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教学:从习以为常到别出心裁

2019-11-07沈晓新姚志宏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日常教学背诵

沈晓新 姚志宏

【摘要】语文教学中日常做的工作有指导学生抄写、默写和背诵,如何有效改进工作方法,让学生积极记忆、科学记忆、有效记忆是教师需要思考的。摘录式抄写、记忆式默写、接力式背诵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之后的改进策略,让日常不再平常,从中发现优劣,并别出心裁,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关键词】日常教学;抄写;默写;背诵

放眼当下的语文教学,新鲜的理念层出不穷,可是如果没能和日常教学实践相契合,注定不实用。语文日常教学做的工作有哪些呢?除了上课和做题,最常见的就是抄写、默写和背诵了。可以这样说,抄默背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三板斧”。日常教学中,要有效改进学生的抄写、默写和背诵方法,让学生积极记忆、科学记忆、有效记忆。

一、摘录式抄写:给抄写自主空间

抄写是最常见的语文记忆练习形式,语文作业大多离不开抄写。这种相对简单的形式让人觉得抄写就是一抄了之。其实不然,简单的背后往往存在着误区。

(一)只顾词语不顾句子。

抄写作业中,抄写词语的比例占得最多。语文老师在初读课文后会让学生划词语,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划词語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语文老师工作是否认真的标志。可是对于句子,老师却视而不见。句子的抄写分量不足,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二)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抄写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是数量问题,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机械化的重复抄写不一定会带来熟能生巧的效果。数量的增加,学生的书写和正确率必然会有所下降,但老师却不可能逐字逐词批改,浏览式的批阅会让许多错误隐藏在其中没被发现,从而错过了纠正的时机。比如一个生字第一遍写错了没及时发现,那么抄的遍数越多,就等于巩固了“错误”,纠正起来难度就大了。

(三)只要统一不要个性。

抄写的客观性,决定了只要抄写正确即可,再附加一些书写美观、卷面整洁、格式规范的要求。老师希望学生的抄写能跟印刷品一样整齐划一,甚至以学生的抄写格式不符为理由要求学生重新抄写。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在刻板的要求之下逐渐消失了,他们可以不用思考,甚至可以不用知道他们抄的东西是什么。

枯燥无味的抄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面对抄写的泛滥,笔者想到了与抄写渊源很深的摘录。相较于传统的抄写作业,摘录因为有自由的空间和个性的创造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学生喜欢自由选择,就像自助餐总是受欢迎一样,能不能把摘录和抄写结合一下呢?

当拿到一篇课文后,由老师划出一部分基础词语和句子,学生抄写完成后,自主摘录文中的其他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为了鼓励学生,老师可以在其摘录的优美词句下面圈画,并交流分享,最后形成班级公认的优美词句榜。这时再让学生进行抄写,感觉就不一样了。首先,学生开始关注句子了。比如学习了课文《烟台的海》后,学生就摘录了文中描写海的句子:“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其次,抄写的数量减少了,很多词语是被学生主动发现的,而摘录一般只需要抄一遍,默写的正确率却并没有下降。再次,学生的个性化抄写有了飞跃。学生会自己归纳摘抄的类别,并加以整理,比如分成写景、写人、状物等。一本态度认真的抄写本,不亚于一本好的摘录本。

二、记忆式默写:还默写自然面目

小学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对词语的掌握,而检查学生掌握词语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默写。传统的默写方式是不考虑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理解,也不考虑学生能不能正确运用,只要会写就完成任务。默写词语时,传统的形式是一人报词语,学生听后把相应的词语写出来,对错与否一目了然,操作简单,用时简短,批改方便。可这样的默写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沦为听写,这真的就是默写的唯一形式吗?翻阅《现代汉语词典》,默写一词的释义为:“凭着记忆把读过的文字写出来。”由此可知,默写并没要求一定要有人发音或朗读,学生来笔录。默写无意中变为听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妨碍了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一)割裂了词语的整体。

听写时,词语常常是从文中剥离出来单个呈现,学生听其音,忆其形,落到纸面上的只是一个个单纯的字符。学生会写的只是该时间段内听到的这个词的外形,并没有真正内化这个词的涵义,更谈不上积累和运用。比如听写一些相对生僻的词语时,如果教师不把词语所在的句子提示一下,学生就会陷入迷茫。脱离整体的记忆注定只能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一旦丧失了外部特定的环境,必然暴露其短板。

(二)掩盖了记忆的盲区。

学生记忆词语,不但要会写,更要记住词语的本身,要在今后能自觉说出或用到这个词,才算真正掌握。听写词语,只是强调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在听写时,学生很可能忘记了词语本身,有了声音的提示,虽然看似会写了,但其实是短时记忆,并没有入心,遮蔽了学生词语掌握的不足。

(三)陷入了被动的缺陷。

常看到学生课后默写词语时,因为找不到为其服务的词语朗读者而叫苦,仿佛离开了朗读词语的人,自己就不会默写。有些学生回家后的默写,因为家长的不配合就直接变成“抄写”。这主要是受长期以来默写等于听写的影响,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默写依赖他人,丧失了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学生默写时改变了以往只有单一听写的形式,让学生凭记忆写出课文的词语。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记住的词语在本子上默写出来,笔者做过统计,班上记忆力最好的学生能一口气写出14个课文中的词语。当学生绞尽脑汁到了记忆的极限时,接着由老师来进行逐个听写。当听写的词语已经默过,则不用再写;当听写的词语没有默过,则还需再补写出来。此时的听写俨然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校对过程,学生会为抢先默出老师报到的词语而欣喜,会为疏忽遗漏的词语而叹息,更会为下一次默写记住更多的词语而暗自鼓劲。

靠记忆力来进行默写,展现的就是学生的记忆才华。学生升入新的年级时,会把旧的词语抛之脑后,这跟检查词语掌握的方式主要是听写不无关系。摈弃一味的听写,回归默写的本义,不仅记住了词语的写法,也记住了词语本身。长期训练下来,学生的词汇积累就能循序渐进,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三、接力式背诵:建背诵自由平台

背诵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低年级文章篇幅短小的情况下,学生一个个背给老师听,由老师把关,那是比较理想的。到了中高年级,随着文章篇幅增大,再逐个背给老师听,时间、精力都不够,只能背给组长。

背给组长听,有很多弊端。组长也是学生,也有很多学习任务需要完成,当遇到小组成员众多时,也会分身乏术,甚至出现组员背完,组长还没背掉的情况。于是,背诵的形式有时又被换成同桌互相背,小组成员轮流背等形式,但时间一长,学生之间互相熟悉后又会产生心理厌倦现象。

笔者在班里进行了一次改革性的尝试,先制定一张带有班级学生姓名的记载表张贴在教室墙上,有背诵任务时,人人都可以到老師那里背。一旦学生甲在老师那里第一个背完,该学生就成了班级里背诵的临时负责人,老师在记载表中学生甲姓名后写上序号“1”,其余学生的背诵都要找该学生,直至产生下一位临时负责人学生乙,由学生甲在学生乙姓名后写上序号“2”……以此类推,当全班学生背完后,序号也随之产生。新型的背诵模式在班上推广后,效果明显,一篇课文可以在一天之内人人背完。那么,这种模式的成功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具有游戏的味道。但凡背诵,学生容易产生压力,视之为苦差事。而新型背诵模式因为临时负责人的不确定性而变得富有悬念,激发了学生内心游戏的欲望。在一定的背诵规则下,人人参与进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背诵,学生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

其次,形成竞争的氛围。传统的背诵模式因为搭配相对固定,时间一久,学生容易因“审美疲劳”造成拖拉。现在有了争夺序号的目标,学生谁都不愿意落在后面,都希望自己的序号越前越好,这无形中赋予了竞争的压力。在适度的竞争环境中,连平时背诵一直困难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想成为临时负责人,体验一下角色互换后的成功喜悦。

最后,搭建交际的平台。背诵看似是一个单纯的任务,其实在相互背诵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着大量的口语交际活动。帮别人背诵,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付出。背诵的过程,就是传递助人为乐的过程。学生之间的交往,往往局限于熟悉的、密切的伙伴之间,一学期没有说过话的大有人在。接力形式的背诵,就打破了交往的桎梏,搭建了口语交际的平台,在班级里串起了一条交往之链。

日常教学行为因为日常,所以在许多人眼里早已习以为常。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就是让日常不再平常,从中发现优劣,并别出心裁,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日常教学行为需要不断反思与试验,学生也是试验的参与者和观察者。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感悟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日常教学背诵
班主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朗读与背诵——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方式
朗读与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背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语文学科素养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培养
浅论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
拓展训练引入体校教学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