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发展策略

2019-11-19高晗

声屏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全媒体播音主持发展策略

高晗

摘要:当前全媒体环境下,对于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地方高校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与时俱进。在全媒体环境下推动播音主持教育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方式,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文章主要从全媒体环境给播音主持行业带来的挑战、地方高校播音主持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未来地方高校播音主持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  播音主持  发展策略

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媒体从业者提出了“全媒体战略”或“全媒体定位”。《童子问易》给“全媒体”的定义是:“所谓全媒体,就是数和象在天、地、人之间变动和周流而建立的备包有无的媒体形式。”

全媒体环境对于播音主持行业提出的挑战

媒体间全面互补、全面互动以及全方位融合对播音主持行业提出了诸多挑战。受众对于信息传播的要求提高,也促使了播音主持行业实践的多样化形态,其中最有冲击力的是以下三种。

非科班主持人的出现。目前的全媒体发展环境下,播音主持行业的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科班主持人,更多的非科班主持人出现了。

在当前信息环境下,受众对于信息传递的要求更多,传统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在知识方面的劣势凸显出来,而非科班主持人既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兼具播音员主持人的功能,给受众带来更专业化的信息,所以更加受到受众的欢迎。这些在某一方面具有专业知识或者权威地位的非传统主持人“语言领袖”的出现,比如作为收藏家、古董鉴赏家的马未都,从最早出现在受众视野的《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人,到后来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脱口秀《都嘟》主持人,以及现在《圆桌派》固定嘉宾主持,受到了受众的追捧和肯定。

而除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语言领袖”外,对于受众有着强大号召力的明星也开始分科班出身主持人的蛋糕,当前大众电视节目审美偏娱乐化的趋势促进了真人秀节目的盛行。这些节目和明星各取所需,明星提高了出镜频率刷了大众的存在感,节目依靠明星的号召力提高了收视率,这种双丰收的局面让科班主持人的存在变得尴尬起来。

直播模式的盛行。当前受众在信息接收上呈现偏兴趣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受众没有很多的时间去观看定点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更愿意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搜索自己关注的兴趣点,观看Vlog、短视频形式的主播节目。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将播音员主持人的准入门槛拉低,造就了一大批网红主播。这些主播并不需要科班主持人的专业技巧,只需将自己作为一个商品进行包装打造推出去即可获得关注。受众并不接受高强度的信息传播,而更享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放松精神的快餐式甚至是垃圾式的信息输出。受众已经看惯了科班主持人的标准化样态,转而更加关注多元化、多样化的播音主持業态。

AI技术崭露头角。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在媒体行业领域的应用也越发广泛。与传统科班主持人对比,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行业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

一是工作效率高。传统主持人有着人类的极限,无法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虚拟的AI主持人则可以长时间工作,不用休息,同时可以进行大数据的运算,高精准度的表达。

二是成本低。传统主持人每一个信息的传播需要精力、时间的投入,要给予相应的福利或者经济的补偿,而AI智能只需要编程及基本的电力输入即可;

三是声音和场景的高度还原。对于已逝的优秀配音员和主持人,想要再次听到他们的声音依靠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实现。还有在低端的语音输出上,比如高德地图等的语音播报上可以运用人工智能完成对于众多人物声音特点的捕捉重现。另外对于虚拟场景的适应上,比如重现极端恶劣环境进行播报或者演出,人工智能自然更胜一筹。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播音主持教学出现的问题

全媒体环境已经对播音主持行业提出了诸多挑战,但某些地方高校播音主持的教学模式还是一成不变,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情况自然不理想,目前地方高校播音主持教学呈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理念落后。在播音主持教学的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的方向确立上有些狭窄。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目前对于本学科的定位还局限于培养能够胜任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依然是针对播音员主持人岗位一一确立的。但当前新媒体时代,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播音员主持人职位,很多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这种学科定位下,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产生惶惑之感,认为就业的选择太少,对于专业的学习热情下降。播音主持专业说到底是教人如何说话、如何和人沟通的专业,那么培养的方向就不应当只局限于传统的播音员主持人岗位,而应放眼于媒体人进行思考,所有需要与人沟通、讲究说话技巧的行业都可以成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的选择。播音主持专业应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于当今全媒体环境下的发展。

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高校播音主持教师依然将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上,而忽略了综合素养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就业之后很快就会出现不适应社会的状况,在不同的情境下不知道如何进行话题把控,不懂得如何驾驭节目,不明白应怎样进行舆论导向的引导,再好的声音若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早晚会被岗位所淘汰。

教学内容陈旧。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还是沿用了中国传媒大学最初的教学体系。大一是普通话语音发声基础;大二是有声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大三是广播电视作品演播,出镜记者采访报道技巧,广告配音、纪录片配音,以及后期制作;大四是课程拓展及实习。在课程的设置上,会出现重复和交叉,课程设置略有些滞后,实践应用全部集中在大三大四,大一大二这段对专业热情兴趣高涨的时间少有实践应用的课程设置。这样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在大一大二缺乏相关知识的补充学习,比如后期制作的技巧学习,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时,发现自己很难独立完成,也会影响他们的实践积极性。

在教材的选用上,使用的是比较陈旧的经典教材,其中的稿件十几年不换,对于新媒体的内容涉及很少。在具体的教学重心上,也是集中于有稿播读技巧,对于无稿演播和即兴表达练习较少,学生比较感兴趣且当下较为具有发展前景的课程如影视剧广告配音、表演、形体等安排很少。学生不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积极性和热情都受到很大打击,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会呈现缺乏个性化、辨识度较低的情况,很难与市场接轨。

另外,目前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对于新媒体的应用知识相对缺乏,而且由于各高校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投入有差别,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设备也相对较为落后,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最新媒体设备应用的讲解,学生自然也无法掌握最新型的演播室操作和人工智能应用。

教学模式单一。当前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三个部分构成,讲授理论知识的大班教学,练习为主的小班教学和部分课外实践辅导。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与实际案例的结合不够紧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还是以教师知识的输出为主,很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小班教学的练习也多是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学生模拟现有的成功案例,学生复制已有的节目模式或者演播样态,追求的是形式的统一标准,缺乏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导致学生只会模仿,不会创造,没有个性化的风格特色,很难在就业市场具有竞争力。

在学生作品的评价体系上,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以往的教学模式,由教师的审美取向决定学生作品完成的优劣,而大多数教师对于新媒体环境的研究不足,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可能在评判上有失偏颇,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损。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播音主持教学的改进策略

当前的全媒体环境对于播音主持行业提出了更多要求,相应地,高校教学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适应全媒体环境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理念、内容、模式三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从教学理念入手。首先,增强专业自信。在当前全媒体发展趋势下,受众的审美标准都在逐渐提高,受众不再只是满足于简单的信息接收,对优质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需求在逐步提升,所以大家应该看到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在增加。蛋糕在变大,抢夺蛋糕的人也在增多,但相较于之前提到的三个挑战,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优势还是存在的,相较于非科班主持人,播音主持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需要过渡的时间,可以更快地适应,也有更好的素养去保证职业生涯的长度;相较于直播平台的网红主播,科班出身的人才可以有更优质的内容输出,不至于落入庸俗,符合受众渐渐增长的审美需求;相较于人工智能,就像凤凰卫视吴小莉说的,“机器人会替代我的体温,但不会替代我说话的温度”,人工智能可以做到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即使大众对于人工智能声音的宽容度高,但机器毕竟是机器,还是不能做到人类在语言中温度的传递,也不能替代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在人格魅力方面的彰显。因此,播音主持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应正视学生的疑问和担忧,告知学生在全媒体时代应该提高自信,因为机遇和挑战并存。

其次,打破专业壁垒。全媒体时代下,播音员主持人的准入门槛在降低,只要有手机,每个人都可以发声。那么播音主持的专业技巧就无用了么?恰恰相反,播音主持的专业技巧反而是更加普遍地应用了,虽然每个个体都可以发声,但是面对庞杂的信息和声音时,受众会更加关注优质的发声。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定位上应该更加拓宽,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谓一专多能,在高校教学中,可以打破专业的壁垒,将更多的学科和播音主持进行融合,让播音主持專业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每个行业的发声者,也可以将播音主持作为公共课进行推广,让每一个学科的同学都能学会为自己发声。

从教学内容入手。首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之前高校教师注重培养的是信息的传递者,作为一个中介,需要声音甜美形象美好,但在现今局势之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应将培养目标从中介到生产者过渡,不仅需要声音形象的调整,更要注重是综合素养的提高,人文情怀、媒介素养、普世价值,都是培养的重点所在。受众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更有温度的传递者、信息的生产者、价值的引导者,这些不仅是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加更多人文学科的课程学习,拓宽知识领域。在本学科的技巧传授上,可以相对弱化高强度的基本功练习,强化对于逻辑、情怀和文化积淀的认知和表达,增加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知识拓展,培养学生媒介素养,强调学生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意识,注重对于舆论导向的认知和把控能力的培养。

其次,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和技术学习。在当前全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个性化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能模仿,终将被人工智能淘汰,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要培养不会被替代的品牌。现在地方高校开始意识到思维训练方面课程的必要性,适当在教学中增加思维训练的比重,通过对于各种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不仅可以流畅地有稿播音,更重要的是做到出色的无稿播音和即兴表达。当前环境下,技术也是推动电视节目发展模式的动力,所以应加大对于设备和师资的投入,让学生能及时地接触到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得到专业的培养和训练。要让学生不仅局限于单一的主持人定位,而且从多角度出发,可以独立完成一档节目的开发与制作。

从教学模式入手。首先,改进教学模式。“大课+小课+实践”的传统播音主持教学模式放在当前来说,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还略显不够,应当将重心由教师的讲解点评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来,从原来的集中力量补短板转移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增加更多实践环节,利用新媒体平台,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互动的学习乐趣。在教学方法上更多采用项目教学法,提出一个个项目,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播音主持作品的创作能力。同时多举办校内活动和汇演,增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实习历练机会,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其次,优化评价体系。在教学成果评价体系方面,结合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形成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效果不单单从书面的考察中体现,同时也体现在学生的实践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新媒体平台诸如微信公众号等发布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从更广泛的社会评价中,树立专业自信,激发创作灵感,结合反馈促进更好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全媒体发展的环境给播音主持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应遵从环境的发展、市场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高校教师应从理念上有所感悟和突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革新与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出更加适应未来全媒体发展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基金项目:2017年度许昌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地方高校播音教学的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CU2017—ZZ—001)]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栏目责编:邵满春

参考文献:

1.秦丽丽 :《全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9)。

2.姚喜双 :《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语言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年版。

3.张丽君 :《 人工智能时代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科技传播》,2017(23)。

4.吴 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猜你喜欢

全媒体播音主持发展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播音发声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及矫正方法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