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视域研究

2019-10-24佟显峰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保护

佟显峰

摘 要:为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力度,传承和传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文化生态学视野下,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传承主客体之间的纽带断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尴尬处境,以及法律制度体系的缺失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失去了发展的土壤,逐渐被遗忘或被抛弃,甚至失传;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应建立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区,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保存和记录即将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在保持原生态本质特色基础上,剔除封建文化思想,将其改造为具有健身功能的体育活动形式,创立民族体育文化节日和运动会,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机地与学校体育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5-0061-04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fforts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e ecology,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a′s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ople′s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break of the bond between the inheritance subject and object,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legal system system lead to the loss of the soi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ecosystem, gradually forgotten or abandoned, or even lost;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ecosystem ecological reserve shall establish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ake a variety of ways and means to save and record the lost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activitie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in keeping the original nature, eliminate the feudal culture ideas, turn them into fitness function form of sports activities, create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festivals and sport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rganically combined with school sports educa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Sports cultur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ecology

人類社会的文化产生与环境密切相关,是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1]。1955年,美国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发表《文化变迁理论》,阐述了文化生态学的基本理念,标志着文化生态学的诞生。文化生态学所说的环境,包括文化现象的内部小环境,也包括与之相联系的外部大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发展、演变的条件[2]。文化生态学是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学科,不仅研究文化与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也要研究文化的内部各种不同形式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代西方的竞技体育也逐渐的影响着中国体育文化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保护[3]。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或运动形式濒临消失,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没有文字记载,内部要素之间严重失调,内外部要素之间结构失衡,导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已迫在眉睫。因此,亟需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机制。

本文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探讨自然和社会等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厘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的脉络,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性基础上,加强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机制,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1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现状

1.1 环境的改变破坏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平衡

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大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依靠大自然赋予的资源进行生产生活,在古代,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自然产生的现象无法解释,进而对大自然产生了崇拜,从而进行大量的祭祀活动,在这其中衍生出体育运动的雏形,附加产生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民族依据自然环境,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近年来,为了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需要,人们对自然环境进行不合理地开发,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之相伴而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失去了发展的根基,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的生存环境失去了发展的土壤,完整性遭到破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运动项目需要的装备原材料失去了依托,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难以正常进行,其自身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变化使东北地区出现雪荒,当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难以开展,体育文化难以有效地传播。

在全球化背景下,奥运及体育各大赛事在新媒体的多方位传播下,西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空间逼仄。国家在加速推进城镇一体化过程中,高速公路、桥梁和高铁的修建,迫使农村的原住民迁往城镇,造就了移民迁徙,生态移民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在迁徒过程中被遗忘或被抛弃。尽管城镇一体化加强了原住民和外界之间的联系,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也会有被同化的危险,在与现代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的情况下,面临着失传境地[4]。上述因素使民族传统文化在面对社会大环境改变时,显得脆弱不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遭遇了严重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将面临着失传和消亡的危险境地。

1.2 传承主客体关系断裂

传承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性,文化依赖传承而绵延不断。文化传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社会的发展,既是承继,也是创造[5]。我国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流失了很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如满族的跳马、彝族的跳牛、黎族的堆沙、新疆的赛骆驼。究其原因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形式需要本民族其他同辈或者年轻人的各种支持和帮助,某个人的单独传承是无法完成的。在现代社会,现代竞技体育的盛行,令传承主体产生自卑心理,缺少忧患意识,没有充分意识到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重要性。因此,主动传承积极性不高,传续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体育运动和电子竞技体育游戏成为年轻人的挚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承接者在此种环境下,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缺乏民族传承情结,欠缺民族体育文化生态保护意识。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失去了传承主客体的纽带,久而久之,开始消亡。

1.3 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步履维艰

教育与一定的文化生态系统是紧密有契合的,一定的文化生态系统中有一定的教育,一定的教育又作用于一定的文化生态系统。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生态传统体育形态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6]。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把民族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然而,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并未建立成熟的学科体系,在推广和宣传过程中步履维艰。学校是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最佳的场所,例如泰国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泰拳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范畴,日本将相扑运动作为学校学生必修课程,韩国在各个学校开展跆拳道课程教学,俄罗斯将滑冰和摔跤置于学校体育教学之中[7]。然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里普及较差。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战争和生存造成的移民迁移,使一些相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有所差异,项目技术动作标准参差不齐,教材编写难度较大,各专项理论和历史文化还处于初始的研究探索阶段,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欠缺科学、系统、成熟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各学校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传承意识不足,过分关注学生的智育成绩,进而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很难有效地开展。

1.4 法律体系制度不完善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方面,我国法律体系制度仍然处于空白状态,相关的法律政策不完善,缺少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体系,难以为体育文化生态保护提供有效的保障。失去法律法规的依托,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具体执行过程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给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保护实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尽管一些政策文件对体育生态文化保护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法律文件很多还依然停留在具体词义表述不清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保护条款宽泛,缺少有效的法律保障。失去法律政策的保护,在体育文化生态保护与体育产业对接时,开发经营者以经济利益为主,过度进行商业化运作,将民族体育文化生态保护置于不顾,严重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健康发展。

2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策略

2.1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抢救濒临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大自然环境为我国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提供成长的土壤,必须停止破坏自然环境,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对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適当的恢复治理,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在保存较为完整的特色鲜明的民族聚集村落和特定区域,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正确处理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既要金山,又要绿色青山,尽力保持原区域的生态特性,促使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关展[8]。依托国家发展体育产业政策,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小镇,优化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做好做强做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9]。建立传承人登记制度,挖掘我国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对濒临失传的或已经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形式,采取调查访谈,文献考古等多种方法,运用现代互联网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建立数字化和档案化数据库。2005年,湘西土家族的“谷斯拔帕舞”是我国第一批抢救非遗保护项目,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其已成为了湖南原创广场健身舞种。

2.2 发挥健身功能作用,保持原生态本色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自娱娱人等作用,而且蕴含着丰富的诸如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等道德理念和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行为方式,是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10]。随着健康中国的建设,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净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剔除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渣滓,在保留一定的宗教祭祀特定历史文化价值之外,积极改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使之具有教育、健身和娱乐功能,符合社会现代体育健身功能和需求,提升人们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审美观。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必须坚守本土化原则,保持原生态本色,基于各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尽量保护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内部的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之间应相互借鉴,学习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优秀之处,树立全球发展战略眼光,汲取和积极学习国外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原生态机制,基于国内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条件,打造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11]。

2.3 创办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节日是各民族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应挖掘和创办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日,增强民族凝聚力。以此为契机,积极宣传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情结、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国家政府各部门应依据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价值,深入民族民间挖掘和整理富有特色且密集和历史记忆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日,在保护体育文化生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借助民间资本力量,将民间传统体育节日进行商业化运作,积极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多种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积极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念和体育生态文化精神,加强人民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12]。创办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会,有利于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民族传统文化生态“根”在原住民地区,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形式应原汁原味,土生土长,保持本真性原生态。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健身活动和运动会,丰富项目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民族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性,满足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2.4 积极与基层基础学校的体育教育相结合

2004年3月3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小学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共同任务,要把它有机的渗透和融合到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保护势必回归到学校体育,学校在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文化内涵对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具有促进的作用,提高文化自觉的意识。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教材建设,构建系统化的教材内容体系,尽可能确立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术标准,体育文化内容应求同存异,积极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丰富校本课程内容,使学校学生不仅学习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或活动形式,还应学习到历史文化知识,进而达到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全面了解,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13]。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地方经济、文化等相协调,内容选择及创编应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健身性与娱乐性,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积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资源,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3 结 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文化生态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能够指导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的发展。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从自然环境、社会传承、学校教育和法律政策等方面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失衡,由此提出构建民族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对濒临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予以保护和有效地传承,与时俱进,最大化地发挥健身功能和融入学校体育教育等策略,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舟.传承与嬗变: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武术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33(2):71-74.

[2] 伍卷,石爱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优化与重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8):56-60.

[3] 杨文瑞.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那达慕体育文化生态回归建设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6):57-61.

[4] 江伟,徐成立.文化生态视域下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2,33(1):145-149.

[5] 叶祥文.文化生态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12-113.

[6] 徐英微.生态文明视域下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回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3):49-52.

[7] 张伟峰.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机制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3):99-102.

[8] 赵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伦理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8):114-117.

[9] 丁懷民.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保护[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3):109-111.

[10] 刘次琴,陆宇榕.文化自信主题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1):42-46.

[11] 王洪珅.中国体育文化生态的历史演变论绎[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1):1-6.

[12] 杨兆麟,王传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学构建研究[J].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2016,5(16):126-128.

[13] 丁雨.新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5):180-183.

猜你喜欢

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