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教研活动中“懂装不懂”风气蔓延

2019-11-04董业娜

关键词:南郭先生风气备课组

董业娜

成语典故“滥竽充数”,讲的是南郭先生不懂装懂、欺世盗名,最终落得个逃之夭夭、遗人笑柄的故事。而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却也经常出现个别教师“懂装不懂”的怪现象,对一些问题,他们心知肚明,却揣着明白装糊涂,“吾知,吾不言”,这种风气同样令人诟病。

教学管理中,学校要求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每周都要进行集体备课、听评课、开展教育论坛,这是教师智慧共享、取长补短、专业发展的最好时机与平台,大家都应该积极参加,大胆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互启发,多赢共长。然而,个别教师却“懂装不懂”,是怕说出真话,指出同事的不足或错误,伤了“面子”,影響和气;还有个别教师“懂装不懂”,是自私保守,怕把自己的智慧与同事共享,使得自己班级的成绩落后,因而少说为妙;另外当其他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向其寻求解答时,这些教师即使知道该问题如何解答,也不会立即解答,而是用一句“让我想想”的柔性语言,虚与委蛇,婉言推脱了之。

“懂装不懂”的教研风气不可小视:一是败坏了良好的教研生态,影响教师专业提升,也影响了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二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一定程度上染及到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学会了口是心非,学会了揣摩他人心思,不仅让诚信教育大打折扣,也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总之,“懂装不懂”不仅是在作假,也会对教育产生误导。

破除教师“懂装不懂”难题,关键在于锚定病根,靶向发力。一是建立正向评价机制。在教师年度考核评职晋级中,注重多元评价、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既重视教师个人业绩,更不能忽视备课组捆绑量化的作用,从而引导全组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二是优化教研管理。增强教师对教研的认同感,教研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帮助教师克服教研“可望不可即”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尊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个体差异,使“老中青”三代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能有所得。三是强化担当意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懂就是懂,不懂就不懂,既不当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不当故弄玄虚的“假明白人”。面对同事提出的问题,懂就与他人分享,不懂就虚心向他人请教,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懂”与“不懂”。大家在智慧碰撞中,在明辨是非中,收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反对“不懂装懂”,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知识更新,增强育人本领;更要反对“懂装不懂”,敢于担当,勇于进取,胸怀坦荡,成为“四有”好老师。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奚仲中学)

猜你喜欢

南郭先生风气备课组
唉,真是报应啊
备课组长的定位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风气
滥竽充数
风气
风气
风气
续写《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