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9-11-16罗桂兰

今日财富 2019年2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院校互联网+

罗桂兰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被普遍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会计行业,受“互联网+”的影响更大。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变革。

一、引言

“互聯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指的是一些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大数据来实现传统行业的创新与升级,最终给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稳中求近,而会计人才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优秀的、高精尖的会计人才是社会需要的。

二、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教学也走进了我国各大高校中去,当然也融入到了会计专业的教学中,但是会计专业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数都在台上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学生失去了课堂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并且在大学里环境比较宽松,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会很多。教师很少有“互联网+”思维,也很少用互联网的方法去给学生讲课。并且由于“互联网+”刚刚发展几年,而学校里的很多会计专业教师都是高龄教师,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不是很容易,变革老教师那么多年的教学方法还是有难度的。尽管有一些青年教师的引进,他们在积极地运用“互联网+”,但是由于数量少,在整个会计教师队伍中占比会较小,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太大改观。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如果教师缺乏互联网思维,不会运用互联网手段教学,那么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

(二)滞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如今的社会中,很多毕业大学生在不断地输出,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招不到所需要的人才。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挑剔薪酬、工作环境等等,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达不到企业的招聘标准。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错位的。会计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所以一些院校他们培养的人才就缺少了更多的实践,出现了院校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状况。高职院校毕竟是学校,所以对“互联网+”对未来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并不能完全认识到位,这也是原因之一。高职院校要改变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院校硬件设施不到位与课程安排不合理。高职院校的发展很多依靠政府资金,以及院校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其实是会出现缺少发展资金的状况,这就容易出现学校硬件设施不到位,无法及时更新的问题,这也是制约学生了解“互联网+”的一个原因。学校的课程安排不能及时跟上复杂变化的社会需求。很多院校他们过于重视理论,而缺少让学生去创新实践的机会,一些关于“互联网+”的更专业的知识很少了解到。所以必须改革学校的硬件设施与课程安排。

(四)产教结合不到位。在我国高职院校培养方案中,政府、学校、企业这三方的合作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三方合作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呈现出一个很好的效果。三方如果有一方在发展“互联网+”方面落后,那么“互联网+”就会很难真正融入到会计教学中去。很多企业与学校合作,但是却很少提供行业专家走入课堂为学生授课。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生,那么在未来高精尖的会计人才会十分紧缺。

(五)学生自身学习的惰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就退缩,然后就很难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这样久而久之学习的惰性就会越来越大;也有的学生是因为外界对他们的吸引力太大,所以在面对会计的学习时就会非常懒散,态度也不认真。这些学生其实他们是没有意识到会计这一门学科到底在未来社会上有多大的竞争力。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改变教师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模式。首先,院校可以多招收一些优秀而又专业的青年教师,为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这样一来,学校在改革的时候阻力会小一些。要让青年教师多为学生讲一些关于“互联网+”的知识,为学生打开“互联网+”的知识之门。其次是针对一些改变意识不强的教师,可以多给他们一些“互联网+”的培训,让他们多了解“互联网+”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慢慢改变他们的思维。然后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一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讲解知识,要学会让学生思考问题。比如教师要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各个小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教师再对他们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很高,他们会容易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在课上,一定要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换想法,这不仅能够让他们的思想得到碰撞,开阔思维,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每个小组为他们分配一个经济知识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最后在进行评比,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也可以模拟商业上的场景,让他们有更真实的、作为会计人员的体验。

(二)以市场需求为准,改变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做出改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大方向,起着总的指导作用。既然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那么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按照“互联网+”的标准制定。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做账报账是主要任务,但是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运用云技术进行线上做账、报账和审账。所以既然市场提出了要求,我们就要以他们的要求为指向标进行改变。高职院校要制定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互联网+”在会计专业中的地位,一定要给学生输入适应社会需求的意识。

(三)更新院校设施,调整课程安排。既然高职院校要推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那么其硬件设施就要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对于课程安排,可以搭建“互联网+”会计教学平台,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设置:一是,通过网络平台,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使师生互动可以更加有效。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都在课上,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课下学习中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那么在网络平台上就可以及时找到老师进行解答,而传统模式下,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就会很不方便。二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传统的校企合作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毕竟企业的人才资源在时间上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去跟学生做线下交流时不会那么频繁。利用这个线上平台,就可以及时地处理业务,也能为学生讲一些社会上的会计知识。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资源非常丰富,那么就应该为学生所利用,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四)三方有效合作,巩固“互联网+”的实施。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在“互联网+”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中要时刻保持一致。政府为学校提供政策支持,企业要多为学校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互联网+”的学校氛围与环境。

(五)学生自身提高学习意识。学生自身要意识到危机感,毕竟会计专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压力很大。一些高精尖的、具有“互联网+”能力的会计人才才能在未来的企业中得到发展机会。在安逸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失去斗志,所以要让他们时刻保持危机意识,自觉学习。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职院校希望通过改变人才培养方案、改变教师授课方式等这一系列措施,为培养出综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而努力。(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院校互联网+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