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产业扶贫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9-11-16公琪琪潘志刚

今日财富 2019年28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贫困户

公琪琪?潘志刚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新疆作为全国贫困发生率较高省区之一,到2020年实现全疆两百多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任务艰巨,必须加快推动新疆产业扶贫,培育壮大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经济实体,为新疆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提供重要物质基础。

一、新疆产业扶贫基本现状

2017年新疆共有44.38万贫困人口、331个贫困村、3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2014年-2017年,新疆累计完成减贫总任务的52%,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22.84%下降至2017年底的11.57%。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了一批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化市场主体,带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二、新疆产业扶贫存在问题

(一)项目缺乏科学规划

产业扶贫缺乏统筹规划,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存在 “三重三轻”现象。一是重生产、轻市场。大多数扶贫产业注重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在产品市场方面开拓力度不够,导致产品销路不畅。二是重建设、轻经营。新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较大,对其运营重视不够,导致带动性不强。三是重项目、轻效果。新疆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对项目高度重视,但缺乏有效的项目运营和管理机制,导致很多产业扶贫项未能真正达到扶贫效果。

(二)骨干力量培育力度不够

新疆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劳动就业意愿和能力不足、对本地骨干农民的培育重视度不高等问题,带动就业和增收难度大。同时,贫困地区缺乏特色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引进、留住人才困难。

(三)扶贫产业低端化问题突出

新疆产业扶贫项目普遍存在规模小、附加值不高、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且大多是为短平快项目,缺少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引领。例如,在特色农业扶贫产业项目上,普遍存在跟风复制、产品单一等现象,致使农产品市场风险加剧,导致贫困户极易受损返贫。

(四)市场主体整体发展不足

虽然新疆拥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带动人三类市场主体,但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发展不足等问题,导致市场主体在产业扶贫中带动群众增收能力弱。

三、新疆产业扶贫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重点领域产业扶贫力度

1.依托特色农业结构性调整助推精准扶贫

加快实施粮棉高产稳产田建设带动工程,加快推动林果业改造步伐,推进农作物结构性调整助力精准脱贫。落实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大力发展优质牛羊肉等特种畜禽养殖,创新养殖业发展新模式带动精准脱贫。以贫困县市为重点的庭院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庭院经济。

2.加快发展新疆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精准扶贫

一是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新疆贫困地区现代农业,支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等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二是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就业。依托丰富劳动力资源优势,打通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重点发展印染、家纺、织造等产业,着力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承载力。三是加快发展电子产品加工组装产业。扶贫探索制定支持新疆发展电子产品加工组装产业的优惠政策,支持电子产品加工组装带动当地就业,助力精准扶贫。四是加快发展民族医药产业扶贫。依托新疆丰富药用植物资源,重点发展民族药材人工种植等产业,解决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就业。五是加快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扶贫。重点发展手工地毯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加工业,使民族特色手工业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3.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撑精准扶贫

支持农林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新型流通服务业。发挥“互联网+”在新疆贫困地区促进作用,探索支持贫困地区电商服务中心等电商平台建设。依托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特色,组织和引导贫困群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配套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项目,快速带动贫困户增收。

(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式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围绕新疆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积极推行“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组织形式,引导建立农民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推行盈余分配、股份分红、二次利润返还、“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辐射带动贫困户或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使贫困户分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值收益。

2.恩科模式

按照特色鲜明、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新疆特色乡镇发展思路,配套建设特色鄉镇小微产业园区或乡镇产业扶贫园区,完善园区产业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来小微产业园区投资兴业,形成“公司+卫星工厂+村(户)”、“总部基地+卫星工厂+农户”等新兴产业模式或前店后厂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就近地就近就业,吸纳贫困人口就近转为城镇居民,推动各民族嵌入式居住和融合发展。

3.合作互助式

从实际出发,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因地制宜,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以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合作社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家庭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推进新疆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地区依法兴办农民合作社,组织带动贫困户利用当地产业优势发展生产。

4.电商带动式

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将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扶持新疆特色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和孵化基地,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支持供销、邮政以及大型流通、电商企业建设农村电子商务配送网络,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支持。

(三)加快引进培育市场主体,提高扶贫产业带动力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本土企业发展壮大。针对各特色产业全国主产区和对口援疆省市,以“大产业招大商,小产业招小商”招商思路,围绕扶贫产业引进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定点瞄向农业产业化能人和当地小老板招商,带市场、带技术来疆创业。

(四)打造优质品牌,提升扶贫产业价值链

以抓基地强品牌为抓手,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和绿色产品,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提高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市场价值。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力度,全方位开拓市场,打好绿色、生态、有机牌,形成品牌优势。

(五)加大财政支持,多渠道、多主体保障产业扶贫

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入驻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贫困人口就业补助。积极争取商务部、财政部支持新疆深度贫困县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动商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疆农村无业青年、返乡大学生通过电商就近就业创业。

(六)优先保障落实脱贫产业发展人才支持

实施边远贫困县市人才支持计划和科技人员专项计划,落实选派人员和培养人员补助政策。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优先培养使用在复杂地区和艰苦条件下锻炼成长的干部,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制定并落实援疆干部留疆的政策措施,建立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贫困地区和艰苦岗位流动、向扶贫一线流动的激励机制。(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隐形贫困人口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