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更具决定性

2019-11-06熊丽

人民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观念家长孩子

熊丽

经常会有家长跟我这样说:“老师您多辛苦一下吧,孩子就交给您了”“您多费心,孩子的一切都由您来做主”。这些家长的心中,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家长只需要管孩子的吃穿玩就行了。我把这类家长归为责任推脱型家长。他们不知道,家庭不仅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越是在人生的早期,家庭教育越重要,甚至是任何其他教育都无法替代的。除了上述这类推脱型家长外,在小学阶段,还有很多家长所做的事是与其愿望相违背的,我们作为家庭教育的旁观者反而能看得更清楚。

过度宠爱孩子的家庭本意是想让孩子事事都顺利,不想让孩子吃苦,但这样的孩子在班上往往都会举步维艰,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会吃更多的苦。被过度宠爱的孩子来到班上,遇到问题就会想到妈妈,他们的依赖性强,娇气,不想承担做事的艰苦与困难,相比正常孩子的发展进程,差距会越拉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如果家长还无法意识到正是自己事事包办的态度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依然故我,学校教育很难有所作为。

对孩子有过高期望的家庭会让孩子变得精于算计,太过于为自己考虑,心底会有更多的自私。我常常会看到在评优时有些“好孩子”会暗地里互相拆台,甚至做故意损坏他人形象的事。“事事争第一”的念头从小就种在他们心里,如果教育不好,会让他们变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品行。这种情况也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家长如果意识不到其中的危险,还是一味地给孩子加码,不断无条件地强调“永争第一”,就会给孩子的品德带来终身的伤害。

总在与别人家孩子做比较的家庭会磨灭孩子的自信。这类家长会在每次考试后都这样数落孩子:“你看,某某同学比你考得好多了,你得努力呀。”会在孩子落选某次演出时说这样的话:“你是不是太笨了?”他们总会看到其他孩子好的一面:“你看某某同学跑得真快呀”“某某同学字写得多好啊”……而他们却总会吝啬对自己孩子的夸奖。这类家长永远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所有孩子的长处做比较,他们认为这是激发孩子上进心的好方法,实际上是在打击自己孩子的自信。考试成绩的起伏是正常现象,孩子的能力也各有所长,没有谁会样样都好,这才是应该传达给孩子的事实。

还有一些家长总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负,在孩子们玩耍时总会觉得自己孩子吃了亏,总要替孩子“出头”……这样的过度保护反而让自己的孩子經常处于尴尬的境地,很难交到好朋友。其实,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玩耍,闹点小矛盾很正常,孩子们自然会在交往中调整,慢慢还会和好如初。但家长如果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总是干预孩子的社交,就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社会化的进程,他们很可能交不到好朋友。

……

多年来,我发现的因家庭教育观念偏差而造成的孩子成长问题,都是比较难解决的,这些问题的“系铃人”和“解铃人”其实都是家长,教师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有分析能力、自省能力、调整能力,要能够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没有这样的能力,致使孩子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这时候,教师没有其他办法,只能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

最重要的沟通内容还是要纠正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比如要给孩子时间,要耐心,要学会逐渐放手,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小学生的功课在一二年级时的确需要家长的帮助,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变化,发现孩子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时孩子能做的题就该让他们自己思考,在孩子疑惑的地方略加点拨即可,最后要慢慢逐渐放手。再如,要让家长明白,孩子正是在与其他孩子“矛盾—和解—再矛盾—再和解”的过程中逐渐社会化的,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试探人与人的边界,学会交往的技巧,增长情商,很多家长对这个成长路径不明确,教师必须向他们点明,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正常交往。

对于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教师要保持敏感,要能及时发现,还要能切中要害,帮助他们改变家庭教育方式。这首先需要教师自己有很正确的教育观念。

再有就是比较难的,要尽可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拥有健康的心理,比如如何看待孩子间的竞争关系,这是境界问题,也是眼界问题,要让家长看得更长远一些,要能发现孩子是多侧面的,并且不要太拘泥孩子现阶段名次的高低。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豁达的心理状态,孩子的成长才能更健康。但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较高的境界,要能看得更远更透彻。

最后,教师还要念念不忘向家长传达一个观念:家庭教育有时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以前曾经有过一个说法:5+2=0,即孩子在学校5天受的正面影响很可能比不上在家中2天的负面影响。家长在道德行为、勤勉程度、良好习惯等方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是因为:一方面,家长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孩子,因为孩子是最擅长模仿的人;另一方面,如果家长——这个制定家庭规则的人,自己都不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完全做不到,行为习惯也不好,懒惰,就会使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衰减,甚至走向反面。要知道,在家庭环境中,孩子与父母是亲密无间的,原本应该很严肃的说教会变得缺乏权威性,远远低于父母真实行为的影响作用。比如父母要求孩子专心学习,不玩手机,而父母却机不离手,孩子是不可能心服口服的,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偷着玩。

教师要善于利用家长会、班级QQ群、电话、家访等方式,长期保持与家长沟通的状态。与家长的沟通有时比对孩子的教育更难,但这是教师必须走的路,因为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具决定性,我们不能不依靠家长。

猜你喜欢

观念家长孩子
钓鱼的观念
家长错了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