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中的应用

2019-10-24郑州市骨科医院450000郭丽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克氏肘关节肱骨

郑州市骨科医院(450000)郭丽红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15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75例)和循证组(75例)。常规组患儿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为2~7岁,平均年龄为(4.1±1.4)岁,骨折原因包括高处坠落35例、行走摔伤9例、车祸损伤31例;循证组患儿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为1~9岁,平均年龄为(4.3±1.2)岁,骨折原因包括高处坠落32例、行走摔伤11例、车祸损伤32例。不同组患儿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密切监视生命体征、口服和输液护理以及心理疏导等。循证组患儿接受循证护理,具体包括:(1)首选科室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员提出问题,根据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护理经验和成功案例采取积极护理干预。(2)干预措施:①体温升高:患儿因新陈代谢快,护理人员需告知患儿家属及时为患儿擦汗,多饮水,勤换衣物,对于高热患儿予以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②伤口护理: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儿家属门诊换药的目的,提高家属对伤口护理必要性和依从性,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对污染伤口及时更换敷料。③疼痛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分散患儿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儿疼痛,如观看动画片、听优美舒缓的音乐,提高患儿对疼痛的耐受度;早期可将患儿手固定,预防活动导致的疼痛,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安静;告知患儿家属通过抚摸予以患儿安全感,协助患儿摆放舒适体位;对患儿进行检查和输液时做到动作轻柔;对于上述镇痛方式无效时予以药物止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评价并比较不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①优:经治疗后肘关节携带角减少程度低于5°,活动受限角度低于5°,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②良:经治疗后肘关节携带角减少程度小于但未见内翻畸形成,或者增加程度低于15°,活动受限角度低于15°,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③可:经治疗后肘关节携带角消失,活动受限角度低于30°,已形成角度低于15°的肘内翻或者角度增加程度低于20°,未见并发症发生;④差:经治疗后肘关节携带角消失,活动受限角度低于30°,已形成角度低于15°的肘内翻或者角度增加程度低于20°,未见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循证组和常规组患儿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7%和78.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滑车等重要解剖结构出现损伤,在临床上较为难治[1]。手术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方法,其治疗目的在于促进肘关节结构和功能恢复。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上临床效果良好,可起到内固定作用,尤其是在基础山区,与钢板螺钉系统相比克氏针费用相对较低[2]。但克氏针固定也有不足,术后需要长时间的石膏外固定,且较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对肱骨髁上骨折采取克氏针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循证护理的开展能有效改变护理人员被动护理服务模式,促进护理人员主动钻研业务,探寻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使患者以最新和最科学的方法间接或直接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组和常规组患儿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7%和78.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与韩丹丹等[3]研究报道相类似。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附表 不同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猜你喜欢

克氏肘关节肱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克氏针夹头的临床应用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