通百姓家的女子所能做到的。尽管焦母对刘兰芝多有不满,且已是“吾意久怀忿”,却并未主动提出让儿子休妻。在儿子“何意致不厚?”的责问和“终老不复娶”的威胁面前,焦母的怒火被点燃,执意要求儿子休妻。但从话语中分析,她只是认为儿媳妇“无礼节”和“举动自专由”并没有提及刘兰芝的家世配不上焦家。因此可以再次佐证刘兰芝是名门之后,她受教育程度高,无门第弱势,性格独立、刚强。

3.丰厚的嫁妆

通过文本研读我们得知刘兰芝的陪嫁嫁妆可谓“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刘兰芝返家前决定将出嫁时的嫁妆留赠“后来人”,自述道:“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古时候的布匹和丝绸既是一种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也是一种仅次于贵金属的硬通货。布帛象征着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陪嫁物的丰俭则能彰显出嫁女子的门第高低。

4.文本分析结论

依据以上文本分析的得出的三点信息,我们可以推知“兰家女”即指刘兰芝。因为刘兰芝的素质、性格都具备名门之后的特征,刘家的财力和名望也是焦母无法否认的。而且通过文本细读可知刘母是一个很开明、善言辞的家长,这更说明了刘家的不一般。综上,刘兰芝符合“承籍有宦官”的“兰家女”身份。

(二)文献考据

1.作为香草的兰

兰草(兰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草一般象征雅洁高贵的品质或用以修饰美好的事物。屈原首开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用以指代忠贞贤良之士。如《离骚》中的诗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中的“蕙”和“茝”都是指的香草,代指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理想。自此,在中国文化中,香草、兰草被广为用作美好事物的象征或修饰,如:乐府诗《涉江采芙蓉》中的“兰泽多芳草”,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苏轼《赤壁赋》中的“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逆流光”。

2.“兰”字的广泛使用。

在古文中“兰”常常被活用成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从人到物都可以用“兰”来加以修饰限定,这在文言文的日常词汇中多有体现。例如,兰室指女子闺房或文人的书房、雅室;兰客指良友;兰夜指农历七月初七日夜;兰章指华丽的文章;“兰舟”是对船的雅称。“兰”也运用在成语中,例如“兰心蕙质”,“兰”和“蕙”喻指女子的贤淑品质;“义结金兰”中的“金兰”指朋友间感情投合。因此,很多美好的人、事、概念都可以冠之或代之以“兰”字。

3.疑句中的“兰家”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合情合理地推出“兰家”的实意应为:芳馨美德之门,仕宦修洁之家。这个称呼既是郡丞对刘家尊称,也是对刘兰芝的出身门第、才华的认可。此前刘母以“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为借口,回绝了县令所遣之媒人,所以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郡丞在替太守儿子做媒之前,必定会查证刘家的门第和刘兰芝品性。而郡丞“言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的表述并没有得到刘母的反驳或辞让,她只是无奈地表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也就默认了刘家“承籍有宦官”的事实。袁卫华等人也认为“古代等级森严、讲求门当户对,如果刘兰芝是一个平民百姓家的女儿,当初府吏的母亲也不会同意他们成亲,之后的县令、太守也不可能派人提亲。”[5]因此郡丞口中的“兰家”指的就是刘家无疑。

根据分析文本、考据古代文献可知,“兰家”既是一种尊称,又是郡丞(媒人)对刘家“承籍有宦官”的门第的肯定。文中“兰家”即相当于“贵家”、“贵门”、“贵府”等,“兰家女”就是指的(“贵府之女”或“贵家之女”)刘兰芝。

猜你喜欢

兰芝焦仲卿孔雀东南飞
隐秘的心事
Blooming Air春风轻舞,妆彩飞扬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兰芝LUCKY CHOUETTE时尚定制版
兰芝发布最IN试妆APP《K妆美人镜》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徐恒瑜连环画《焦仲卿妻》选页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
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